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生活的動力是咎;世界運作的動力是懼。——《奇跡課程》
菲菲的女兒今年剛上一年級,她很重視孩子的身體鍛煉。她認為學校的體育鍛煉不太夠,需要另外加課。
所以在女兒上了五次一對一的游泳課以后,她也確認了女兒喜歡游泳,就替她報了家附近的游泳班。接送很方便,就在放學的路上。每周去兩次,每次一個半小時,挺好的。
菲菲美美的想著,等孩子游一段時間以后,說不定還可以去學習花樣游泳呢。菲菲最喜歡花樣游泳這個比賽了,每次比賽,她都不會錯過。要是女兒以后能成為花樣游泳運動員,那也很不錯呢。
第一次游泳課回來,菲菲就發現女兒滿臉寫著不高興,還跟她說:媽媽,我以后都不去游泳了!菲菲很納悶,怎么回事?原來不是挺喜歡游泳的嗎?
菲菲上過幾次PET工作坊,她趕緊傾聽:哦,寶貝不想去游泳了。可以跟媽媽說說為什么嗎?
女兒說:因為游泳池太吵了,教練又很兇,我問他問題又不回答。游泳的時候前面的同學又老是踢到我!反正我永遠都不去那個游泳館游泳了!
菲菲當然不會就這樣讓孩子放棄了,不是錢的問題。她是擔心如果孩子隨便就放棄,以后會不會遇到讓她不高興的事都不愿意去做完?
但是如果逼著她去做完,以后會不會就永遠討厭游泳了?真是個兩難的選擇啊!菲菲不知道自己要怎樣選擇才是對的。她很怕自己做了一個錯誤的選擇,耽誤了孩子。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形形色色的事情,每件事都有它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從形式上確實讓人難以決擇。
但假如我們能從生活的戰場中抽離出來,像觀看螞蟻奪食那般觀看自己的行為,為了那一點點的東西而爭個你死我活,做了很多不得不做的事情。
如果能這樣抽離出來看,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很可笑,然后會心一笑。這一刻,心里那根緊繃的弦會松下來,看事情的眼光也會隨之改變。
菲菲知道是自己操之過急了。孩子剛從幼兒園進入一年級,適應這完全不同的學習生活已經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了。
現在這種大班的教學方式,更加讓孩子很不習慣。一到上游泳課的日子,孩子從起床就開始嚷嚷:我真想今天不是周三!我想到今天要上游泳課,就心情不好!
菲菲接納了孩子的情緒,但她還是不想放棄,想說服孩子繼續上課,至少把15次課上完。
她和孩子討論,碰到某些問題的時候,如果必須要做,我們可以怎么做讓自己舒服一些。她們想了好多辦法。
比如,跟教練說話大聲點,離前面的同學遠一點,換衣服時找一個角落。孩子好像也一次比一次不排斥上游泳課了。
接納孩子的情緒并不等于接納孩子的行為。人們想著這世界上生存,就必須遵守這個世界的規則。
孩子不想上學,我們可以接納他不想上學的這種心情,但是學還是要去上。
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做一件事,幫助孩子找到不想上學的真正原因:是怕老師?是和同學有矛盾?還是哪個學科讓孩子感覺到壓力?找到原因以后,需要一步一步地教孩子怎樣去做。
我們說一句“你要尊敬老師!要和同學好好相處!”,以為孩子就學會做了,其實不然。
孩子是真的不知道什么叫“尊敬老師”、什么叫“好好相處”的。所以我們會發現,說一百遍一千遍,孩子也還是不會做。
我們需要手把手、一點一滴地教給孩子,怎么樣做才是“尊敬老師”,如何做才叫“好好相處”。只有這樣,孩子才有可能學會如何做。
經過這段時間的反思,菲菲明日了學游泳是她自己的需要,放棄也沒有她想象中那么可怕。
她知道要怎么做了。
孩子剛好受涼咳嗽,她就順勢把游泳課停了。停課以后的日子,孩子像放晴的天空一般陽光明媚 、燦爛無比,運動量反而比上游泳課要多。家里也少了很多催催催、趕趕趕的急躁聲音。
她擔心的孩子會養成半途而廢的習慣,也因女兒對畫畫課程的熱愛而放下心來。其實,明知自己不合適,還去堅持,才是最傻的人。
人這種生物,都會很愿意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排斥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的。
我們在做選擇的時候往往都有一個恐懼,如果我不這么做,就會怎么怎么樣。我們被這股恐懼驅使著,做了很多不得不的事情。
唯有看清我們做選擇時背后的那個恐懼,我們方能做出一個讓自己和家人都幸福的選擇。
你孩子有過不想上的興趣班嗎?放棄的原因是什么?堅持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如何選擇的?歡迎留言給陌山,一起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