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他第一個出場,最后一個收場,卻是如此下場

1

為閨閣昭傳的《紅樓夢》,本來寫的男性人物就不算太多,但這一位卻更不一般。他作為一條隱線,貫穿《紅樓夢》的始終。他第一個出場,最后一個收場,然而卻落得如此下場。

這人姓賈,名化,表字時飛,別號雨村,湖州人——翻譯過來就是,假話,實非,假語村言,胡謅。

當然,這些寓意更多的是曹雪芹對于整本紅樓的一種“暗示”,更是他“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在文中一種具體的內化表現。

當然了,這種寓意和暗示更多的是“賈雨村”對于曹雪芹的意義,而非賈雨村對于《紅樓夢》的意義。我們有必要將這兩者區分開來。

在第一章中,曹雪芹交代道:他也是詩書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盡,人口衰喪,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鄉無益,因進京求取功名,再整基業。自前歲來此,又淹蹇住了,暫寄廟中安身,每日賣文作字為生,故士隱常與他交接。

這便是少年的賈雨村,仕宦之族,生于末世。相對于其他的窮酸秀才,他雖然窮,卻并不酸。此時的他,雖然身無分文,寄居破舊的葫蘆廟,甚至就連每日的基本生活都難以保障。他不得不放下讀書人的高傲和尊嚴,以滿腹的腈綸來“賣文作字”謀生活。

這時他的處境,像極了歷史上的另一個人物——韓信。韓信與他同樣是貴族之后,同樣是生于末世,也同樣是淪落到連一日三餐都成為問題,他們也都不得不靠著自己來闖出一番事業。

所不同的是,韓信一開始并無作為,到處蹭吃蹭喝,而雨村則一開始就努力讀書,習得滿腹經綸。但是,殊途同歸,他們倆最終都做好了成功的準備,并且贏得了命運女神的垂青。

那么,當韓信遇到他貴人的蕭何,雨村又將遇到誰呢?

2

賈雨村人生中遇到的第一個貴人,是甄士隱。

甄士隱是一個飽讀詩書的紳士,家就住在葫蘆廟旁邊,平時樂善好施,是“神仙一流人品”。

葫蘆廟的這個年輕人,甄老先生早就注意到了。他生的腰圓背厚,面闊口方,劍眉星眼,直鼻方腮,單從面相上來看,也終非池中之物。

況且他雖然生活窘迫,但平時待人接物卻自有一種底氣和傲骨,為人處世不卑不亢,這是很多年輕人都做不到的。

甄老先生又想幫助他,又擔心自己冒昧周濟,反而會傷了這貧困年輕人的自尊。可見他愛才之心,考慮之周,亦非常人。

這天中秋佳節,甄老先生匆匆結束家宴,馬上又命人另備一席,設于自己的書房。便步至隔壁的葫蘆廟,借著佳節的機會,去邀請那個潦倒的年輕人。他還沒進門,就聽到了屋內的長吁短嘆:

玉在櫝中求善價,釵于奩內待時飛。

原來花好月圓、萬家團聚之夜,卻正是賈雨村最煩悶的時候。快樂和熱鬧都是別人的,而他一無所有。自己前途尚且未卜,卻又因為偶遇甄士隱家的丫環嬌杏而心生愛意,正是:

未卜三生愿,頻添一段愁。

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

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儔?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

而廟里的神明似乎被年輕人的愁苦所感動,正在此時,他的第一個貴人——甄士隱來了。

3

在甄士隱的邀請之下,年輕人并不推辭,便笑道:“既蒙謬愛,何敢拂此盛情!”說著,便同士隱復過這邊書院中來了。大大方方,雖然貧困,卻毫無窮酸之相。

此刻,街坊上家家簫管,戶戶笙歌;當頭一輪明月,飛彩凝輝。二人推杯換盞,愈添豪興。雨村已有七八分酒意,狂興不禁,乃對月寓懷,口占一絕云:

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清光護玉欄。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甄士隱聽了,撫掌喝彩,大為贊賞,又滿斟一杯為賀。雨村飲干,不禁將甄士隱引為知己。酒至濃處,思及眼下的光景,卻又難免悲從中來:

“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論時尚之學,晚生也或可去充數掛名。只是如今行李路費,一概無措,神京路遠,非賴賣字撰文,即能到得。”

甄士隱一聽,不待他說完,便道:

“兄何不早言?弟已久有此意,但每遇兄時,并未談及,故未敢唐突。今既如此,弟雖不才,‘義利’二字,卻還識得。且喜明歲正當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闈一捷,方不負兄之所學。其盤費馀事,弟自代為處置,亦不枉兄之謬識矣。

