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窗外的陽光投射在窗簾上,斑斑點點。隨著微風吹拂,窗簾上的光影在變幻著形狀。凌晨的急雨?已經找不到痕跡,唯有太陽更加肆意地揮霍著ta那毫不掩飾的光芒……
? ? ? 今天,就是“出伏”了!今年入伏天是7月11日,到今天的8月20日,正好是出伏天。
? ? 現代漢語詞典釋義:出伏,即指“出了伏天,伏天結束”。一出伏,天就涼快了。
? ? ? 楊萬里詩句有云:“入州非不肯,出伏即相過。安得看云語,金盆仄白河。”
? ? 竹蓑笠翁詩《句》:“蠶一二眠催出伏,秧三四葉尚憂風。”
? ? 有關出伏的諺語也不少,淺顯易懂,更能讓我們理解出伏節氣及出伏后的天氣變化。
? ? ? “出伏是晴天,立冬穿薄衫。”
? ? 這句諺語的字面意思一目了然。如果出伏當天是晴天,那么到了立冬時候,穿個薄衣服就行了。也就寓意著:如果出伏是晴天,后續還會持續高溫,而到了立冬,該冷的時候,天氣不冷,本該穿厚衣服的天氣,只需穿薄衣服就可以了。今年,我們也許就能過個“暖冬”了呢。
? ? ? “雨淋出伏日,四十五天雨。”
? ? ? 這句諺語從字面意思也很好解釋:如果出伏當天有降雨,那么后續45天內降雨比較多,即或后續的45天里陰雨天氣也會比較多。
? ? ? 沒細究全國降雨情況,但是我所居住的河南鄭州二七區長江路,肯定下雨了而且是驟雨大雨,向來睡眠深沉的我在凌晨四點被沙沙嘩嘩的雨聲給叫醒了!至于接下來的45天降雨多寡,就交給氣象部門預報吧,咱們宅家或外出,該干嘛干嘛。
? ?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每逢節氣的更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作息及飲食等也會有相應的變化。因此出伏后,老話有謹守“三做三防三不要”之說。那我們就簡單了解一下這“三做”、“三防”和“三不要”吧。
? ? 一、三做,即要做到“貼秋膘,早睡覺,多運動。”
? ? ? 1.貼秋膘。出伏意味著秋天即將來臨,經過三伏天的高溫酷熱,體內的營養流失了不少,此時,適當吃些牛羊肉,多補充些蛋白質等,才能在早晚秋涼的時候,不容易感冒。
? ? 2.早睡覺。老話常說“春困秋乏夏打盹”。夏季天熱可能會讓人吃不香、睡不好;而日漸涼爽的秋天,有助于人們晚上睡個好睡。因此,少熬夜、少刷手機、早些睡覺,睡眠充足了,健康也就自然而然恢復到了最佳狀態。
? ? ? 3.多運動。三伏天,汗蒸天,動一動就渾身出汗,吹空調居多,運動健身驟減。出伏后,適當增加運動量有利于排出體內積存的濕氣,更有利于恢復體力與精力。
? ? ? 人們常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鍛煉。”飲食加運動,才是取得健康體魄的簡便易行、有效節能的最佳方式。
? ? ? 二、三防,即要做到“防秋燥、防感冒、防秋熱”。
? ? ? 1.防秋燥。進入秋天,天氣逐漸干燥,人們很容易出現上火、嘴唇干裂等現象。這時一定要適當多吃一些滋潤生津、防秋燥的蔬菜和水果,如:蓮藕、芹菜,百合、銀耳、葡萄、桃子、梨等,適當輔助吃喝一些如菊花茶、蜂蜜水、山藥粥、鴨肉等防燥又滋補的美食。
? ? ? 2.防感冒。出伏后早晚溫差大,穿衣不當很容易著涼感冒。早晚外出時備件外套穿條長褲很有必要,尤其要保護好關節、肚臍、腳趾等容易受涼的部位。晚上入睡盡量少開窗,白天出汗后不要急于空調降溫或沖涼水澡,很容易引起傷風感冒,甚至中風導致嘴歪眼斜。
? ? 3.防秋熱。出伏后雖然早晚天氣涼爽了一些,但夏季的余熱猶如秋老虎,特別是中午陽光暴曬,讓人更加燥熱難耐,若長期在室外工作有可能會中暑。因此這個季節宜多喝熱水、溫水,多休息,心情放平和。
? ? 三、三不要,即要做到“不吃生冷食物、不貪涼、不貪吃”。
? ? ? 1.不吃生冷食物。老話說:“立秋以后不吃瓜。”夏季冷飲、西瓜等必須要少吃了,以免造成腸胃不適、鬧肚子。
? ? ? 2.不貪涼。現在“空調病”如同“手機控”一樣普遍,稍微熱一點就受不了。出伏后,對空調的使用一定要適度、合理,不要把溫度調得很低,也要避免整日整夜地開空調。還要做到室內勤通風,盡量不要淋秋雨。
? ? ? 3.不貪吃。有人說忍了一夏天沒有大吃大喝了,尤其對于趕上疫情封閉宅家的人來說,美食的誘惑更甚。加上出伏后天氣轉涼,胃口也大開,不少人就想當然的開始海吃海喝,恨不能把該補的不該補的全都補回來。大錯特錯!暴飲暴食不僅會增加腸胃負擔,嚴重還會導致腸胃功能紊亂,特別不利于健康!
? ? ? “風蟬旦夕鳴,伴葉送新聲。”恰逢出伏日,又是艷陽高照好天氣,而持續宅家封閉中,只能對窗看秋葉瀟灑飄落、聽秋蟬興奮長鳴。
? ? ? 著文至此已接近尾聲,還是一起饗讀蘇東坡的《水調歌頭》吧!
? ? ?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 ? ?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 ?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 ? 但愿疫情早日結束,社會平和人民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