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0日,星期三,我的實習生入職了。這是我人生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實習生。在接下來的三到六個月里,她為我分擔工作,我對她的產出負責。到今天為止雖然只有5個工作日,但引發我的思考很多。
我開始從具體執行,轉變為輸出流程。
之前我是team里資歷最淺的成員,承擔著非常多又細又碎的運營工作。大到把控一整個項目的各種流程,小到給各種訪談中會議室的預定和會邀的發送,都需要我來做。在她到來之前,這種operation類的又細又碎又雜又多的工作占據了大量的精力,讓我無法focus在重要的事情,如項目進度的把控,各方溝通,以及一些需要專注思考的工作上。每天被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追趕,整個人的節奏炸到飛起。她來了,可以緩和我的炸毛狀態,具體的執行工作可以交給她來做。終于可以不用再擔憂會議室了,不用每天和秘書約老板時間了,不用給項目準備物料了,可以騰出時間和精力,專注在重要的事情上了。
我的角色開始轉變,從具體執行變成輸出流程。實習生需要快速成長,快速承擔,我需要教她,成體系地教她。如果她接收到的信息是雜亂無章的,那她就無法快速上手,她會炸毛很長一段時間。這無益于我們兩人的工作開展。我必須給她輸出一套成體系有章法的流程,大到公司架構,小到做事方法,再小到會議室系統如何使用。
最近打算讓她做個引導工具箱,是自己一直想做但一直騰不出精力來做的。一個箱子里有一場培訓/引導所需要的所有工具,有個清單,想要出去做workshop了,提起箱子就走。
未來也會進一步培養她,讓她輸出自己的流程,未來就可以更好和下一個實習生交接了。
我開始從關注事情,轉變為關注人。
之前每天腦子里想的都是“我要趕快把這個事情做完”,“接下來手頭還有123這幾件事項需要跟進”等等,但她的到來讓我開始關注自己的精力分配。可能由百分之百關注事情,轉到百分之八十關注事情,另外的二十關注人。
我一直認為雇傭關系是人與人之間最淺的關系,尤其是對于實習生。公司里的實習生流動總是很快,平均三到六個月。大部分人為了刷一下簡歷,積攢一下經驗,順便賺一點錢。但我相信,一名有想法的實習生想要的肯定不止這些。而且她實習的代價,是每天從房山到西北五環,更是如此。
實習生需要成長,在這里她可以看到更大的一個世界,和之前學校里完全不同的一個世界,可以將學校里的理論聯系企業里的實際。但她的成長需要時間,需要培養。任何細小的事情都不可能馬上上手,我需要手把手教她,這也是為什么在文章的第一部分我如此強調輸出流程。并對她的成長抱有耐心,不能急,給她時間。
除了最基礎的成長,我希望她能夠隨著時間的推移承擔地越來越多。而我要思考的就遠不是之前“如何把事情做好”,我要想著如何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如何激勵,如何保留。什么時候應該給她指引,什么時候應該找她談心,甚至什么時候應該表現嚴厲。
這對我來講,也是個機會。
我開始變得更有承擔
在本文的開頭我寫過。她向我匯報,我為她的工作負責。
她的工作產出我需要確認,她如果出了錯誤我需要承擔。她做的好是她的事,但她做的不好就是我的事。我需要審查她的產出,給予反饋,并且在下一次讓她做的更好。
假設事情出了差錯,又的確是她的差錯,我可以撒手不管么?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我理應為她的工作負責。
承擔的更多了,更廣了,不止是自己一個人了。
承擔即機遇。Take the chance,meet the challenge。
雖然至今為止她只呆了5個工作日,但真的讓我改變很多,主要是思想上的轉變,想的更高,更遠了。
我還是要手把手教她,5天當然不能讓她在很多事情上上手,但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我會慢慢培養,直到她承擔更多。
當把她培養成我現在的水平后,我就可以承擔更多的機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