當下即命小童進去,速封五十兩白銀并兩套冬衣。擇十九日為黃道吉日,使雨村買船票西上,赴京趕考。

年輕人收了銀、衣,不過略謝一語,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談笑。這天,兩人吃酒吃到三鼓(凌晨一點)才散。

第二天甄士隱醒來,又想到要幫賈雨村寫兩封推薦信,到帝都也好找個落腳的地方。然而他來到葫蘆廟,卻發現早已不見雨村的身影。

寺廟的和尚說,賈爺今日五鼓(凌晨四點)就走了,并留下話來轉告老爺,“讀書人不在黃道黑道,總以事理為要,不及面辭了。”

或許此時的甄老先生尚且不能夠意識到,這個連當面道別道謝都等不及,連夜就火急火燎地出發前往京都追求功名的年輕人,后面會給他的家庭帶來怎樣的災禍。

4

話說賈雨村得了甄士隱的贈銀,即日赴京,大比之日更是得意,中了進士。不久便被選為地方官,派到了原來甄老先生的那個縣城當縣太爺去了。

此時的雨村,終于揚眉吐氣,衣錦還鄉,想要去找當年的甄士隱,卻再也尋不到了。于是他便封了兩封銀子、四匹錦緞,答謝甄家娘子。

兩封銀子也就是一千兩,相比于甄老先生贈的五十兩,確實是多出許多。但是賈雨村果真是為了報恩的嗎?如果是為了報恩,卻又為何不親自登門拜訪,而是派蝦兵蟹將“進家捉人”呢?這是一個疑點。

也許,此時的賈雨村已是本縣縣太爺,顧及身份,不便親自登門拜訪;也許,他的銀子不僅僅是為了報恩,也是為了討要甄家當年那個惹他相思的名為“嬌杏”的丫環作二房。

我們當然不知道賈雨村的真實想法,但是我們確知,此時的他已經知道了他離開之后,甄士隱家里發生的變故——

先是元宵節走丟了愛女甄英蓮,再是葫蘆廟大火燒毀了溫馨小家庭,然后極具慧根的他便被一僧一道二人引渡,看破紅塵云游四海去了。

賈雨村聽說后,先是傷感嘆息,再是答應差人去尋甄士隱走丟的女兒的下落,且“務必找尋回來”。

但是,當他碰巧真的“尋到”了已長大成人的甄英蓮的時候,他又是怎么做的呢?這些事情,是他第二次入官場之時發生的了,下文會提到。

而現在,賈雨村的第一次官場生活,顯然也并不順利。

他為人雖然才干優長,但卻未免貪酷——中進士不久就從身無分文的窮秀才,轉眼成為一出手就是一千兩銀子的闊老爺;而且恃才侮上——無論官場還是職場,這都是年輕人容易犯的大忌——尤其是賈雨村這樣有才的年輕人。

這兩樣毛病引得同僚都側目而視,上任不到一年,便被上司——注意是上司,參了一本,說他貌似有才,性實狡猾,且又佐以徇庇蠹役、交結鄉紳之事。于是龍顏大怒,即命革職。

5

賈雨村畢竟出身仕宦之家,且是飽讀詩書之人,在朝在野,出世入世的“傳統哲學”功夫拿捏得很是到位。所以他被革職之后——

雖十分慚恨,面上卻全無一點怨色,仍是嘻笑自若。交代過了公事,將歷年所積的宦囊,并家屬人等,送至原籍,安頓妥當了,卻自己擔風袖月,游覽天下勝跡。

——卻也瀟灑。就在他賦閑游覽天下的時候,一不留神在旅店患了一場感冒,這一感冒了不得,盤纏又不夠了。

于是就又托兩個舊友,在一個東家,謀了一個家庭教師的工作。而且這東家不是別人,正是林如海,而這學生,自然也就是黛玉了——縱然黛玉天資聰慧,可若沒有老師雨村的真才實學,想必也難以有之后她在大觀園中的種種詩文佳話。

一年之后,林如海之妻賈敏一病而亡,黛玉奉侍湯藥,守喪盡禮,過于哀痛,素本怯弱,因此舊病復發,有好些時不曾上學。

雨村因此得了空,四處游玩。這天,他偶至郊外,意欲鑒賞村野風光,信步至一山環水漩、茂林修竹之處,隱隱有座廟宇,門巷傾頹,墻垣剝落。有額題曰“智通寺”,門旁又有一副舊破的對聯云:

