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上下班坐地鐵的時間,讀完了《姥姥語錄》。雖然讀得很碎片化,但內容有趣,每次令我欲罷不能。我總是一次一次被姥姥感動,被她的魅力折服。
姥姥身上有太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我從中汲取了十條營養,與大家分享。
1.看得開,這輩子才能過得快樂
從老一輩過來的人,可謂艱苦備嘗。如何把慘淡的日子活出趣味,姥姥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范例。
“人生下來就得受苦,別埋怨。埋怨也是苦,不埋怨也是苦……什么是甜?沒病沒災是個甜,不缺胳膊少腿是個甜,不認字的人認了個也是甜。”姥姥就像一個樂觀的哲學家,看透了人生真諦。與其埋怨,不如為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慶幸和感恩。
姥姥懂得知足,不管是擠在小房子里,還是住在大屋子里。房子小,姥姥說,真暖乎,人身上的熱乎氣兒擠在一塊兒就趕上暖氣了。屋子大,姥姥又說,一人一個家,一屋一個樣,多敞亮。
無論環境多糟糕,姥姥都是樂呵呵的,把死氣沉沉的生活過出趣味來。她把不幸,想象成美好的場景,并自得其樂。比如草房子結冰,人家都把冰打掉,只有姥姥不打,姥姥說,掛在上面多好看,房子像個水仙洞。水缸結成冰塊了,得敲碎才能用,姥姥說,冰塊兒熬出的飯菜呀神仙才能吃上。
“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過來想就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慣換個人兒就看慣了。”無論對人對事,姥姥用自己的逆向思維,把平日人們糾結的,想不通的事情,很自然地就化解了。就像倪萍說的:“啥死疙瘩到了她那兒都能順利地解開,找個合適的說法就讓你信以為真,且心里舒舒坦坦。”這是姥姥的日子辯證法。
也是因為看事情如此豁達,姥姥才能身康體健地活到九十九歲。當今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容易鉆入死胡同,看不開,甚至輕生。他要是能有姥姥一半的開朗,定能把日子活得多姿多彩。看得開,這也是姥姥最優質,最值得我們學習的處世哲學。
2.沒有讀過書,也可以有文化
姥姥沒讀過書,目不識丁,但她很有文化。她的文化都是來自生活。是生活的淬煉,讓她成為一名“哲學家”。
“人家一看房子結實不結實,就知道你地基打得多深。會說的不如會聽的,會寫的不如會看的。”姥姥的比喻多貼切,都是生活中的正常現象,但誰也說不出姥姥的深刻。
姥姥很看重文化,敬重文化人。她常常讓倪萍給她讀書,讀完評價幾句,往往評得中肯而貼切,比評論家的長篇大論都要實在、真摯。
比如聽張潔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姥姥說:說的都是家家都有的事兒,可是人家說的你就那么愛聽,聽了還想聽。
聽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心疼他的母親:心倒下了就站不起來了,就活不起了。她還預言史鐵生能活個大歲數,說他媽用命給他換著壽呢!
評價莫言:實在。凈說大實話,說的你聽一遍就記住了。
聽了姥姥的點評,你不覺得她就是一個文化人嗎?
白巖松說:“有學歷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沒學歷的人,不一定沒文化。”
在理。文化是體現在日常言行中的,是在舉手投足、說話做事中的,而不是學歷或一紙文憑。不管你有沒有讀書,讀了多少書,你都可以成為一個文化人。
3.將心比心,說話做事永遠考慮別人的感受
姥姥說:“給別人聽的話就得先替別人想,人家愿不愿意聽,聽了難不難受,高不高興。……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你要真想說,你就先說自己臉上也有個黑點,人家聽了心里就好受些了。”
無論說話做事,我們都得將心比心,考慮人家的感受。這也是做人的最起碼要求。姥姥就是這樣一個人,所以水口山的左鄰右舍,都很喜歡這個老太太。當初建房的時候,大家自愿幫忙,還不吃她家的飯。最后是姥姥一家一家地送過去的。
姥姥不愿意麻煩別人,卻愛幫助別人。“麻煩別人自己心里是苦的,幫著別人自己心里是甜的。給人一座金山是幫,給人一碗水喝也是幫。你幫了別人,早晚人家也會幫你,不信你試試?”
