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本書以中學生小哥白尼為主角,孩子每章經歷一個困惑,舅舅將要講的人生哲理在事件末尾以書信形式展開講述。雖然說的都對都好,這種充滿日式味道的講理,我個人還是不太喜歡。
剛看完第七章,小哥白尼因為承諾要和朋友一塊兒挨打,但關鍵時刻沒有站出來,感到十分內疚,沒有辦法面對三個朋友,連說抱歉的勇氣也沒有。舅舅聽小哥白尼傾訴了心里話,給小哥白尼寫信道歉的建議。小哥白尼怕道歉還是沒法取得原諒,在猶豫。舅舅便嚴肅地說明就算被絕交他沒有資格說半句怨言,就算痛苦也要有承擔責任的勇氣。
這種讓人道歉的事情,還是那只渡鴉做得絕妙。來自《柴郡貓傳奇》。
這本書太妙了!書中有好幾條故事線,錯綜復雜但安排得又恰到好處。(但孩子若不知狄更斯和《雙城記》,便少了破譯的樂趣還覺得這位作家在故事里莫名其妙)
「道歉」那部分就是特別想提的精彩之處。主角藍貓斯吉利一掌掀翻他的老鼠朋友皮普之后,他后悔、痛苦,想找皮普挽回這段友誼,可皮普避而不見,他也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候照例要出現一位智者來引領主角的成長的。這位智者是他們之后要共同拯救的,來自王宮的渡鴉——馬爾德溫。
馬爾德溫扮演的這位智者,不是其它許多故事里那種慈眉善目的老者,他不說好話,只說“真話”。面對沮喪痛苦的斯吉利,馬爾德溫用犀利的問題刺激他,讓他一層層剖開自己,從外表到內心,看到最深處的自己。
看其中的幾句犀利的問題:
“你是只貓,而皮普是只老鼠,”渡鴉在他身后叫道,“你能指望有什么結果?貓和老鼠自古是天敵。”
斯吉利聽了很生氣,但他的回應卻是:具體到某只貓和某只老鼠呢?我是說,如果他們愿意,就可以成為朋友。顯然,渡鴉的問題引導貓思考了它和老鼠的身份和關系,斯吉利的回答表明意識到朋友就是朋友,與貓鼠無關。
“你可是背叛了所謂朋友的那一個,”渡鴉啐了他一口,“不是我。”
“我是想要保護他。”話一出口,斯吉利就知道自己是在說謊。而渡鴉那副歪著腦袋的樣子證明,他也識破了這一點。“我的意思是,”斯吉利接著說道,“我沒打算要吃他。我是在假裝......”
聰明的渡鴉又讓斯吉利意識到自己脫口而出的說謊行為。這一層我們身邊是不是挺多人的寫照,但我們似乎缺少了一個渡鴉。
“不過,當你面對自己的秘密可能泄露的時候,你也被本能牽著走了,是不是?
斯吉利沒心情聽人說教:“就像你剛才吃了那個倒霉蟲子,也是被本能牽著走的?你覺得那一瞬間他對你是什么感想?”
“啊哈,我可沒假惺惺地要跟他做朋友。”渡鴉嗤道。
“我沒假裝——”
斯吉利到這里說不下去了。他感覺到一股錐心的刺痛,雖然他自認不管對于皮普還是馬爾德溫,他都不欠任何人一個交代。他有沒有打破約定?哼,那些忘恩負義的家伙至今也得多謝我做了那么多事保護他們吧!他們應該用奶酪和贊美來為他洗禮。當然了,這根本就是借口!
就好像透過一塊窺鏡,斯吉利忽然看透了自己。是的,在渡鴉犀利的追問下,斯吉利從行為,到內心,逐步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
他們的談話還有很長,接下來渡鴉還要讓斯吉利學會面對自己的內心,直面自己的錯造成的后果,然后還道出一個普適性的真理:
當一個人傷害另一個人的時候,最簡單的辦法便是獻上那古老而又最侮辱人的橄欖枝,一句‘抱歉’。回應這句話的除了一陣感激,就再沒有別的了。
說抱歉還不夠。你必須得徹底承 認自己做的可怕事情,必須不能埋怨被你傷害的那一個。并 且,背負上所有一點一滴的責任,哪怕理性和自衛的本能在 呼喊著反對。只有這樣,那一句‘抱歉’才真正有意義。”
最后,在渡鴉的引領下,斯吉利接納了自己的內心需求,真誠地面對自己,對皮普說出了一段讓人感動的道歉語。
同時,也完成了他的一次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