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在《朗讀者》上看過一期關(guān)于倪萍的朗誦,就是節(jié)選于《姥姥語錄》,當(dāng)時我聽哭了。國慶假期出游空閑時,閱讀了這本書,觸動了我內(nèi)心那根親情的弦。
倪萍想她的姥姥,我想我的爺爺。想要不讓親人老去,卻依然阻擋不住時光的無情。親情總是那樣的相似。姥姥活了99歲,活成了人精,活成了寶貝。從《姥姥語錄》中,我們能看到倪萍受姥姥的影響如此大,這也能理解為何她的主持總是那么接地氣。一個不認(rèn)識字的老太太,一生都在翻閱著人生這本大書。
姥姥是個傳統(tǒng)的中國婦女,在我看來,她身上的豁達(dá)、樸實、用功最為可貴,倪萍給我們描繪了一個可愛的姥姥,雖然不識字,卻是一位有“知識”的老人。
一、通情達(dá)理
姥姥語錄:“房子沒有梁早晚得塌了,人要是沒人幫著,你有多大能耐也活不起啊!”
一個好漢三個幫。鄰里互相幫忙,親人互相扶持。倪萍出名之后,姥姥總是惦記著親朋好友過往的幫忙,能幫人的盡量幫人,幫人家節(jié)省電話費,還幫人家付交通費,送錢也送禮。有錢了,對人很大方,知恩圖報。
姥姥語錄:“東西不在多少,話有時候多一句少一句可得掂量掂量。沒有人會為多點東西、少點東西記住一輩子,可有時一句話能把人一輩子撂倒,一句話也能把人一輩子抬起來。”
論好好說話的重要性,送禮重在心意,而說話卻要格外慎重。俗話說得好,“禍從口出。”說話之前要過大腦,說話把握尺度是技術(shù)活。姥姥請乞丐進(jìn)門喝水,一開始乞丐只要求喝上一口冷水,姥姥卻念著人家的不容易,誰都有不順的時候,熱情招待,開火煮水,還放上幾把米,煮了粥,還對人家稱說,請人家?guī)兔Τ?,顧忌人家的面子?/p>
姥姥語錄:“人說話,一半兒是用嘴說,一半兒是用心說。用嘴說的話你倒著聽就行了,用心說的話才是真的。”
要能用心分辨別人話中的真假,假話不用太放在心上,真心話能聽得出來,用心能感受到的。記得別人的好,人心是把尺,能度量。
二、相信知識的力量
姥姥語錄:“孩子,山上風(fēng)大,爬上去不容易,你使勁了,你這輩子都不用后悔了?!?/b>
論拼博的重要性。人都是一輩子,可山頂上的人活的就是山底下的人的好幾輩子。姥姥覺得,人的一生一定要使出自己所有的勁兒去登上自己的山頂。 這樣才不枉一生。
姥姥語錄:“別的不說,書念多了的人就比別人多活了好幾輩子。念了書不用出門哪兒都去到了。兩條腿再能走,這一輩子能走多遠(yuǎn)?認(rèn)了字看了書想上哪兒跟著書走就行了。”
這就是所謂的“神游”,讀一本好書,就是跟作者進(jìn)行“神交”。讀萬卷書,如同行萬里路,能閱人無數(shù),開拓“心界”,拓展自己的疆域。人生就是一場與自己的戰(zhàn)爭,能開拓多寬廣的疆域,只能看個人顯神通。而這也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有的甚至不只差幾輩子。
姥姥語錄:“人的肚子不怕餓,沒有稠的就喝點稀的,沒有稀的喝水也死不了。眼睛可不能餓著,眼要是見不著好東西,慢慢地心就瞎了,心瞎了,人就沒用了。眼要是吃不飽,人就像個傻子?!?/b>
心是人的精神、靈魂。人要養(yǎng)育著眼睛,養(yǎng)育著美,養(yǎng)育著心靈。讓心豐富、美好起來。眼睛里有色彩,也就有了美好,人也就有了活力,有了生命力。人活著需要一種滋養(yǎng),這是一種由外到內(nèi)的轉(zhuǎn)化過程,只有眼睛享受了美好,心也有了根,如同一棵樹,看到向上茁壯成長的樹干,枝繁葉茂,向下的根肯定也能深深扎進(jìn)土地。人心也是一樣!
三、用心生活
姥姥語錄:“日子得靠自己的雙腳往前走,你看誰能幫你搬著你的腿走路?你爹你媽也不能。大道走,小道也得走,走不通的路你就得拐彎,拐個彎也不是什么壞事,彎道兒走多了,再上直道兒就走快了。走累了就歇會兒,只要你知道上哪兒去,去干嗎,道兒就不白走。人活一輩子就是往前走,你不走就死在半道兒上,你為么不好好走、好好過呢?”
多么樸實的道理。人生是條單行線,沒有回頭路,從出生開始,就只能頭也不回地往前走,即使走不動了,歇會還得繼續(xù)走,沒有第二選擇。明白了這個道理,也許就沒有那么多抱怨,只管一路向前,進(jìn)。
姥姥語錄:“老天和你自己是一個人。你想想,啥事不是你自己心里那個老天說了算?所以有多大的福多大的苦都是自己弄成的,誰也別怨。”
人就是自己的神,不管碰到什么問題,都需要自己去面對,只要堅信自己能挺過來,也就成功一半。
姥姥語錄:“啥事都使心做,你就成神了?!?/i>
“世上無難事,只怕認(rèn)真二字?!庇眯淖鍪拢饶軓闹蝎@得成長,也不會留下遺憾。也許做著做著,就成了。
眷戀生命、熱愛生活的人才怕死。姥姥是個熱愛生命的人,總是害怕“天黑了”,也正是憑著這份“貪生怕死”,她活了這么長命。想起我的爺爺,虛歲88歲去世的,我總以為爺爺能多活些年歲。爺爺去世前一段時間,對生命很消極,曾對我說過,活膩了,想早日離世。爺爺身體一直很好,沒什么大問題,一個人在老家居住,什么活都自己干。父母接他來城里住,他住不慣,沒住幾天就急著回老家。一個人住老家的屋子,難免寂寞孤單,家人都沒有在身邊,雖然鄰居常過來串門,父母隔三差五回老家看望,還是跟自家人住在一起不一樣。聽爺爺提起,有時候因人家來串門早,他顧得招呼客人,總會忘記吃早餐。還記得我每次回老家看望爺爺,離開時爺爺總是站在門口一直目送我的離去,這個場景我現(xiàn)在一回想起來還是忍不住眼眶濕潤。如果我那時就陪伴在爺爺身邊,多關(guān)心爺爺,或者早日結(jié)婚生小孩,爺爺生有可戀,也許還能多活幾年。
“姥姥走了八年,我依然想念她。”
爺爺走了五年,我也想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