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的家里東西又多又雜,尤其是衣服,有的是小了穿不上的,有的款式舊了不喜歡了,有的穿了一兩次再也不想穿的的……不知不覺搬進新家才三年,一個大柜子就裝不下了。后來隨著孩子出生,老人搬來幫忙帶孩子,東西是越來越多。每天家里扔的亂七八糟,看著心情就煩悶。自從看了山下英子的《斷舍離》這本書,我突然恍然大悟,其實我們日常需要的東西根本不需要這么多,我決定開始斷舍離,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去多余的廢物;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先從衣柜開始,我把衣柜里面的衣服全部拿出來堆在一起,一件件穿在身上試過后分類。按照季節分成經常穿的,偶爾穿的,幾年沒穿過一次的。分類好后我就把幾年也沒穿過的衣服打包準備捐贈。偶爾穿的衣服衣服舍棄的時候是比較困難的,因為這些衣服都是買的時候比較貴穿著也比較好看,但是之前穿上去有點緊,我會時不時拿出來穿一下提醒自己減肥。捐出去覺得有點可惜,畢竟當年花了一些錢和感情。放在家里看著又有些礙眼,以前我會想等到我瘦了再穿上它們。直到現在我真的瘦下來了,我可以穿上了,才發現已經不是當年的那種感覺了。隨著自己年齡和見識的增長,審美觀在變化,人的氣質也在變化,以前適合自己的現在未必還適合,以前喜歡的,現在或許怎么也喜歡不也起來了。時過境遷,我們不能回到過去了。既然不是當初那樣,不如果斷舍棄吧。我把那些偶爾會穿的衣服葉統統打包準備捐贈出去。至此我的衣柜空出了三分之二的空間。是的,我只留下現在喜歡的經常穿著的。就如文中所言斷舍離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時間軸永遠都是現在。選擇物品的竅門,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這一點必須銘刻在心。當我現在每天打開衣柜時候,算是自己喜歡的衣服,隨意拿一件穿上都覺得美美的,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樣每天早上為穿哪件衣服發愁了。不僅節省了時間,一天的心情也非常愉悅。
接著就是對櫥房大清理,買了五年的吸塵器只用過一次,買的蒸蛋機一次也沒用,買果汁機的時候總想著以后每天有新鮮果汁喝真好,現在果汁機也落滿了灰……買這些小家電的時候都還挺貴的,也曾想著用它們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想要丟掉又覺得可惜,放在家里又是堆積如山還占空間。我又想起文中一句話不管東西有多貴,有多稀有,能夠按照自己是否需要來判斷的人才夠強大。是的,這些東西是挺好的,但是我們真的是用不上,何不讓它們去更好的地方,發揮自己的作用。于是我在閑魚上注冊了一個帳號,把這些閑置物品的信息掛在網上,沒幾天全部轉讓出去了。打開櫥柜,餐具家電擺放的整整齊齊,一目了然。干凈整潔的廚房看上去寬敞多了,心情也頓時覺得舒暢了。
清理完了衣柜、廚房,我又把客廳,衛生間,書房都按照“我現在需要的”的原則進行了清理,隨著扔的東西越多,家里變得越寬敞明亮,我的心情也隨之越來越敞亮了。我愛上了斷舍離的生活。現在我買東西首先考慮是我是不是的確需要,能否用其他東西替代,我更加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是的,斷舍離,就是透過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內心的混沌,讓人生舒適的行動技術。換句話說,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雜物來整理內心的廢物,讓人生轉而開心的方法。
--來自粉粉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