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9日,我第二次參加無錫蠡湖半馬,第一次拿到完賽獎牌,平均配速805, 250跑完全程。第一次參加是2016年11月20 日,成績是314,半馬關門時間是300,所以去年我與牌失之交臂。這篇文章從跑量、如何堅持、力量訓練、服飾、心態、跑馬路上等幾方面紀錄從與牌無緣到拿牌的全過程,希望給對半馬感興趣的戰友一點啟發。
跑量
去年11月半馬,我的右膝蓋受傷,給了自己很長一段時間跑步的借口。直到今年3月,春暖花開,終于克服懶蟲,重新跑起來,可惜只跑了一次,還沒等第二次跑,右腳踝受傷,又只能停下來安心養傷。到6月份,休養了有段時日,再加上007戰友們的感染,我再次開跑,并且這一發不可收拾,頑強的自我驅動力,炎炎夏日也堅持每周一次5KM,國慶期間更是抓緊訓練,不斷地突破5KM,連續跑了三個10KM后,跑了一個12KM,在蠡湖半馬兩周前跑了一個15KM。這比去年半馬前的訓練量提高很多,詳細見下表。這真是“跑過的每一步都算數“的親身證明啊!我覺得今年拿牌的最關鍵因素是跑量的積累。
堅持
可能有戰友會問,誰不知道跑量是王道?怎么堅持的呢?我來說說我能堅持下來的原因。
首先,講講我是怎么開始跑步的,受我的人生導師露易絲的影響,我從2013年3月開始跑步,這一晃已經斷斷續續堅持了四年零九個月,每每當我想要偷懶的時候,我就想到露易絲已經從一周兩次跑步增加到一周三次了,我有什么理由一周一次都堅持不了呢?
其次,我跑馬的同學特別多,最早跑馬的是大學同學阿蔡,研究生同學有大班、雍帝、過兒、張主任、馬校長、大師兄、趙學委、陳行長等等,同專業的校友就不計其數了,以致于我們有一個專門的研究生跑團,成員有100多個,當然還包括我們共同的唐老師,其中有些已經玩越野、穿越沙漠,有些每次馬拉松都是沖著PB去的,有些到全國各地去跑馬,有些是到世界各地去跑馬。每次想想有這么多同學和校友都在跑馬呢,我也就不孤單。
接著呢,機緣巧合,我在好朋友葉葉的介紹下,加入了無錫太湖微馬隊,每個星期天的早上微馬隊統一時間集合,熱身、跑步、拉伸、合影。在微馬隊,我認識了熱心公益的大隊長,恪盡職守的張隊、兩個徐隊、錢隊、海東,通過攝影記錄美好瞬間的林帥、發哥、田雞,耐心帶跑的萍姐,老當益壯的老班長,還有許許多多一直在堅持的微馬隊友。微馬隊在無錫各個區開枝散葉,隊友總人數成千上萬,一個龐大的組織。
再次,我是樂跑團的一員,雖以團著稱,其實我們一共只有五個人,但你可別小看了小飛俠、非兒、芳馨、戴團長他們四個人,他們幾乎天天跑步或者爬山,星期天的早上肯定雷打不動一起參加微馬隊的固定活動。記得特別清楚的是,有一次星期天早晨下雨,我們硬是堅持跑完了10KM,不給自己任何借口。
然后,我從今年5月加入007-14班,班級里有一直跑步的,有剛開始加入跑步隊伍的,有每天都晨跑的,有每周堅持的,特別需要提的是我們的班長,三個孩子的媽媽,程序員,每天早上5~10KM,天亮得晚之后,每天早晨在路燈下跑步。還有我們班的龔少,易效能時間管理的資深教練,在北京打拼的廣告人,每天晨跑。龔少回福州處理家事,與在福州工作的班長約晨跑。007是不是很有趣?別人約的是喝早茶、中餐、下午茶或者晚餐,而007約的是晨跑!
