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冬,十月五日,皇帝車駕回到京師。皇帝親自到大安宮侍奉太上皇歡宴,皇帝與皇后更獻上飲食及衣服、用品,深夜才散。皇帝要親自為太上皇抬轎到殿門,太上皇不許,命太子替代。
18、
突厥頡利可汗郁郁不得意,數次與家人相對悲泣,容貌羸弱疲憊。皇上見了,憐憫他,因為虢州麋鹿很多,可以游獵,于是任命頡利為虢州刺史;頡利推辭,不愿去。癸未日(十月無此日),再次任命他為右衛大將軍。
19、
十一月二日,契苾酋長何力率部落六千余家到沙州投降,皇帝下詔,將他們安置在甘州、涼州之間,任命何力為左領軍將軍。
20、
十一月十一日,任命左光祿大夫陳叔達為禮部尚書。皇帝對陳叔達曰:“你在武德年間有過正直的言論,所以以這個官職來酬報你。”(陳叔達阻止李淵對李世民采取行動,事見公元626年記載。)回答說:“臣見隋室父子相殘,以取亂亡,當日之言,并不是為了陛下,而是社稷之計而已。”
21、
十二月四日,皇帝與侍臣討論安危之本。中書令溫彥博說:“希望陛下常如貞觀初年一樣就好了。”皇帝說:“朕近來怠于為政嗎?”魏徵說:“貞觀之初,陛下志在節儉,求諫不倦。最近營建修繕工程有點多,以諫者為忤旨,這是差別。”皇帝拍掌大笑說:“確實有這事!”
22、
十二月二十二日,皇帝親自審問囚犯,看見死刑犯,心中憐憫,放他們回家,約期第二年秋天來就死,并下令將全國死囚一律釋放,讓他們在限期之日自己到京師集合。
23、
本年,黨項等羌族部落前后歸附的有三十萬人。
24、
公卿以下請封禪的接連不斷,皇上曉諭說:“我有氣喘的老毛病,恐怕登高之后加劇,你們不要再說了。”
25、
皇上對侍臣說:“朕近來決策可能沒有都符合律令,你們認為事小,不再堅持上奏進諫。事物的發展,無不是由小以致大,這正是危亡之端。當年關龍逄(夏桀的大臣)忠諫而死,朕每每感到痛惜。隋煬帝驕暴而亡,是你們所親見的。你們應該經常為朕思考隋煬帝之亡,朕常為你們念及關龍逄之死,何必擔心君臣不能兩全!”
26、
皇上對魏徵說:“為官擇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則君子都來了;用一小人,則小人擠破門。”回答說:“對。天下未定,則專取其才,不考察他的品行;喪亂既平,則不是才行兼備的,都不可用。”
七年(公元633年)
1、
春,正月,更名《破陳樂》曰《七德舞》。
正月十五日,宴請三品以上官員及州牧、蠻夷酋長于玄武門,奏《七德》、《九功》之舞。太常卿蕭瑀上言:“《七德舞》形容圣功,還有不夠的地方,請寫劉武周、薛仁果、竇建德、王世充等擒獲之狀。”皇上說:“他們也都是一時英雄,今天的朝廷之臣好多都曾經北面而事奉他們,如果目睹其故主屈辱之狀,能不傷其心嗎?”蕭瑀道歉說:“這不是臣的愚慮所能想到的。”魏徵希望皇上偃武修文,每次侍宴,見《七德舞》就低頭不看,見《九功舞》則全神貫注的欣賞。
2、
三月十一日,侍中王珪因為泄露在皇宮中的談話,被貶為同州刺史。三月十三日,任命秘書監魏徵為侍中。
3、
直太史、雍縣人李淳風上奏說,天文臺儀器粗糙,只能觀測赤道,不能觀測黃道,請再制造渾天黃道儀,皇帝批準。三月十六日,黃道儀制成,上奏。(古代主渾天說者認為,天體是個渾圓形的球體,赤道即指天球表面距離南北兩極相等的圓周線。黃道是從地球上來看太陽一年"走"過的路線。)
4、
夏,五月七日,皇上前往九成宮。
5、
雅州道行軍總管張士貴攻擊造反的獠人,擊破。
6、
秋,八月二十日,左屯衛大將軍、譙敬公周范去世。
皇上出巡,常令周范與房玄齡留守京師。周范為人忠篤嚴正,病重,不肯出外,竟死在宮中,抱著房玄齡訣別說:“只恨不能再事奉圣顏!”