可即便幫人家,也注意說話的方式。“有一碗米給人家吃,自己餓肚子,這叫幫人;一鍋米你吃不了,給人家盛一碗,那就人家幫你。”家里有吃不完的東西送給人家,看似是你在幫別人,但要以別人在幫你的心態,這樣才不會有高矮貴賤之別。
4.勤儉持家,人任何時候都不能懶惰
姥姥是一個勤快的人。尤其是秋收的時候,一天當兩天過,每天忙得腳不沾地。姥姥說,“連秋收的日子都不知道緊忙乎的人,那可就對不住春和夏了。到了冬天你就知道這一年算是白過了”。
姥姥有一塊菜地,種著茄子、辣椒、黃瓜、蕓豆、韭菜、小白菜、大葉萵筍等。那里常年都有新鮮的瓜果。每次倪萍回水口山,提著大包小包,總要經過這片菜地。
姥姥說,“人要想每天都吃好飯,就得勤快點兒”。是啊,天上不會掉餡餅。所以姥姥的灶臺上,總能端出各種美味。姥姥總是想盡各種法子,用有限的食材做不一樣的食物。
“從做第一頓飯就使心做,啥事都使心做,你就成神了。”姥姥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這一點,對倪萍影響頗深。無論做人做事,倪萍都十分用心。
5.不管貧窮與富有,都不丟失善良
姥姥始終是善良的,不論貧窮,還是富有。
當初全國鬧饑荒,經常有人討飯,雖然姥姥害怕人家上門,畢竟自家也不寬裕,可是遇上了,便不忍心拒絕。一次,一個阿姨上門討要一碗冷水喝,可是大冬天的,姥姥把水加熱,看人家可憐,又抓了一把米,給人家喝了一碗滾燙的稀飯。作為回報,人家還給倪萍的母親指了一條路,家庭也日漸興旺,這或許就是好人有好報吧!
姥姥總說,給人家東西,你自己是歡喜的。
后來姥姥搬來北京與倪萍同住,一次聽倪萍說季羨林過得不好,毛衣磨得只剩下線了。姥姥聽說后,趕制了一件棉襖,還讓倪萍帶了山東的水疙瘩咸菜和全麥饅頭去看望季老。姥姥的心里總是裝著別人,像菩薩一樣,充滿著博愛情懷。
姥姥說,“狼性也能變,人養的狼慢慢就變成狼孩兒變成人了。人是互相感化的,你對他好,你對他笑,他不能打你臉。遇到說不通的人,你先笑笑,等笑完了再說”。對別人好,別人也會對你好,這是姥姥的處事原則。
6.有錢了,回報親人和社會
這一點,其實也是善良的延續。倪萍做的那些慈善活動,多半來自姥姥的言傳身教。
一次打的,司機認出了倪萍,并死活不要錢,還是姥姥一席話,說得司機心服口服。“你這個同志,這是你的工作,哪好不收錢?……你還得交單位,還得買汽油。你大姐掙錢比你多,你掙個錢不容易……”
從此,再遇到此類事情,倪萍如法炮制,從不占別人便宜。
姥姥在北京居住時,每次親戚打電話來,姥姥都會先掛斷再打回去,為他們省話費。
姥姥記得所有幫過她的人。她知道妹妹與侄女過得不好,就在倪萍面前提起,倪萍也想起姨姥姥曾經對自己的好,就每月給兩個姨姥姥各一千五百元“工資”。試問,有幾個晚輩有這樣的孝心?
姥姥總說:“你連手能夠得著的人都不幫,你還能幫那些手夠不著的人?”
