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小孩》是零極限荷歐波諾波諾系列叢書的一本,是一本修藍博士的對談合集本。這本書也解開了我關于內在小孩是誰的疑問。
在零極限的理論下,真正的“我”是由四個部分組成的,四部分就像金字塔結構一樣自上向下組成。從上到下分別是神性、超意識、意識、潛意識(內在小孩)。超意識是父親形象,是人的靈性部分。意識是母親的化身,代表我們平常說的我,這就是理性我或者說是理性腦。潛意識是海面下的冰山,代表著沒成熟的小孩,以情緒外顯她的存在,進而成為身體的小管家,也叫做小我,情緒我。
聽完上面這段,覺得熟悉吧,像不像弗洛伊德老爺子的本我,自我,超我構建的冰山模型?
為什么我們會有情緒?會有需要解決的層出不窮的問題?就因為內在小孩/小我/情緒我的存在。這里用今天發生在辦公室的例子為說明。
直面事實:二姐中午批評我
情緒:失落,生氣,自卑
錯誤的信念:無價值感,自己不好
觀察情緒,二姐的話讓我有這樣的情緒是因為勾起我的細胞記憶(概念具體參見《療愈密碼》),觸發了小時候的我深埋在腦中潛意識的記憶,我的那兒時被老師,被父母嚴厲批評責備的記憶喚起重播。當時的經歷形成了那時的錯誤信念,根植到現在。
內在小孩像個在圖書館工作和管理員,她掌管我們所有的記憶球,特別是那些不愉快記憶的黑色記憶球。
一有相似觸發器觸發我們時,內在小孩會比理性我快6秒鐘調動圖書館的黑色記憶球,讓我們把發生的事實當做一面鏡子產生投射。然后整體的我就有了小情緒,我們還被他騙,以為是我情緒不好了,其實是身體住著的另外一個我--內在小孩的情緒。
那我們怎么去處理自己的情緒呢?做清理,清理什么呢?清理內在小孩的記憶球。通過意識我和內在小孩做鏈接,幫助清理。
今天做清理時結合了永澄老師和方法。隨便拿起桌面的本子,對她說:你是我的小我,我看見了你,我感受到了你的情緒,謝謝你表現出來讓我看到,抱歉我一直忽視了他們,請原諒我沒有聽你的話。因為你和我在一起,我想去清理這種想法和情緒,你能幫助我嗎?我由衷愛你。
然后說出零極限的四句話:謝謝你,我愛你。(因為欣頻老師說這兩句能量最高)。然后心情平復很多。
我看見了內在小孩,看見即可看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