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一段時間我特別想吃面條,不管是拌面、炒面還是湯面都想吃。甚至我淘寶上買了各種各樣的速食面回來:熱干面、擔擔面、燃面、酸辣粉、鍋蓋面等等……甚至還買了一箱開杯樂放在公司里。
“你不是以前不太喜歡吃面條的么,怎么突然開始拼命吃面了?”
“吃面方便啊,而且吃得暖暖的,舒服。”我真是這樣想的。
看我真的喜歡吃面,陳先生也就安安心心吃了幾天的減肥餐。但是時間一長,他就按耐不住了,似乎給我做點吃的已經變成了他的一種習慣。
“我在網上買點干河粉,回來泡一泡給你做炒河粉,你吃不吃?”
我知道陳先生這是變相地在關心我。他寧可自己每天中午在公司附近點菜飯骨頭湯,也見不得我每天吃同樣的東西。
其實他的收入足以讓他買點好的吃吃,但他總是說:誰的錢不是從嘴巴里省下來的呢,再說我要減肥,少吃點有好處。你不行,你就對吃有點愛好。
確實,我對美食基本沒有什么抵抗力,一聽到他說在家里也能做炒河粉,我的眼睛都要放光了。
“河粉?就是用米磨成粉蒸出來的、雪白雪白的那種嗎?”我記得只有在港式茶餐廳或者廣東人家里能吃到這個。
“網上都有買現成的,買回來用熱水泡一會兒就能炒了,很方便的。”
一整箱干河粉2000g,27.8元。想想外面的餐廳里一盤2兩就要20-30元,真是勤奮能致富,不下廚不知道柴米貴。
他邊說邊在淘寶上就下了單。
這些年的婚姻生活讓陳先生改變了很多很多,我們都為彼此改變了很多。但我知道,無論怎么變,我們的本質上是一樣的人,因為只有一樣的人才能走得到一起。
“在一起過日子就是要你往他那里走幾步,他往你這里走幾步,然后你會發現你們在越走越近,最終融為一體又互相保持獨立。”
那天,我在自己的隨筆里寫下了這樣一行字:我唯一的心愿,就是和你坐在一起、吃一輩子。
快遞到的那一天晚上,陳先生就“迫不及待”地拆開箱子,給我做了一碗雞蛋豆芽炒河粉。他泡河粉,我打雞蛋、撿豆芽,配合默契。
他不需要問我就知道我需要吃多少,我也不需要告訴他我喜歡濃油赤醬;他知道我喜歡撒一點胡椒粉,我也知道他一定會給我再放一碗湯。
買回來現成的干河粉是淡淡透明的綠色,乍一看像是用綠豆粉做出來的,但是用熱水浸泡幾分鐘或用開水煮一下后,就變成了通透的白色。陳先生說不管是泡還是煮,時間都不能太長,否則炒出來的河粉就會碎碎的、爛爛的,沒韌勁。
我后來才知道,之所以他知道得那么多,完全是因為他偷偷地在網上查了很多資料,就因為我說想吃。于是我想起了關于河粉的一個故事:
河粉最初是叫沙河粉,這個名字來源于清末沙河鎮上的一個小店。那個小店老板有一次生病,他的老父親平素不會做飯菜,但是為了讓兒子能吃點東西下去,靈機一動決定用米漿做點薄薄的米粉條。他把大米磨成米漿,在平常曬東西的窩籃上倒一層薄薄,開大火蒸熟,揭起粉皮、切條,撒上油鹽醬蔥,沒有胃口的兒子吃了身體就逐漸康復了。一個從不下廚的老父親,轉眼就變成了美食發明家。
其實真正改變一個人的,永遠都是愛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