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火車的那刻,我便覺得,我可能,要愛上這塊土地。
其實沒什么其他的緣由,只是這里,怎么能這么涼快。車外比開了空調的車廂還涼爽,呼吸暢快。
22小時的車程,不過睡幾覺的功夫就到了。從南方來到了西北。西部的樞紐,蘭州。
蘭州的主城區不大,隨便訂了一個可以從火車站坐公交直達的青旅,不是國際連鎖,卻因為有太空艙,而有了特色。而且,很便宜,30快錢一晚的價格,比摩卡星冰樂還要便宜。
一早上沒吃飯,就在出門左轉第一家拉面館吃一碗蘭州拉面。我終于能理解,為什么所有的同學都告訴我,只要不是火車站附近,隨便一家拉面館都很好吃。
這是我第一次在蘭州吃蘭州拉面。6塊錢的拉面價格著實把我嚇了一跳,沒想到這么便宜。從取餐處把面端到座位那幾步路的功夫,就把饞蟲給勾出來。辣椒紅油鋪著的拉面,伴隨著蔥蒜的特有氣味,加上面條本身的勁道,那香味直竄鼻腔,深入心肺。
一碗小菜,一個蛋,一份牛肉,再加上拉面。據說這是蘭州人的標配,照樣來了一套,于是便從吃的第一口,享受到了最后一口。一向不愛喝湯的我,把湯都喝了個大碗。雖然上面有辣椒紅油,可是絲毫不會覺得辣嘴,只有爽快二字可以形容。
而且,也是到這才知道,這里的拉面不是只有手工面和拉面這樣的區分,而是按照粗細程度可分為“毛細”、“細”、“三細”、“二細”、“一細”和“二柱子”等幾種,其中“毛細”直徑約0.5-1mm,“二柱子”直徑約5-7mm。可見他們對面的執著和挑剔。一般的話,大多數人都是點二細,也就是咱們平常吃的粗細程度。
然后,在門口坐上123路公交,蘭州的公交似乎還有些古老的味道,本想用上個世紀來形容,卻不知是否妥當,就用古老二字吧。有些破舊的車廂,發動機還在司機邊上放著,沒有廣告裝飾的鐵皮外殼,和這座城市一起,給記憶添加了些獨有的味道。坐到終點站,西關十字。圍繞著西關十字,開始了接下來的探索。
沿著西關十字向北走,就是黃河。黃河真的好黃啊。走上跨越黃河的中山橋,看橋下的河水流動。間或有快艇穿梭在河上,伴隨著一陣陣的尖叫聲。也不知道如果黃河的水濺在身上,會不會好洗。腦子里飄過的竟是這個想法。
走過中山橋,是白塔山。去蘭州一定要去的地方,登高望遠,可以俯瞰整個城市,看黃河像腰帶一樣系著蘭州,頗有幾番滋味。
下了白塔山之后,沿著黃河向西走,沿途經過蘭州水車園,因為是免費的,就進去餐館了一圈,驚喜的發現了羊皮筏子這只在電視上看到過的古老交通工具,正巧一個筏子立在地上,得以用手去觸碰,戳一戳。奇怪的手感。
再一路向西,只為看看那黃河母親像。優雅的躺在黃河邊,黃色的建筑,溫暖的顏色,或許是因為我姓黃,對所有的黃色都有獨特的好感,這里不要想歪。
黃河母親像就這樣安靜的躺在那,看一撥又一撥的人來與其合影,見證了這個城市的發展,見證了黃河給這座城市帶來的一切。
最后,我要說兩條街。張掖路和正寧路。
看完黃河母親,就坐公交回到西關十字。開始逛一逛張掖路步行街,就是所有城市都有的步行街的模樣。隨便逛一逛就好。時間緊迫的可以放棄。直接在某個地方坐下休息,等待夜晚的降臨。
因為有個地方,只有夜晚到來,才會展現其不一樣的風貌。那就是正寧路的夜市。
學校健身房的學員正好是蘭州人,便帶我們去嘗盡了所有地道的美食。
牛奶醪糟,手撕羊腿,涼拌羊雜,烤羊肉,甜醅,還有將甜醅和奶茶結合在一起的超大杯的甜醅奶茶,灰豆子。
不同于每日所見的全是烤茄子,拷骨肉相連和啤酒小龍蝦的大排檔,這里空氣中飄過的味道,是另一個世界。
吃完正寧街,腦子里只有一個想法,有生之年,什么時候才能把所有好吃的窮盡啊。
散步溜到中山橋,看一看夜晚的中山橋。據說過年的時候,橋上散發著七彩的顏色。
于是我們在這橋上拍了半小時的照。
蘭州好吃,蘭州好涼快。
雖然空氣是干燥的,以至于我覺得略微有點鼻炎的我擤鼻子的鼻涕水都沒了。
十多天后,等我再次回到蘭州。
我走進一家拉面館,熟練的和拉面師傅說,二細。那一刻,我恍惚覺得自己已經是一個西北人了。不過這是后話了。
在太空艙好好睡上一覺,第二天去吃完面條,背上書包,繼續前行。
坐上動車去西寧。
去看看魂牽夢繞的青海湖,和天空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