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條理"究竟意味著什么?
有條理,是有明確定義的,有組織,有條理,意味著事物各就各位,與他們在你心目中的意義相吻合,如果你想以最高的效力,最少的精力管理諸多事務,那么,對你有意義的所有事物都應該各就各位。
二:意義先于條理
如果你還沒有搞清楚事物的意義,就想讓它們條理化,結果一定會讓你大失所望。
三:處理日常瑣事的復雜系統。
掌控生活的這個步驟,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你希望掌控的事物越是平常,你越想把它管理好,要是用的系統就越復雜。組織步驟和工具不能太復雜,否則你不會使用它,但它必須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才能容納所有清單,并照顧到其中的格格部分,正因為這樣人們常說的gtd模型是成熟的人,應對日常瑣事的復雜方法。
四:組織整理的類型。要想對身邊可能有意義的一切事物進行區別,關鍵是確定他該歸入哪一項,是結果,行動、醞釀事項,還是輔助資料,參考資料或垃圾。
1,結果:在保持掌控的多個層面,有一條原則是通用的,你要再把系統分的太粗或太細,只見,達到適當的平衡。
2,宗旨
3,原則
4,愿景:把長遠的成功愿望,或目標以什么形式保存在哪里呢?往往只需要一張清單,保存在文件或數據庫里即可。
5,長期/短期目標:這個層面側重操作,結構也許要更細一些,雖然是幾個或者更多的目標,還是可以用文件里的清單來輕松管理。
6,關注層面:我們渴望的結果也許分別屬于生活和工作的多個層面,他們可以被思維,精心維護的對照單。
7,項目:這是生活和工作中,折衷日常操作的層面,要用一個結構假,來維持這份特殊的清單,它必須能夠容納大量信息
8,你期待別人完成的結果:有時候你發現你必須等待別人去完成你關心的事情。
9,行動:現在到了行動層面,也就是真正開始執行的地方,要追蹤的具體行動可以分為三類,日程表標注的,越早執行越好和委派他人執行。成功實施GDP的關鍵在于,列出方方面面的行動清單,以它為基礎,決定自己每天,每小時干什么,而不是簡單地列出每天的待辦事項清單。
10,日程表:日程表是待辦事項中,最基礎的鑿巖點,應該代表你在一天內要完成的,硬性任務,我們把它叫做硬質景觀,即靜止的事件或信息,你要根據他們來安排處理其他事務的時間。用日程表記錄3645,效果最好,分別是,預約,已經確定日期的活動,當天需要或者想看到的信息。
每天早上,你應該把兩類事物,預約和當天必須處理的其他事務,記在日程表上。
日程表標注的第三類事情,應該是你必須或者希望在當天看到的信息,比如某件有意義的事情,即將發生的通知,其實和終止日期,預約的輔助資料等。
四、越快完成越好的行動。
清單明細:電話清單,電腦清單,辦公室清單,加清單,任何地方清單,外出事宜清單,議事日程清單,閱讀回顧清單,等待清單。
五、量身打造你自己的分類法。
1,醞釀,需要定期總結的和必須在將來某一天要看到的,需要兩種結構來咨詢他們的功能。
2,需要定期總結的事項。
3,日程表上記錄的以后要做的事情。
4,輔助資料:輔助資料,必須是純粹的輔助資料,而不是行動的提示信息。
5,參考資料:數量最多的是參考資料,不要求立即行動,但將來可能要查閱的東西
6,垃圾:那即是組織整理工作的最后一類,某種意義上它一目了然,無需解釋,如果某件事物不相關不重要,沒有用處,沒有意義,卻占據了物理和心理空間,他就是垃圾,應該丟掉。
7,盡可能簡單,而不是比較簡單。
8,在地圖上組織整理:如果你對引起關注的事物進行了捕捉,明確和組織整理,卻在他們離開你的大腦以后,不再給予適當的關注,就相當于做了無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