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甄嬛傳》火遍大江南北,劇中皇后娘娘的角色讓人又愛又恨,其扮演者蔡少芬也是又一次進入大陸觀眾的視野。蔡少芬不僅是一個優(yōu)秀的演員,同時還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在教育孩子這方面也有著獨到的經(jīng)驗。
打孩子別用手,要用小棍
即使是“明星媽媽”也對自己的女兒毫不溺愛,當女兒無理取鬧的時候,娘娘表示,會先嘗試著跟她講道理,如果這還解決不了問題,她就會數(shù)三聲讓女兒冷靜下來。
蔡少芬透露,自己曾經(jīng)打過女兒,事后內(nèi)疚不已,老公張晉也稱她用錯了方法?,F(xiàn)在的她面對女兒犯錯已經(jīng)處理得游刃有余:讓孩子站在墻角反思自己的錯誤,如果不知錯、不認錯才會被“體罰”。
蔡少芬體罰孩子的方式也很有講究,她不用手打孩子,而是拿一支空心的小膠棍打女兒的手心。當然,她事先早就嘗試過,知道這并不會很痛。蔡少芬認為,大人的雙手是撫摸孩子、愛護孩子的,來表達對孩子的愛,所以不能用來責罰他們,給孩子造成恐懼。
家里最好有兩個娃
當被問到自家兩個女兒的相處情況時,蔡少芬表示家里兩個女兒的相處模式非常好。當妹妹哭泣的時候,姐姐會拍拍妹妹的手表示安慰,早上起床兩姐妹還會進行早安吻。
蔡少芬認為一個家庭至少要有兩個孩子,一來這樣才不會讓孩子覺得孤單,二來不會造成獨生子獨占寵愛而變得驕縱的情況,最后,跟兄弟姐妹一起長大的孩子更懂得關心他人,溝通能力也更強。
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早教
即使平時工作再忙,蔡少芬對女兒的教育也盡量親力親為,不愿假手他人。她說:“小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跟爸爸媽媽在一起,父母的陪伴和關愛勝過任何早教?!?/p>
蔡少芬還感慨道,陪伴不等于牽絆。在和孩子的相處中,她逐漸意識到愛孩子就要學會放手。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總有一天她不再需要父母牽她的手,學會放手是為了讓她有更自由的空間去發(fā)展。
不贊同和孩子做朋友
對于要和孩子做朋友這個觀點,娘娘表示自己不認同。她認為,在跟孩子相處的時候,家長可以做她的聆聽者,可以贊同她,但是絕不能“越界”成為朋友。因為家長要讓孩子從小就懂得尊卑、長幼之分,這樣孩子長大以后才會尊重長輩、上司。
蔡少芬說,家長可以平心靜氣地給孩子分析問題、講道理,但是一定要保證父母的權威性。
好品行勝過好成績
蔡少芬坦言自己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她認為每一天都是恩典,所以每天都值得珍惜。她希望自己的女兒也能珍惜所擁有的一切,心懷感恩,好好生活。所以蔡少芬對孩子的成績沒有嚴格的要求,她更希望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品行,而這種品行能給孩子帶來內(nèi)心的堅定,積極地面對生活、解決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