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讀后感概述了書中的故事,沒有讀過書的讀者可以通過此篇來了解。
如果把來找我咨詢的人比喻成迷途的羔羊,通常他們手上都有地圖,卻沒有去看或是不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但你的地圖是一張白紙,所以即使想決定目的地,也不知道路在哪里。地圖是一張白紙,這當然傷腦筋,任何人都會不知所措。可是換個角度來看,正因為是一張白紙,才可以隨心所欲地描繪地圖。一切全在你自己,對你來說,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無限的可能。
? ? ? 偶然之間開始拜讀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在讀完第一章節(jié)后覺得故事索然無味,哥哥和表妹"看到第三四章節(jié)故事情節(jié)就好玩了,很奇妙反常規(guī)",為了看清楚故事緣由一口氣讀完它。欽佩于作者的想象力,更佩服他的超強邏輯,感嘆奇妙的故事內部的聯系。讓心中的每一個疑問都一一找到答案,每個人物和故事之間的聯系不牽強不硬套,最終故事結束似乎沒說其中緣由但答案已在紙上。
故事中,三個小偷洗劫了一個有錢人的別墅并偷了一輛老舊的汽車作為逃跑工具。結果車在半路壞掉了,三人只好棄車而逃,隨后躲進了一家廢棄的雜貨店-浪矢雜貨店,準備天亮之后繼續(xù)逃跑。誰知卻在雜貨店碰上了奇怪的事。雜貨店的卷簾門上有一個投遞口,房子后面有一個木制牛奶箱,只要關著后門(卷簾門已經鎖死打不開了),雜貨店就和外面的世界隔絕了,此時,投遞口和牛奶箱便成了鏈接過去的時間隧道。
老伴去世后,浪矢雜貨店的老板浪矢爺爺一度很消沉。后來,機緣巧合浪矢爺爺干起了煩惱咨詢的工作。開始,就是幾個淘氣的小孩子寫信咨詢一些無聊的事情,比如:不看書還可以考100分的辦法是什么?與其說是咨詢煩惱,還不如說是開玩笑。但無論咨詢的問題多么可笑,浪矢爺爺總是非常認真的回答。慢慢的開始有人咨詢真正的煩惱了,浪矢爺爺的解憂雜貨店聲名鵲起還上了雜志。
七八年后,因健康狀況惡化浪矢爺爺關閉了雜貨店,搬到位于東京的兒子家。幾個月后,浪矢爺爺因癌癥住院,去世當天,他堅持回到自己的雜貨店,并要求兒子在33年后的9月13日寫一封公開信,告訴大家浪矢雜貨店將在這天復活,希望曾經咨詢過煩惱的人能給爺爺回封信,告訴爺爺他的建議對他們的人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三個小偷跑到雜貨店的日子剛好就是33年后的9月13日。當天所有通過卷簾門投遞口投遞給浪矢爺爺的信件都穿越時空回到了33年前,被等在雜貨店的浪矢爺爺收到了。而關閉雜貨店到爺爺生病住院及去世這段時間里,所有通過投遞口投遞進來的咨詢信件都穿越時空來到了33年后的9月13日,被三個小偷發(fā)現了。
一位女擊劍手月兔的男朋友罹患癌癥,月兔在繼續(xù)訓練備戰(zhàn)和照顧重病男友之間不知如何抉擇。三個小偷希望女孩子放棄奧運會去照顧男友,但他們沒辦法直接告訴處于1979年的女孩子,日本不會參加1980年的奧運會所以你不要再在訓練上浪費時間趕快去照顧生病的男友吧。女孩子非但沒接受三個小偷的建議,反而在幾次信件溝通中認清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她很在意奧運會,但那段時間的訓練效果不理想,所以才想借口照顧患病男友逃避訓練。所以,女孩子最終選擇了堅持訓練。后來,女孩在選拔賽中落敗沒能進入奧運會選手名單,再后來,日本抵制了奧運會,女孩子的男朋友也去世了。但女孩始終不后悔自己的選擇,并對浪矢爺爺(其實是三個小偷)的幫助感懷在心。就像爺爺所說,之所以信起了作用,是因為他本人足夠努力,我們在和自己命運作斗爭,命運似乎可以決定一切比如戰(zhàn)爭比如停賽,但唯有自己的心態(tài)他無法干涉。
一個年輕女孩綠河懷上了有婦之夫的孩子,她來信咨詢是否生下孩子。通過幾次信件溝通,浪矢爺爺得知女孩是很難懷孕的體質,還因此和前夫離婚。爺爺告訴她,是否生下孩子的關鍵在于她是否做好了獨自一人撫養(yǎng)孩子的準備。面對未來可能的艱辛生活,哪怕孩子的父親并不承認孩子,也不會娶她為妻,她是否依然想要這個孩子。后來,女孩生下了孩子。在嬰兒幾個月大的時候,她開車墜河身亡,據傳是帶著孩子自殺,但在最后時刻她把孩子從車里推了出來。嬰兒獲救后進了丸光園孤兒院。浪矢爺爺看到這篇報道的時候開始反思自己的煩惱咨詢事業(yè),他很想知道自己給出的建議對他人的人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于是就有了故事中提到的公開信。實際上,這個女孩子并不是帶著孩子自殺,她一直在無微不至的呵護著小寶寶,但因經濟窘迫她患了嚴重的貧血癥,在帶孩子看病的途中暈厥過去,醒來時發(fā)現車子失控墜入河中,她無力逃脫,在生命的最后時刻竭盡全力將孩子推出了即將沉沒的車子。給浪矢爺爺寫回信的就是當年那個小嬰兒,她在知道真相后不再記恨母親,并真心感謝浪矢爺爺的幫助。