身后有馀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走進去,他看到一個煮粥的老僧人,想要問他話,無奈那老僧既聾且昏,又齒落舌鈍,所答非所問。雨村不耐煩,轉身走了出來。

曹雪芹這樣的安排,似乎是在冥冥之中給賈雨村制造了一個命運的轉折點——他眼前的狀態正是“身后有馀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無奈的是,賈雨村參不透“智通寺”的禪機,看不懂老僧人的“聾啞”。所以,他轉身走了。

而他這一轉身,也就迎來了命運的另一重大轉變。

6

賈雨村出廟,轉身,遇到的是當年京城舊友冷子興,就是那個“冷子興演說榮國府”的冷子興。

曹雪芹借著兩人的閑聊交代了信息量巨大的內容,但是對于賈雨村來說,最重要的恐怕就是京城“起復舊員”的小道消息,以及冷子興給他謀劃的策略——央求東家林如海,轉向都中去央煩賈政。

剛好此時林如海計劃要女兒黛玉送往外婆家去住,因此便托賈雨村一路同行照顧。同時寫信給賈政,囑咐關照雨村。

到了京都之后,雨村先整了衣冠,帶著童仆,拿了宗侄的名帖,至榮府門上投了。請注意,這里是“宗侄”的名帖——二進官場的雨村,似乎比之前要懂事了許多。

彼時賈政已看了妹丈之書,即忙請入相會。見雨村相貌魁偉,言談不俗;且這賈政最喜的是讀書人,禮賢下士,拯溺救危,大有祖風;況又系妹丈致意:因此優待雨村,更又不同。便極力幫助,題奏之日,謀了一個復職。

不上兩月,便選了金陵應天府,辭了賈政,擇日到任去了,不在話下。

至此,雨村二進官場。相比于第一次,這次他似乎圓潤了不少。而且,當年他有意無意堅持的一些原則也似乎正在發生改變和松動——總之,這個當年壯志滿酬的年輕人,已經接受了來自和官場的打磨,不再是一個愣頭青了。

不過,令他沒想到的是,上任金陵應天府的第一天,他就遇到了一樁頗為棘手的案子。這件案子本身非常簡單,但是這案子背后所牽扯到的人物和家族,卻令他無比頭疼。

7

表面上看,這件案子是這樣的:

無非是A家(馮淵)先從黑心人販那里買了丫頭M(英蓮),但是在將丫頭領走之前,黑心人販又轉手將丫頭賣給了B家(薛蟠)。A、B兩家因此開始爭奪丫頭,在爭奪的過程中,B家的少爺將A家的少爺給打死了。——這其實就是著名的“葫蘆案”(胡亂)。

但是當一個門子將這些相關人物的身份告訴他的時候,他卻禁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

B家的薛蟠,是四大家族薛家的兒子,而薛家又是他的恩人賈家的親戚;而那個丫頭M,正是甄英蓮,是他自己當年口口聲聲告訴恩人他“務必找尋回來”的甄英蓮。

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將這一切的一切告訴他的那個門子,正是當年落魄的他寄居在葫蘆廟中時,廟中舊人“小沙彌”。

與此同時,小沙彌更是給他傳授了一份“護官符”,“護官符”榜上有名的家族,一個都不能得罪。

而以上這些龐雜的信息量,正是曹雪芹通過“葫蘆案”,交給賈雨村的一個殘酷的現實。而他,必須做出決定。

一旦下定決心,事情就要做絕。他不但亂判了“葫蘆案”,無視恩人甄士隱之女甄英蓮的悲慘命運,而且尋了個機會,將給他提供信息和建議的舊人小沙彌遠遠充邊才罷休。

這才是賈雨村,是成熟的賈雨村,是真正的賈雨村,是社會北京、自身性格、文化環境等一系列因素的化學反應和命運催化之下,所產生的賈雨村。

8

自葫蘆案之后,賈雨村脫胎換骨,辦事手段也越來越老辣。

四十八回,曹公借平兒之口交代了一些關于雨村的瑣碎事,當時的情形是平兒去找寶釵討要治棒瘡的藥丸,正向寶釵解釋“討藥”的起因。

只見平兒話未開口便先罵道,“都是那什么賈雨村,半路途中那里來的餓不死的野雜種!認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來。”

原來,當時賈赦突然對舊扇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便叫人各處搜尋。中間有一個叫石頭呆子,窮的連飯也沒的吃,偏偏他家就有二十把舊扇子,但是死也不肯拿出大門來。