所以,倪萍賺錢后,總是幫助家里的親戚,以及素不相識的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7.人可以偏心,但得拎得清
都說,凡事要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可是太難了。但姥姥做到了。雖然很多時候姥姥也偏心,但總體而言是平衡的。她讓所有人心服口服。
倪萍曾經問姥姥最喜歡誰,姥姥說,“誰缺喜歡,就喜歡誰”。當初倪萍孤苦伶仃去到水門口,怪可憐的,姥姥對倪萍比對自己的女兒還好。
當初家里人口多,卻沒多少吃食,好不容易有個雞蛋,姥姥就單獨煮了給倪萍吃,同樣長身體的小女兒卻沒得吃。可能也是覺得對小女兒有所虧欠,所以老來最疼小女兒。倪萍給她買的首飾,她都用手絹包著,當著倪萍的面給了小女兒。
姥姥帶大了幾個兒女,又抱大了幾個孫輩,每一個都與姥姥的感情深。姥姥毫不吝嗇自己的愛,她說:“愛越分越多,愛是個銀行,不怕花錢,就怕不存錢。”
8.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言傳身教
在教育孩子方面,姥姥從來都是言傳身教,更多的是身教。有時候,不言不語,自然讓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
當初給生產隊剝花生的時候,有的“聰明人”把不好的花生交給生產隊,自己留下公家的好花生。姥姥卻不贊同。她說:“好種子結好花生,孬種子結小花生。孩子也是這樣,你們都在跟前看著。我要是做那聰明事兒,你們長大了就不聰明了。種下什么種子就長出什么果。”
更有一次撿麥穗,倪萍拿的是生產隊的。姥姥為了教育倪萍,寧愿浪費那點糧食,讓大家餓肚子,也不讓倪萍玷污了品格。
“人不可貪財啊,財是個狼,你貪它它就貪你,你吃它它就吃了你。”姥姥注重塑造優良的門風和孩子的品性,更希望孩子是一個公正廉潔的人。
姥姥對教育孩子也有一套,那就是夸獎孩子。姥姥說,“別不舍得夸孩子,芝麻夸著夸著就成西瓜了”。倪萍就是在姥姥的夸獎下長大的,也正因如此,倪萍具備了自信、從容、大方等優秀品質。
9.輕易不言“借”,除非到了救命的當口
哪怕家里揭不開鍋,姥姥也不會輕易向人家借糧。“肚子都空著,你借人家的把自己的肚子填滿了,人家的肚子就空了。”
而為了讓孩子吃飽飯,姥姥寧愿大人餓著,甚至提早收割。她說,“少收個三四十斤,明年使使勁就省出來了,孩子餓著肚子可耽誤長骨頭了。過了長骨頭的年紀,這輩子也長不出了。借了糧食孩子吃了骨頭是軟的”。
拿人的手軟,吃人的嘴短,姥姥身子挺得直直的,也不彎腰。她教孩子什么叫骨氣。
哪怕后來倪萍因主持,認識了許多畫家,本來可索要畫作的,但她沒有。因為姥姥說過:“人的手不能輕易伸,只有一件事兒可以把手伸出來,救命的事兒。”
不到走投無路,陷入絕境,決不向人伸手。伸一次手,就欠一次人情。這人情,有時候一輩子都還不完。
10.關于死亡,順其自然,云淡風輕
很多人對死亡懷有恐懼,尤其是臨近死的時候。可姥姥看得很淡,說得云淡風輕。“天黑了,誰能拉著太陽不讓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子,不怕,多黑的天到頭了也得亮。”在姥姥眼里,死亡就是天黑了,該睡覺了。
對于死后的安排,姥姥也無所謂,看得開。“你們愿意把我埋在哪兒就埋在哪兒,反正我也不知道,一把灰還當個事兒了?人死了啥都沒有了,為死人做啥事都是做給別人看的。”這與如今許多老人平日省吃儉用,卻要求葬禮風光大辦的想法截然不同。
倪萍也曾問過他,那些曾經死去的人,是否還可以在陰間重聚。姥姥說:“分批分個兒地走啊,就像分批分個兒地來一樣,早早晚晚地又走到一塊兒了。”或許,姥姥可以在另外一個世界,與早逝的兒子,和瘋癲的丈夫重聚。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應該也是她的夙愿吧。
姥姥已經離去多年,但她的形象已凝于倪萍的筆端,被千萬讀者銘記。如此明理和聰慧的姥姥,注定會受人尊敬和懷念,她留下的這些金句,也值得我們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品味、吟詠。
姥姥語錄摘抄
1.靠山山倒,靠人人老。靠來靠去你就發現了,最后你靠的是你自己。
2.遺憾是專門留下的,要不就沒有這倆字了。
3.心里有氣、有怨,說出來就好了,不管真對真錯,別留著,留日子長了,就長在身體里了。
4.享多大的福就得遭多大的罪,罪遭夠數了,福又回來了。
5.一個人一輩子的好事是有限的,使完就完了,人多好事就多。
6.管哪兒的肉皮都好撕開,就是臉皮不好撕。撕一塊兒你試試?這一輩子臉上都有塊疤。
7.用心看著人,用心和人說話。別覺著自己比人家高,也別怕自己比人家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