克朗的父親從爺爺手里繼承了祖上的魚店,他希望克朗也能子承父業(yè)使魚店繼續(xù)經營下去??死蕝s立志走音樂道路甚至不惜從大學退學,但多年以來事業(yè)毫無進展。隨著時光的流逝,父親日漸老邁,是時候做出抉擇了。三個小偷希望克朗放棄音樂,但一方面,克朗表現的很執(zhí)著。另一方面,他們回想起了多年前發(fā)生在丸光園孤兒院的一件事。那年,孤兒院請一位業(yè)余音樂人來表演節(jié)目,是夜孤兒院突發(fā)大火,留宿的業(yè)余音樂人救了一個小男孩,自己卻重傷不治。而這個業(yè)余音樂人正是克朗!如果克朗放棄音樂道路,那是否意味著他不會出現在火災現場,小男孩也不會被救?!最后,三個小偷只得告訴克朗,如果他真的喜愛音樂,就請繼續(xù)堅持,“我相信,將會有人因為你的歌而得到救贖。你創(chuàng)作的音樂也必將流傳下去。若要問我為何能如此斷言,我也很難回答,但這的確是事實。請你始終堅信這一點,堅信到生命最后一刻”。答案一直都在克朗心里,他只是需要我們推他一把。
久浩介的父親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對久浩介十分疼愛。后來生意失敗,他打算帶著全家逃亡,并將自己的逃跑計劃告訴了久浩。久浩介不贊同父親的做法,寫信咨詢浪矢爺爺,爺爺希望他和家人一起度過難關,無論什么時候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有希望。但久浩介在逃跑途中卻棄父母而去。在東京被警察發(fā)現后,他隱瞞了自己的真實姓名,也不肯說出父母的名字。警察只好將久浩介送到了丸光園孤兒院。此后,他再也沒有聯系過自己的父母,并一直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直到四十多年以后,即浪矢爺爺去世后的第33年,他才從兒時同學妹妹的口中得知,父母在久浩介離開后就自殺了!并制造了全家三口跳海的假象,這樣即便警方找不到久浩介的尸體也不妨礙他以新的身份繼續(xù)活下去了。此時,久浩介才感到深深的愧疚。
父母去世后晴美被姨婆收養(yǎng),姨公姨婆對她視如己出,但好景不長,姨婆的女婿生意失敗,夫妻倆搬回姨婆家居住,姨婆只好將晴美送到丸光園孤兒院。六年后,姨婆變賣財產幫助女兒女婿還清債務,他們終于搬走了。姨婆兌現前言,將晴美從孤兒院接了回來。高中畢業(yè)后,晴美進入一家公司工作,但收入微薄,無法回報姨公姨婆的養(yǎng)育之恩。且此時,姨公姨婆年事已高,晴美報恩心切,就跑到夜店做陪酒女。但白天在公司工作晚上陪酒的生活使晴美疲憊不堪。她想辭掉白天的工作,專心陪酒,又苦于找不到合適的理由,也怕陪酒的事被家人發(fā)現。她寫信給浪矢爺爺,希望爺爺告訴她該怎么做。這封信又被三個小偷收到了,最初他們誤以為晴美貪圖享樂的生活,嚴詞規(guī)勸其努力工作。在得知來龍去脈后,他們上網查詢了1980年之后日本的經濟情況,寫了一封類似預言的回信。指導晴美,可以辭職專門陪酒,但白天要去學校學習金融證券投資類的知識并努力存錢投資房地產,1989年前后將房子全部拋售,隨后關注個人電腦和網絡。盡管晴美覺得信中內容不可思議,網絡什么的如同天方夜譚。但她還是按照信中的指點去做,逐漸發(fā)跡。而三個小偷掃蕩的所謂豪宅恰恰就是晴美的別墅。得知晴美是想幫助陷入經濟窘境的丸光園渡過難關,三個同樣在丸光園長大的小偷決定把偷來的東西物歸原主,并情愿承擔一切可能的法律后果。
? ? ? ? 雜貨店的故事似乎在爺爺給三個小偷的回信中結束了,但仔細回味,其實故事的一切都圍繞著丸光園孤兒院!丸光園的創(chuàng)建者和浪矢爺爺曾是一對戀人,但因門第相差懸殊有情人最終未能成眷屬。此后,老奶奶開辦了丸光園孤兒院,并終身未嫁。浪矢爺爺則無意中在晚年為孤兒院的很多孩子提供了煩惱咨詢,他們以這樣的方式讓愛延續(xù)了下去。斗轉星移,故事中的一個個疑問和一個個人物都對上了。
? ? ?一個雜貨店,本是為人解決煩惱的,卻將過去與未來相連接,過去的書信可交付未來,未來的回信可傳遞至曾經。每個人都有著自己一個獨特的人生,今天的你,是可以預見未來的自己,因為內心深處總有一種自己聽不見的聲音在呼喚著你前進。沒人知道方向,沒人知道目的地,我們徒步前行中吐槽的困擾,不過是懷疑自己的聲音,僅此而已。借雜貨店之口,說出了我們不愿意面對的現實,說出了我們內心最不想聽到的聲音。
? ? ? ? 我們手中都有地圖,但或是因為忘記自己手里的地圖或是早已忘記所處的位置,所以我們迷茫困惑,似乎心中有答案似乎又沒有,自我懷疑的聲音讓我們不得不去尋找來自外界的認同,想要去傾訴,想要別人給出答案,但其實外面沒有別人,一切源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