還有,每個星期天跑完后,我都會在朋友圈曬照片、合影,隨便說幾句,告訴大家我一次不落地堅持著,也算是傳遞著一份能量吧,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加入到鍛煉身體的行列。
最后,當然離不開家人的支持,其實每個星期天上午孩子是要去上籃球課的,每次我去跑步,都只能是孩子爸爸給他準備早飯,送他去上籃球課。
力量訓練
最早知道力量訓練對跑步的重要性,是從李大班借給我的《跑步,該怎么跑》,絕對專業的一本書,看完還給李大班后,我立即自己入手了一本,以便我隨時翻看。曾經就這本書寫過一篇讀書筆記,寫得不理想,一直想完善這篇讀書筆記,但至今沒有付諸行動,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能寫出更高質量的這本書的讀書筆記,讓更多戰友受益。
半馬的兩周前,葉葉和李大班都教我該怎么訓練,即使只有兩周,只要訓練正確還是能一定程度上增強腿部肌肉力量,我就牢記他們的指導,每天在家堅持訓練。葉葉告訴我只要能一口氣跑完12或者15KM,在賽道上肯定能跑完半馬。大班告訴我,半馬的一周前跑個12KM,再接下來的一周里跑兩三個5KM就可以了,不用多跑。大班的這一條建議我沒做到,因為工作的原因,半馬前的兩周都在出差,附近的都是早出晚歸當天來回,南方的深圳、惠州也是每天一個城市,兩天就來回了,所以沒能完成。
太湖微馬隊成立了備戰蠡湖半馬的臨時群,群里也不時地給大家一些中肯的策略,我從中也吸收了很多,甚至包括當天的飲食。
服飾
服飾和鞋子對于半馬的作用不容小覷。
去年跑馬,我不僅是長袖長褲,更要命的都是加絨的,雖然已經忘掉去年是否因此而很熱,但今年我早早地去迪卡儂準備好了速干的非加絨的長袖、七分褲、長褲,最終由于微馬隊統一隊服,我上衣穿的短袖,外面加一件速干外套,天氣突然降溫,我選擇了長褲,七分褲暫時沒用上。
去年半馬前,由于最長只跑過7KM,正式到了賽道上,我超常發揮一口氣跑了10KM,結果是跑完10KM腳完全漲開,鞋子徹底嫌小,每走一步好幾個腳趾都是鉆心的痛,更別說跑了。今年吸取了去年的教訓,提前買了大一號的鞋子,訓練的時候就用它,跑了10KM,12KM,15KM,都沒出現任何問題,我就對這雙鞋子放心了。 今年跑完半馬后,我的腳也沒有任何異常。
心態
在半馬前,我有段時間很緊張,因為去年失敗了,所以今年一定要成功,訓練已經失去了它本來鍛煉身體的意義,而變成了為了半馬的牌,覺得如果拿不到牌否則這訓練就白搭了。拿著自己的訓練記錄到備戰群里問大神,我行不行?甚至有一天晚上做夢,夢到自己的成績是301,悲劇的成績。
忍不住跟芳馨說了,姐姐開導我:放輕松點,不要在乎成績。大班也總是鼓勵我,跑完沒問題的。 徐隊說:你目標就是248。我自己開導自己,跑步只是我鍛煉身體的一個手段,半馬只是我的一個挑戰,進門拿牌了固然好,沒進門也沒關系,我并不會因此而失去什么,生活和工作都不會受任何影響。這么想想也就釋然了。
跑馬前,不經意跟戰友們提過11月19日要參加半馬,好些個戰友提前一天就發來信息給我加油,讓我莫名的感動。微馬隊的徐隊還特地發來信息提醒,修剪腳趾甲,防止不必要的傷害。
這一切讓我心里變得無比平靜,同時又自信滿滿。
跑馬路上
村上村樹在談他的跑馬經歷時,都會提及跑前要熟悉路線。我今年才覺得講得特別對,去年我就屬于瞎跑,根本不知道自己跑到哪兒了,后面的路線是啥樣子一概不知。今年我們平時就刻意盡可能地在半馬的路上跑,我們練的10KM,12KM,15KM與正式賽道完全重合,到了真正比賽的時候對路況一清二楚,平時練習的時候還要擔心電動車、汽車,而比賽那天只要專心跑就可以了,道路屬于我們的。一路上還有很多警察叔叔幫忙維持秩序。
