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芳華
曾經自詡是一個不會在看電影時動感情的人,卻在《芳華》的放映中數次憋回了眼淚。灼灼芳華有誰知?
在電影放映的一開始,我就注意到了身邊的那位老人,老人孤身一人,在電影院中很是顯眼。我問老人:您是老兵?老人沒有回答我。在電影播出到戰爭的場面時,我注意到了老人的眼角有淚滑落。老人是否參加過那場近四十年前的戰爭,我不得而知。
從事職業的不同決定了看問題角度的不同,同一個職業所處的環境不同也決定了看問題的著重點不同。在《芳華》點映之后,我看了一位同行的關于這部電影觀后感的推送。幾個女文工團員,一些芳華的生長,時光把人拋,紅櫻桃綠芭蕉。人性的真善美同虛丑惡強烈的對比,給人心靈的震撼。不說你們也知道,我重點關注的還是那場戰爭和戰爭之后的故事,是的,就是那場很少被人提起的戰爭。當我看到主人公的隊伍被敵人伏擊,他費盡力氣從戰場上找到了急救藥,回到受傷戰友身邊卻發現戰友已經犧牲,眼睜睜看著陷入沼澤的戰友消失在自己眼前,這些都是戰爭的殘酷,我們沒有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我們只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而這個和平,也是千千萬萬烈士的鮮血換來的。電影中那個全身燒傷的戰士說:家離得太遠了,就近埋了就行,家里有三個姐姐,父母年紀大了,就別讓父母來了。每逢清明,就讓姐姐們來看看他就行了。而且,他才十六歲!這一瞬間,眼淚怎么都憋不住了。將軍墳前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這句話說出來也不能改變什么。但是,還是想說出來。
影片的后半段則更加沉重,也更讓人心里覺得有什么在抓在撓。何小萍問男主人公:過得好嗎?回答說:沒有什么好不好,和躺在陵園里的弟兄們比起來,過得能不好嗎?有人說現在這個時代呀,干點啥不比當兵強?要自由沒自由,要錢沒錢,還有人說,當兵的一天天就吃白飯,也不干點正事,還每個月領著納稅人的錢。那為什么還有人當兵呢?因為總有些責任需要人來扛,總有些工作需要人來做。為什么還需要軍隊呢?這就好比樓梯為什么需要扶手。在危急時刻才想起來以前覺得沒必要存在的東西的價值的人,一般就要涼了!我特別喜歡里面的一句臺詞,那是郝淑雯看到主人公被聯防辦的人打倒在地對聯防辦的人說的:我*你媽!你們敢打傷殘軍人,戰斗英雄。那時她的眼淚里都有些什么?痛恨?心疼?還是無奈?當一名戰斗英雄為了養家糊口的車而一趟趟跑著有黑色門檻的單位,當一名戰斗英雄為了交不足的罰款被人推搡毆打,他心里又在想什么?是不是會想起那年的槍林彈雨,想起犧牲在身邊的戰友?想起當年不顧生命保衛的這個國家?說實話,聽完這句臺詞,我第一次覺得那句國罵是那么好聽!我希望,在以后當人們看到那些曾經被譽為最可愛的人遇到困難欺凌的時候,也會吼出那句國罵。希望,這個希望不會落空
灼灼芳華,我們將個人的命運融進社會的變革,社會這個大熔爐也把我們緊緊的焊在一起。我們都有過的歲月,就是最好的芳華!套用那句老套但是始終打動我的話:沒有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