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家庭
一直以來,我對家里人都是有什么說什么,從不說謊,始終保持一貫的態度,正直與問心無愧是我與家人相處的座右銘,保持自己不偏左偏右,絕不夸大其詞搬弄是非,不因個人得失家長里短而抱怨不停,即使有違心不舒服之感也要和家人溝通,化解因缺失溝通帶來的誤會,角度不同、立場不同、經歷不同、看問題也同樣不同,沒有對錯,在家里只需要理解和包容,能擔當的就是長子,不在乎是不是肉身的長子。兄弟姐妹有什么事也總會和我說一說,或決策之事,或難處之時,總能一起商量,共同擔當互幫互助。
不因愛這個憎那個而感情用事,出于愛盡量考慮周全,因著愛去做一切事情,每個人眼中愛的觀念不同,愛的方法也不盡相同。若能考慮利于對方思想進步的方面考慮,愛就是大于一切物質層面的高度,或許他人無法理解,對方也無法理解,但在時間中慢慢顯明是對生命的造就,如同父母為女兒益處著想不讓兒女做一些事情,但兒女當時不理解甚至怨恨父母,在成長的過程中兒女慢慢就會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愛是忍耐,即使對方犯錯觸怒你令你忍無可忍,出于愛的緣故也是需要忍耐給予對方時間改正,這種愛,只有從上往下的愛,即父母對兒女的愛,若父母有錯,兒女很難大無畏的包容和順服;唯有愛能遮掩一切的過錯,無論什么事,心存愛就有饒恕,心存愛就會有包容,有愛,就是一家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和睦才能團結,和睦才能有力量。有時爭執,對錯是非只在一瞬間,但因為是一家人就會無條件化解。
智慧和愚昧的婦人教養出不同的兒女,計較眼前的得失,愛自己臉面勝于勝于愛真理,以自我為中心的卻是把自己嚴嚴包實而沒有見識不通人情。智慧的父母教養兒女學會愛與無私,多維度看待問題理解他人。紙中包火又摧懷里,受傷的只有自己。
兒女對父母的愛,最大的莫屬于順從,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兒女正直有為服務社會是父親的榮耀,若不誤正道偷雞摸狗則是父親的羞辱。自夸和張狂是顯示自己的榮耀,兒女有出息了長見識了反過來看不起父母,雞蛋里挑骨頭還頭頭是道,哪知沒有父母的愛、呵護、恩典與寬容,你何其能成長,父母愛你,拼盡全力,你卻懸在空中高高在上審判眾人,了解你的唯有父母,你的漏洞父母為你擔憂,生怕有一天你會摔下來。
一位朋友是家中最小的女兒,父親患病晚期,孩子們輪流照顧,只有小女兒全心全意照顧的妥當,其他都忙于自我之事,照顧中也充滿了抱怨的情緒,按我們常人的想法就是,小女兒照顧父親使父親舒心,就由你照顧余生吧!但是小女兒照顧了幾個月之后,決定回去她自己的家,她不是不愛父親,她深知父親的情況,她毅然決定離開一段時間,把機會留給其他兄妹,因為她自己做的于心無愧,父親走后也沒有任何遺憾,和父親的相處中使父親歡喜,之后沒多久父親就離開了,其他人的照顧中各有各的愧疚,因為真正在做的時候,發現不是那么容易,在難處不愿擔當,不耐煩、抱怨,想的甚好做起來卻很難。如果小女兒繼續那么做下去,其他人沒有機會照顧,也不會感知自我的缺乏狀態,沒有意識到自然也不會真正成長,使他們盡上自己對父親的孝敬與責任以使他們此生無憾。這就是愛,不是一味的包攬,是出于對生命的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