已經忘了去年跑馬當天是怎么從家里到起點的,今年是開車去的,離起點很近的地方道路才開始擁擠,我就把車停路邊了。先找到微馬集合地點,跟著大部隊熱身,合影,存包,排隊洗手間,到起點排隊。去年我在C區,今年我在B區,大神們在A區。
開跑后,大家很快就跑散了,就跟去年一樣,我始終保持著我平時的速度,大概跑出2、3KM后追上了300的兔子,我不臉地湊上去“300求帶”,兔子“沒問題!第一次跑嗎?”,“不是,第二次,去年第一次,但被關在門外了,晚了3分鐘。”,“我們先跑,只要你跟上我們,就能保證你的凈成績比300好。”。太好了,我心里有底了,跟著300兔子我跑得很放松很輕松。經常有保障車從身旁開過,兔子就好心讓我跑到前面,我就這么跑啊跑啊,300兔子被我甩掉了,但我跑到終點也沒追上245兔子。
路上,看到一個女士,應該跟我年紀相仿,穿的是普通的運動服,不是適合長距離跑步的衣服,她有時候跑得很快,有時候又停下來走,一會兒她在我前面,一會兒她又落到我后面,反復了好幾個回合,當我再次跟你到達同一個位置時,我就像易效能時間管理葉老師對我們說的一樣,對她說“慢慢跑,不要停下來,就像我,我跑不快,但是我一直跑著,堅持不停下來,你可以的”,她沒有說話,只是友好地看著我,不知道她是說不動話還是不知道該說什么。但是后來我再也沒看到她。跑步最好的速度是一邊跑一邊能聊天。
一路上,兩邊很多市民朋友給我們加油,莫名的感動。在渤公島轉彎處,微馬隊的隊友給我加油,我還聽到她跟旁邊的人說“我認識她的。”,語氣中充滿了驕傲,沒想到,我參加半馬,還能給我朋友帶來傲嬌的資本真好。微馬隊啦啦隊集中點,好多隊友在那,看著我穿的微馬隊服,他們無比激動,恨不得走到賽道上來給我加油,我只有拼命的揮動雙手和不停地說“謝謝謝謝”。
十里芳徑上,微馬隊的攝影大師林帥為了我們,沒有參加比賽,而是扛著他的長槍短炮靜靜地守候著我們,成千上萬的跑者,我可以想象他拍攝得有多累,但是當我經過他面前時,他還是盡心盡責地給我拍了好多張照片,看我笑得多開心。
去年的半馬終點設在大劇院旁,雖然風光旖旎,但那跟我沒半毛錢關系,而今年的終點是江南大學的體育館,這是我的母校,我在這里學習了將近十載,這里不僅是我的母校,還是我小舅媽的母校,我孩子爸爸的母校,也是孩子爸爸的工作單位。跑完18KM后,就進入學校,在進入校門前,我特意請路邊的觀眾幫我留影紀念。
一進校門,滿眼盡是年輕的莘莘學子,他們充滿著激情,熱烈地高喊“加油加油”,我回報他們的是“感謝校友!感謝校友!”他們聽到我是校友,不禁驚呼“校友啊!”,給予我更熱烈的助威聲。整個21KM過程中,我的最好配速是19KM,是不是很奇怪?主要是校友的力量!在校園中,我看到了機械學院的、外國語學院的、生工的、化工的,各個院系的旗幟在為跑馬人加油。在跑過先生工作的地方前也特地留影紀念,就不上照了。
我就是在這濃濃的校友情誼中,一口氣跑完了21KM,回到了母校,成功地收獲了人生第一枚半馬完賽獎牌。
小結
我今年能拿牌,是得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鼓勵,所以即使在跑馬的過程中,我也不忘去鼓勵跑友。當我不停地鼓勵他人的時候,最大的受益者可能是我自己,我希望有一天發現,我成為了一個不需要他人鼓勵的人,不需要別人鼓勵,這是一種境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謝謝看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歡迎點贊、評論、關注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