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用“寫稿”而不是“寫文章”或者“寫作”?因為知道自己寫的不過是一時的所思所想,并不成體系,很多時候甚至沒有邏輯可言。只能說是寫出一篇篇不成熟的稿子,而不夠格稱之為“文章”。
言歸正傳,為什么要在簡書上發表自己的文字?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想要賺錢。
那為什么不去投稿?
因為上網搜了一圈后悲哀地發現,當今時代誰都可以生產文字,很多紙媒的編輯都不看郵箱了。畢竟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每天打開郵箱都是許多質量參差不齊的投稿,字數總計可以與一本中長篇小說媲美,那我也不會選擇大海撈針,而是選擇有針對性、更有效率的“約稿”。
所以,怎么才能讓人來約稿?
網上的大神給出的方法就是在自媒體上堅持寫文。如果有一天被哪個在網上沖浪的編輯發現“呦,寫得還不錯,可以約一下稿”,那就成功了一大半。
但是要讓自己被發掘,至少要不間斷地寫上半年以上。才思敏捷的寫作高手可以一出手便技驚四座,文章被大量點擊,而像我這種從來沒有在紙媒上刊登過文章的普通群眾而言,我能選擇的就是一點點寫,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先寫下來再說。至于文章寫出來之后有沒有吸引力,那應該是寫得多了才會慢慢“質變”吧!
我為什么在簡書上寫稿?
最內在的原因就是想要得到許多人的認可,從而更認可自己。
讀書的時候寫的考試作文得到高分,特別開心,感覺老師覺得我寫得好。如果作文在課堂上當作范文被朗誦,更為開心,感覺這篇文章有價值,被賞識的其實是我的內在思想。
如果很多人愿意花時間讀我的文字,其實就像是愿意坐下來和我聊天,聽聽我的想法觀點,對我的內心世界有所好奇,并覺得有觀察的價值。也許一開始便直戳戳地道出自己寫稿其實是為了掙稿費,會讓人很反感,尤其是那些我很欽佩的,真的是為了寫作而寫作的人,真心熱愛寫作,并不在乎金錢。我想我應該會得到這些人的白眼。但是我還是決定寫下最真實的想法。虛構的小說也可以動人,那都是高階的技能。像我這種愚笨之人,還是追求真情實感吧!
在簡書上寫稿還有一個比較勵志的原因,就是和內心的自己對話,順便提高一下自己的寫作能力。
其實自己并不是很有寫作的天賦。從小學便開始寫小說但總是半途而廢,因為靈感枯竭。上了大學,再也不用寫作文了,反而漸漸不知道怎么用文字去梳理自己的心緒與感悟。所幸大學的時候有一個固定的筆友,每個學期都會寫幾封長信傾訴生活。在寫信中,感覺到一種放松與享受,似乎透過字里行間,認識了自己,仿佛寫的信,是寫給自己的。
我想,文字就是有這種力量。可以治愈作者自己,所以很多人才不停地書寫,樂此不疲。
在簡書上發表的稿子,我想會毫無保留,即使是心中一些陰暗見不得臺面的想法,也會寫下。因我用的是筆名,其實與現實生活中的面具無關,無所顧忌。而且既然是對自己思緒的梳理,如果不真實,那有什么必要?
其實第一篇文字不知道寫什么主題好。
想了一會兒,不如就寫為什么自己要寫稿吧!
不知不覺也寫了很多。
《僧祗律》: “一剎那者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預,二十羅預為一須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須臾。"
原來將自己剎那閃過的念頭書寫下來,亦有這么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