華杉曰:
周范忠過頭了,勞動模范,家都不要了。皇帝沒了你換一個人就行,家人沒有你就永遠沒有了。
7、
八月二十六日,任命張士貴為龔州道行軍總管,派他攻擊遭反的獠人。
8、
九月,山東、河南四十余州大水,朝廷遣使賑濟。
9、
去年釋放回家的全國死囚共三百九十人,無人監督押送,全都如期自己到了朝堂,沒有一人逃亡藏匿;皇上將他們全部赦免。
華杉曰:
這是李世民最著名的圣德傳奇了,他看見死囚,憐憫他們。那死囚大多是殺人犯,他沒有看見被殺的受害者和他們的家人,所以就不憐憫他們。這就是人性,感官動物,看不見的,沒有感官刺激,就不存在。《孟子》記載,齊宣王看見一頭牛被拉去殺了做祭祀的犧牲,憐憫那頭牛,吩咐把牛釋放,換一頭羊。孟子就說他,你看見了那頭牛,沒有看見羊,更沒有看見人民的痛苦。李世民把罪大惡極的人全都赦免了,破壞了法律,傷害了苦主,卻贏得了千秋美名,這真是不公平!那三百多死囚全部如期自愿回來受死,真的是因為皇帝的圣德感化嗎?他們恐怕也是猜測,皇帝會赦免他們吧!皇帝和死囚合作,創作了這一出圣德大戲。
有句話說,正義從來不會缺席,他只是會遲到。在李世民這里,正義倒是沒有遲到,但是早退了,比遲到更糟。
讀書要代入自己,帶著同情心去讀,就看你把自己代入誰,同情誰,一般人當然不會把自己代入死囚,都是把自己代入那大人物,代入李世民,為他感動。我愿意把自己代入那些不在場的人,同情受害人家屬。因為我沒有概率成為皇帝,也沒有概率成為殺人犯,但是有概率成為受害者。
10、
冬,十月十六日,皇上回到京師。
11、
十一月,任命開府儀同三司長孫無忌為司空,長孫無忌堅決推辭說:“臣是外戚,恐怕天下人認為陛下這是私心。”皇上不許,說:“我為官擇人,惟才是與。如果不才,再親也不用,襄邑王李神符就是一例;如果有才,就算是仇人也不放棄,魏徵等人就是例子。今日之舉,不是為了私親。”
12、
十二月十一日,皇上前往芙蓉園。
十二月十三日,皇上在少陵原打獵。
十二月十五日,皇上還宮,跟從太上皇在漢朝的未央宮舉行宴會。太上皇命突厥頡利可汗起舞,又命南蠻酋長馮智戴詠詩,既而笑道:“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皇帝舉杯祝酒說:“如今四夷入臣,都是陛下教誨,不是臣的智力所能做到的。當年漢高祖也跟從太上皇置酒于此宮,妄自矜大,臣所不取也。”太上皇大悅。殿上都高呼萬歲。
華杉曰:
李世民對父親這個奉承,舉例并不恰當,但是效果很好!
劉邦打天下,跟他的父親沒什么關系,他父親劉太公,就是個老農民。劉邦少年無賴,父親批評他不務正業,要他向哥哥學習。未央宮之宴,劉邦得意洋洋問父親:“從前你一直說我是個無賴,不事生產,要我學習哥哥,如今你看我的產業,比我哥如何?”
李世民跟劉邦不是一回事,李淵跟劉太公更是天壤之別。李淵如果想到李世民把他比著劉太公,他可不一定“大悅”了。
13、
皇帝對左庶子于志寧、右庶子杜正倫說:“朕十八歲時,還生活在民間,人民之疾苦和實際情況,沒有我不知道的。等到當了皇帝,處理世務,還是有差錯失誤。何況太子長在深宮,百姓艱難,他既沒見過,也沒聽過,能不驕奢淫逸嗎?你們不可不極諫。”
太子喜歡嬉戲,頗為違背禮法,于志寧與右庶子孔穎達數次直諫,皇上聽聞,嘉許他們,各賞賜金一斤,綢緞五百匹。
14、
工部尚書段綸上奏,請征召巧工楊思齊,皇上下令,試試他能造什么。段綸讓他先造一個木偶。皇上說:“得到一名巧工,是要他為國事效力,你讓他先造一個演戲的木偶,豈是百工相戒不要搞奇技淫巧的意思嗎!”于是將段綸貶職。
15、
嘉州、陵州獠人造反,朝廷命邗江府統軍牛進達將叛軍擊破。
16、
皇上問魏徵說:“群臣上書,頗多可采納的地方,但是召他來問對的時候,就語無倫次,這是為什么呢?”回答說:“臣觀察百司奏事,經常都要思考好多天,但是到了皇上跟前,都說不出自己準備內容的三分之一。何況進諫的人,本身就是頂撞陛下,觸犯陛下的禁忌,如果陛下沒有鼓勵的臉色,豈敢盡情說話呢!”皇上由此接見群臣時辭色更加溫和,曾經說:“隋煬帝多猜忌,臨朝對群臣多不語。朕則不然,與群臣相親如一體。”
華杉曰:
領導不知道下屬有多怕他,能不見面就不見面,見面能不說話就不說話,能少說一句就少說一句。所以,跟下屬談話,一定要和顏悅色的鼓勵。下屬說出他的意見,不管多么不對,先找一個角度表揚鼓勵,再給予具體回應。
一個原則,每次開口對下屬說話,一定從表揚鼓勵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