? ? ? ?公元前221年,當齊國宣布不戰而降,這標志著秦王嬴政僅僅使用十個春秋就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同時也為中國的戰國時代畫上了句號。那么秦王嬴政在統一了中國之后都做了哪些事情呢?讓我們翻開史書,撥開重重的歷史迷霧,來探究這段跌宕起伏、耐人尋味的歷史真相。
?一、在制度上統一
1、稱謂的改變:在秦朝以前,周天子都稱之為“王”,比如周武王、周幽王等。后來由于諸侯的崛起以及周天子地位的下降,各國諸侯也可稱之為“王”。但秦王嬴政認為,自己掃平六合,完成統一中國大業,“王”已經不能顯示他的尊貴,因此首先需要改變的就是稱謂。在上古時代,最尊貴的莫過于三皇五帝。三皇分別為:天皇、地皇、泰皇,其中泰皇最為尊貴;五帝分別為: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秦王嬴政當即拍板,改稱謂為“皇帝”。此外,秦王嬴政的命令稱之為“制書”和“詔書”。另外,“朕”這個字從這個時候開始專指皇帝,在秦以前,這個字任何人都能用,是第一人稱。“皇帝”制度的確立,一直延續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
2、廢除謚法:在秦以前,新繼位的王或者國君,都要對上一任王或者國君做評價,秦始皇認為這屬于以下議上,因此廢除了謚法。從秦始皇開始稱之為“始皇帝”,接下來叫二世、三世……
3、廢分封改郡縣:當周武王建立了周朝以后,采取的是分封制,也就是把自己的兄弟、兒子封在不同的地方,分封諸侯,諸侯是有自己的地盤的,諸侯也是可以世襲的。而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后,李斯就建議廢除分封制,原因就是,剛開始分封的時候,分封的都是秦始皇的兒子,他們是親生兄弟,手足之情,自然不會起矛盾,但是隨著不斷的延續,血緣關系越來越淡,這樣產生的矛盾也就會越來越多,周朝的滅亡就與分封制度有著密切的關系,分封也代表著皇帝或者君王的權利被諸侯所分,這也是為什么到了東周之后,周天子的權利越來越弱,實際上已經是名存實亡。而郡縣制的實行大大的保證了權利的集中,權利都集中在秦始皇的手上,郡縣的最高長官由秦始皇直接任命且不能世襲,這樣就不會造成權利分流的局面。其實郡縣制度在戰國時期就已經產生,比如秦武王時期派甘茂拿下的宜陽就建立了三川郡,呂不韋拿下的濮陽建立了東郡,占領趙國城池建立的上黨郡等等等等。在其他六國之間也存在郡縣。就這樣,秦始皇采用李斯的建議,在全國范圍內設立了36個郡縣,正式廢除分封制度,實行郡縣制度。此外,秦始皇還在泰山舉行了封禪大典。
4、三公九卿:在全國其他地方推行郡縣制,在中央政府實行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就是另外九個擔任重要職位的九個大臣。
5、舉行封禪大典,數次巡游。
?6、制傳國璽:“傳國玉璽”,就材于“和氏璧”。為秦以后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的信物。
二、在文化上統一文字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各國都有各自的文字體系,上面也已經提到,秦始皇的命令稱之為“制書”和“詔書”,那么當秦始皇頒布“制書”或者“詔書”的時候,其他國家的人不認識怎么辦?這大大的阻礙了各項政策的推行和推廣,因此統一文字勢在必行。李斯提出由“小篆”作為全國通用的文字。最終,由李斯撰寫《倉頡篇》、趙高撰寫《爰歷篇》、胡毋敬撰寫《博學篇》來統一了文字。
?三、在經濟上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
1、統一貨幣:和文字的原因相同,各國之間都有自己所使用的貨幣。統一貨幣是統一經濟的前提。最終,統一的貨幣為秦國的流行貨幣“秦半兩”。由于在戰國時期,私人也是可以造錢的,秦始皇規定貨幣只能由國家發行,取締私人發行貨幣的權利。另外,將貨幣分為上幣和下幣,上幣為黃金,下幣為秦半兩。
?2、統一度量衡:度量衡是三種量具。度,量長短;量,量容器;衡,量重量。同樣的原因,在戰國時期,各國之間所規定的度量衡也是不同的。
四、軍事上采取的措施
1、修建萬里長城:修建萬里長城的主要是目的是為了抵御匈奴對大秦帝國的威脅,蒙恬用四年時間修建萬里長城,東起遼東,西至臨洮。從秦朝開始,各朝各代都有修建長城,目前我們能看到的是明朝修建的長城。
2、征匈奴和征南越:征匈奴和征南越大大的擴展了大秦帝國的版圖,為中國截止到今天的版圖奠定了基礎。
3、修馳道和直道。直道,從陜西的淳化一路向北修到今天的包頭市(原來秦始皇也懂得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開個玩笑,),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運輸和調兵的速度。馳道,以咸陽為中心,修建的交通網,可以通往全國幾個比較重要的城市,比如洛陽、隴西、南陽、太原、巴蜀等等。
五、修建秦始皇陵
? ? ? ? 由李斯主持,動用將近八十萬人修建秦始皇陵。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千米處的驪山北麓。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征著帝都咸陽的皇城和宮城。不過遺憾的是,秦始皇在已經死亡兩年之后,秦始皇陵才修建完成。
?六、派徐福尋找長生不老的仙藥
? ? ? ? 秦始皇迷戀長生不死之術,篤信命數。又說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島,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有“不死之藥”,服后便可“長生不老”。秦始皇想成為“長生不老”的神仙。有些怪迂茍合之徒,如盧生、韓終、徐福、侯生,都投奔秦朝。
七、焚書坑儒、坑術士
秦始皇帝下令焚書禁書,規定史書非秦紀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論》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準保存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愿學法令,則以吏為師。
? ? ? 從以上的介紹來看,秦始皇在統一中國之后,既做了統一中央集權,廢除謚法、廢分封改郡縣、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修直道、修馳道、北擊匈奴、百征南越這樣有利于鞏固國家穩定的舉措,也有修建秦始皇陵、修建長城、追求長生不老信術士、焚書坑儒、坑術士這樣不顧民生的暴政。這些所有的措施都對中國的影響深遠,既有有利于中國發展的措施,也有不利于中國發展的措施。?
? ? ? ?總的來說,秦始皇不過短短的49歲壽命,能夠在一生之中,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也能頒布各項促進國家發展的措施,是非常不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