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學紀事
不知道為什么,有一次讓女兒拼拼音,女兒說:“我不會拼拼音。”不會拼拼音,怎么這樣呢?我覺得有點不可理解。
我是在村里上的小學,老師全是村里的民辦教師。一年級老師是個女老師,姓楊,名字已經不大記得,長相更是沒有一絲印象了。二年級語文老師姓郭,是我們村小學的校長。我們跟著這兩位老師,學會了拼拼音,查字典。
農村沒有幼兒園,直接上一年級。上學的時候,不少同學不僅一個字也不認識,數數也數不了多少。因此,一年級主要就兩件事,學拼音和數數。拼音學的是aoeiuv,數字呢,就是1,2,3,4,5,6,7,8,9,10……,我現在還記得,為了學會加減法,我們需要準備許多柴火棒。到二年級,認字了,還學拼音,我印象最深的是復韻母,ang,eng,ing,ong,好像都是二年級學的。學生字的時候,就先拼讀,比如,雪,老師就領著讀x-ue-xue,下雪的雪。如果是釣,老師就領著讀d-i-ao-diao,釣魚的釣。小學課文里有一篇《金色的魚鉤》,講的是紅軍長征時的故事,里面就有釣魚的釣和魚鉤的鉤,不過,那時候已經不需要老師領讀,看著拼音,我們已經能夠自己讀了。天長地久,就學會拼讀了。
二年級開始學查字典。查字典的方法有兩種,拼音查字法和偏旁部首查字法。拼音查字法查的是知道讀音卻不懂意思的字,認識的、不認識的字,都可以用偏旁部首來查。那時候,比賽查字典是一個很有趣的活動,找幾個不認識的字,大家一起查字典,查到了,再把它拼讀出來,把意思也讀出來,就算又認識了一個新朋友。查的快的同學,每一次比別人快一點點,都是一件很得意的事情。
就這樣,我學會了拼讀和查字典。我的老師都不會說普通話,聲調怎么也讀不準。至今,我仍然讀不準聲調,可是拼讀和查字典,還是給我安上了一雙船槳,可以讓我向知識海洋的深處探索。
我們那個時候的小孩,好像全都會拼讀和查字典,這樣,即使老師有一些不認識和讀錯的字,學生也都可以根據拼音來糾正老師。記得初中的時候,在《白毛女》(節選)里學到一個詞,踉踉蹌蹌。我們老師把這兩個字讀錯了,老師給出的讀音是langlangcangcang,就有同學在下面糾正:“老師,不對,應該是liangliangqiangqiang,下面有注音。”頁面下確實有注音,但是老師好像不太會拼讀。老師看著拼音,慢慢拼讀:“l-i-ang-lang,q-i-ang-cang,沒錯呀,就是langlangcangcang。”下面就爆發出一陣哄笑,大家說:“老師,錯了,l-i-ang-liang,q-i-ang-qiang,liangliangqiangqiang!”糾正了三四遍,老師終于讀對了,繼續學習新詞。
學會學習,遠比獲得知識重要。
女兒生在城市,幼兒園小學都是很正規的幼兒園和小學,小學雖然中途轉學,上的也都是市里最好的小學,后來,還送她專門去少兒播音班學過,竟然沒有學好拼讀,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現在想想,女兒小時候好像真的沒有像我們小時候一樣,幾乎有一年多的時間,嘴里整天念的都是“aoeiuvgkhjqxzcszhchshr,an,en,in,un,ang,eng,ing,ong,她們整天忙忙碌碌出入于各種興趣班、復習班、奧數班,她們學了很多知識,練習了很多技能,卻疏忽了最基本的學習方法。
這恐怕不是一兩個孩子學習的問題。我突然有點懷念我的小學,那所小小的,只有幾間教室、幾個民辦老師的小學了。那所小學給予我們的,并不遜色于許多花園式的、充滿許多正規教師的學校給予他們的學生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