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每個看過《小王子》的人都會赫然地發現:自己的內心里住著一個純真小孩。
? ? ? ? ? ? ? ? ? ? ? ? ? ? ? ? 獻詞
《小王子》的作者安東尼﹒德﹒圣埃克蘇佩里在扉頁寫下第一句話:請孩子們原諒我把這本書獻給一個大人。最后落款時,圣埃克蘇佩把獻詞改為:獻給還是小男孩子時的萊翁﹒維爾特。
萊翁﹒維爾特,比作者年長二十四歲,他和圣埃克蘇佩的共同特點:不曾忘記自己“曾經是孩子”的大人。
圣埃克蘇佩說,這個大人是我世上最好的朋友,他理解給孩子們寫的書,他正在法國挨凍受餓,需要有人安慰。
可以說,萊翁﹒維爾特就是《小王子》里的飛行員原型。
《小王子》是以飛行員的角度講述故事,這個飛行員畫的第一號作品是一條巨蟒在消化一頭大象,大人們卻看到一頂帽子。當飛行員在沙漠中,把自己第一號作品給小王子看時,他一眼就看出畫的真意,他說:“不,不!我不要蟒蛇,它還吞了一頭大象在肚子里。”由此可見,飛行員和小王子的共同特點:不曾忘記自己“曾經是孩子”的大人。
因此,當我們看到《小王子》里這些句子:
?“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你唯一的樂趣是欣賞日落景色的柔情。”(P31)
“大家都知道,當美國是正午時,法國正是夕陽西下時。如果你在一分鐘內趕到法國,你就可以看到日落。”(p33)
“有一天,我看見過四十四次日落。”(P33)
“你知道,當一個人感到十分煩悶時,總是喜歡看日落的。”(P33)
以前看到別人在社交網絡上發這些句子時,我總感覺有王家衛式的小資格調。但是,等我了解《小王子》的創作背景后,我就不這么想了。
《小王子》創作于1942年10月,當時正是二戰最關鍵的時刻。1940年法國戰敗,整個國家非常的沉悶,離開天空的圣埃克蘇佩里對生活的一切非常的失望,痛苦。此時,好友萊翁﹒維爾特勸作者前往美國,尋找新的希望和新的生活。于是,作者就動身去了美國。
這個就是書中小王子對飛行員說:“我總以為是在家里哩!”的原因。
這點我也是反復地閱讀了《小王子》后,我才發現這些話都是作者對遠在法國的老友說,憂郁的心情底下隱藏著一顆體貼、關懷老友的柔情。
至于書中的小王子離開B612星球遇到的人:高傲自大的國王、愛虛榮的人、陷入惡性循環的酒鬼、忙得不可開交實則沒做什么事的商人和荒謬又真誠的點燈、只在書面做學問的地理專家、視野狹窄的沙漠三瓣花、販賣解渴藥的商販與尋找捷徑的人們,載著永遠不會滿意的大人的火車和調度員等。
一方面是作者跟老友述說自己的見聞和經歷,另一方面則是尖銳地諷刺了戰后的一些官員浮夸、膚淺又實用的行為和人們的心浮氣躁。
對于讀者來說,這些簡單的文字背后,蘊含的人性的洞見和哲理需要細細地品味。
十年前,你讀過《小王子》的感悟;十年后,你再讀一遍《小王子》的感悟,肯定不一樣!
? ? ? ? ? ? ? ? ? ? ? ? ? ? 玫瑰和狐貍
查過相關的資料 ,我傾向性認為《小王子》書中玫瑰的原型是圣埃克蘇佩里的妻子——康素愛羅﹒森琴,狐貍的原型暫時存疑。
《小王子》中的玫瑰愛打扮、怕吹冷風、懼怕一只不存在的老虎、喜歡假咳嗽引子小王子的注意,玫瑰多疑的虛榮心折磨著小王子。
現實中,康素愛羅集美貌與智慧于一身的女子,有著“中美洲般茂盛的文思”之稱,在巴黎的藝術界和文藝界有非凡的聲響。她,愛打扮、好社交,犯有哮喘病,有時假裝咳嗽引起圣埃克蘇佩的注意。
他們相遇時,圣埃克蘇佩還沒有成名,她逼迫圣埃克蘇佩每天寫一定量的文字,挖掘了圣埃克蘇佩的寫作天賦的同時,也訓練他成為一個作家。
因此,在圣埃克蘇佩里第一本書《夜航》出版并取得成功后,他認為妻子的影響不那么重要了。于是,圣埃克蘇佩里逐漸疏遠了她,并和一些崇拜他的女人交往。
這個就是B612星球上獨一無二的玫瑰和五千朵玫瑰園的意象。
至于狐貍,有可能是一位年長的情人,或者是富有經驗的長輩女性,或者作者的閱歷中虛構了一位智慧的女性。
狐貍教會小王子懂得愛和責任。
所謂愛,就是建立一種聯系。就像狐貍所說:“你如果馴養了我,那么我們倆就彼此需要。對我來說,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我在你看來,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
至于責任,就是對你馴養過的東西負責。就像狐貍所說:“但是你千萬不要忘記。對你馴養的東西,你要永遠負責。你必須對你的玫瑰花負責……”
現實中,圣埃克蘇佩里和妻子因吵架而分開,因彼此需要而會合,就像小王子負氣離開星球,無論走多遠,心里最掛念還是脾氣很壞的玫瑰一樣。
圣埃克蘇佩里寫《小王子》時,已是中年,遠在異國他鄉,與故土的一切聯系中斷了。表面上看,《小王子》是獻給遙遠的老友的一個故事。其實,我們不妨看成《小王子》是圣埃克蘇佩里將遠方的老友當成樹洞,是世故、外在的大人與純真、內在的小孩進行一場對話。
如此一來,我們才真正地走進了作者的心。
原創文:靈林玖玖,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