賈赦便命兒子賈璉想辦法給弄回來,而且還給撥了五百兩銀子的款作為專項資金。但是這“石頭呆子”人如其名,窮死、餓死、打死都不賣。氣的賈赦沒辦法,天天罵賈璉無能。

后來這事被雨村聽到了,便設了法子,訛他拖欠官銀,拿他到了衙門里去,說:‘所欠官銀,變賣家產賠補。’把這扇子抄了來,做了官價,送給賈赦。而那石呆子也不知是死是活。

賈赦從外人雨村那里拿了扇子,一方面高興,另一方面又生氣,怪賈璉無用。這天賈璉頂了兩句嘴,說賈雨村“為這點子小事,弄的人家傾家敗產,也不算什么能為。”

又加上其他幾件小事堵到一起,賈赦聽了一來氣,上去就是一頓揍。然后就把賈璉臉上揍破了兩處,所以平兒就過來向寶釵討藥了。

這里是曹雪芹的一個側面描寫,而且在這一回前后,都沒有賈雨村什么正面的戲份。最近的也是在五十三回,寫道賈雨村補授了大司馬,協理軍機,參贊朝政。一筆帶過。

這是簡單的一筆,但是結合平兒口中的“日常性”抱怨,我們不難發現,自葫蘆案之后,賈雨村在官場已經越來越如魚得水了。

如今的賈雨村,在更深的一個層次上,亦是“今非昔比”了。

9

曹雪芹筆下的賈雨村,最后一次出場是在第七十二回,也是側面描寫,出現在賈璉和林之孝的對話之中。

這里賈璉出來,剛至外書房,忽見林之孝走來,賈璉因問何事。林之孝說道:“才聽見雨村降了,卻不知何事。只怕未必真。”

賈璉道:“真不真,他那官兒未必保的長。只怕將來有事,咱們寧可疏遠著他好。”

林之孝道:“何嘗不是,只是一時難以疏遠。如今東府大爺和他更好,老爺又喜歡他,時常來往,那個不知?”

賈璉道:“橫豎不和他謀事,也不相干。你去再打聽真了,是為什么?”

顯然,這里的“降職”信息,是曹雪芹挖下的又一個坑,可惜的是他再也沒有填上去。但是,賈雨村作為《紅樓夢》中的又一條線,在后四十回賈府的敗落中,必然要起關鍵的作用的。

而且此時他的翅膀已經正在變硬,而通過跟賈府過多的交集,他大概也能夠掌握到賈府更多的“黑資料”。所謂墻倒眾人推,何況是此時已經全然冷血的賈雨村呢?

所以后面的主要情節大概就是:賈府敗落,賈雨村借著落井下石,捅出賈府更多的黑資料,并且以此為契機,借著賈府敗落、政治力量重新洗牌的機會,將自己的官位做得再上一個臺階。

那么他最終的結局將如何呢?

10

在高鶚所續的后四十回中,賈雨村憑空又遇到了已經成仙的甄士隱,只是他此時仍然難以開悟;因為貪污被人彈劾入獄,后又遇大赦,遞籍為民;最終歸結紅樓夢,結束全書。

在八七版電視劇《紅樓夢》中,賈雨村最終出現在囚車之中,然而押解囚車的那名官員,卻正是當年因“葫蘆案”而被他發配邊疆的那個小沙彌——那小沙彌,又回來報仇來了。這個結局,也是以賈雨村來歸結紅樓夢。

就個人而言,我更喜歡第二個結局。正如甄士隱對《好了歌》做的注解: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

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

說甚么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

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


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

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

訓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強梁。

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


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杠,

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

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

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賈雨村也應該用其一生的命運和故事,來對《好了歌》做一個具體的注解——當然,這樣的注解僅僅是對于藝術作品的《紅樓夢》而言的。倘若在現實生活中,我相信賈雨村們的一生,恐怕不僅不會成為《好了歌》的注解,反而會成為《好了歌》最大的諷刺。

因為在現實世界中,這些人混得最開,吃得最香。一如《金瓶梅》中的西門慶,也總能夠逢兇化吉,而且即便死了,再次投胎也還是一個富裕的地主之家。然而有一件事是最令賈雨村們放不下的——那就是:

做了這么多虧心事,他也不知道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何時能夠落下。就像民謠歌手萬曉利的那首《陀螺》所唱到的那樣:

轉轉轉……

在酒杯里轉

在噩夢里轉

在不可告人的陰謀里轉

在欲望里轉

在掙扎里轉

在東窗事發的麻木里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578評論 6 54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701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691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974評論 1 318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694評論 6 41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6,026評論 1 329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4,015評論 3 45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193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719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442評論 3 36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668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151評論 5 36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846評論 3 35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255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592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394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635評論 2 38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