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為了讓別人喜歡,我們會做一些自己完全不想做的事情;在工作中,為了讓領導喜歡,我們會說一些違心的話語;在交際中,為了讓別人喜歡,我們寧可放棄休息,也會參加一些無聊的社交活動......
我們總說身不由己,不想被人討厭,可是現實生活是殘酷的,討厭你的人永遠都會存在。
這一周,我讀了《被討厭的勇氣— “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書中的內容完全顛覆了我原有的認知。作者以對話的形式,向我們闡述了我們的不幸完全是自己的選擇,一切煩惱都是人際關系的煩惱,想要擺脫這種煩惱唯有學會割舍別人的問題,以及要有被討厭的勇氣等觀點,無一不讓我驚嘆阿德勒的智慧。
阿德勒說,“被討厭的勇氣”就是“變得幸福的勇氣,我們之所以不幸,并不是過去或環境造成的,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只是“勇氣”不夠而已。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
1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的選擇
我們總喜歡說過得不好,是因為原生家庭不幸福;
沒找到好工作,是因為學歷不好;
沒人喜歡我,是因為我長得不漂亮。
以上說辭,只不過是我們不愿面對現狀的借口。阿德勒說,決定我們自身的并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賦予經歷的意義。
這個“意義”,會決定我們如何選擇和行動,所以,是我們自己主動選擇了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重要的不是被給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
如果,我們覺得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好,那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對家庭負責,有愛的人;
當我們知道自己學歷不好時,可以放棄抱怨,通過學習提升自己的技能再去找一份好的工作;
如果目前沒有人喜歡你,那你就去打扮自己,鍛煉自己,充實自己,讓自己變成一個有魅力的人,自己變優秀了,才能吸引優秀的人啊。
但有人會說,這些我都知道啊,但是我就是做不到,為什么會做不到呢?
因為不改變比改變更容易。即使人們有各種不滿,但他還是會認為保持現狀更加輕松,更能安心。
如果保持現有的狀態,現在的生活輕車熟路,即使遇到點狀況也能應對;但是,如果讓我改變,選擇新的生活方式,那就不知道為面臨什么新的問題了,更不知道如何應對,這種不確定性,讓我痛苦,所以我寧愿選擇“不變”。
這就是人為什么只會抱怨,卻不會改變的原因。
2 一切煩惱,都是人際關系的煩惱
世上只要有人存在,便會有人際關系。有些人對人際關系沒有自信,害怕受傷,所以會以各種借口來逃避人際關系。比如,通過自我厭棄來讓自己盡量少涉入人際關系中。
于是,就有了自卑,我們往往以為是因為自卑,所以我們才不敢踏入人際關系中,其實錯了。自卑是我們主觀臆造出來的,它只是一種我們為了回避失敗而找的借口。
有人說,我一和陌生人說話就臉紅,所以不敢去參加聚會,尤其是有陌生人的場合。其實這是因為害怕被拒絕,所以才會臉紅。
如果我們可以摒棄這種自卑,向前一步,勇敢地去搭訕,去和陌生人說話,我們就不會再害怕了;臉紅就臉紅,有什么關系呢,也只有我們自己才會注意到,別人只會看到一個談笑風生的你而已。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來自于與別人的比較,而是來自于與“理想的自己”的比較。所以,擺脫自卑,在于超越自我。
3 要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中
阿德勒說,每一個人都有三大人生課題:工作課題、交友課題和愛的課題。這三大課題,其實說的就是人這一生中不得不面對的三種人際關系。
在工作關系中,你是否會因為達不到領導要求而否定自己?
在交友關系中,是否會因為害怕受傷,而不敢打開內心,為沒有一個交心的朋友而遺憾?
在愛的關系中,是否總會因為對方或是自己要求太多而將關系搞僵?
我們一直在尋求別人的認可,活在別人的期待中,而忘記了自己。當今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以上的困擾。
阿德勒說,我們并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著。
在猶太教教義中有這么一句話:倘若我們都不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還有誰會為自己而活呢?
如果我們都過于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就會按照別人的期待去生活,也就是要舍棄真正的自我,活在別人的人生之中。
想要活出真正的自我,就需要學會“課題分離”。
課題分離,是阿德勒提出的一個重要觀點,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學會把自己和別人的人生課題區分開來,做到不干涉別人的課題。
因為一切人際關系的矛盾都是因為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別人妄加干涉。
那如何辨別“這是誰的課題”呢?記住一點:誰困惱,誰負責。
如何做到“課題分離”呢?可以嘗試下“主語轉換”。
比如,你覺得領導很生氣,因為我沒有做好報告。進行主語轉換后就是:領導很生氣,因為他覺得我的報告中有很多問題。
這樣一轉換之后,你就想,領導生氣是領導的問題,我不應該為此負責和困惱,我要做的是找出我報告中的問題,解決掉它。
這樣一進行“課題分離”后,精力就可以從自我否定中解放出來,放在正確的事情上和自己該做的事情上,主動增進與對方的關系,而不是去解決他的困擾。
4 我們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阿德勒說,一切煩惱皆源于人際關系。也就是說,我們都在追求從人際關系中解放出來的自由,但是只要有人存在,你就不可能事事都順他意,無論你做的再好,肯定都會有人討厭你。
我們都不想被人討厭,但是八面玲瓏地討好所有人的生活方式,就會讓我們活的極其不自由,而且這也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如果想要行使自由,那勢必需要付出代價。而在人際關系中,自由的代價就是被人討厭。并不是說要故意去惹人討厭或者是去作惡,而是不畏懼被人討厭勇往直前,不隨波逐流而是激流勇進,這才是對人而言真正的自由。
所以,擁有“被討厭的勇氣”,就是擁有掌控人生的勇氣,不由旁人定義,忠于自己的內心,也許會招來不理解、責備和討厭,卻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歲月匆匆,愿我們都能一往無前,做一個勇敢的人,有一個屬于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