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個人或多或少有過拖延的習慣和經歷。比如冬天起床的時候多在被窩里暖幾分鐘,原本計劃本周完成的課件卻拖到了下周還沒完成,作為肉體凡胎的我,自然避免不了拖延帶來的困擾。這些困擾,也給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或多或少的影響。
于是,我開始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拖延?如何去避免拖延?拖延一定是壞事嗎?
一、導致拖延的原因
(1)錯誤的預估完成任務所需的時間及任務難度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動物,遇到困難時往往都會選擇逃避,這是人的本性。
想要正確的預估完成任務所需的時間,需先知道如何去評估?每個人一開始并不知道完成一項任務所需的時間及精力,但是隨之實踐經驗的積累,對于完成一項任務所需的時間及任務難度就能逐漸做出正確的預估。這里的關鍵在于練習,通過日常的工作及生活的事件,來練習自己預估完成某件事所需的時間或者精力,這也是一項技能,通過練習就能習得。
(2)沒有明確的目標
有一天你想再買一雙鞋子,但是該買球鞋還是板鞋?一直沒想好。導致的結果就是,過了一個月,鞋一直沒有買。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就很難有下一步行動,導致的結果就是拖延或者不了了之。
如果目標很明確,早上6:00要起床跑步,那么你一定會按時起床。因為目標很明確我要去跑步,這是源動力所在,所以拖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3)意志力不夠堅定
說好了,要每天寫晨讀感悟,但寫著寫著就不想寫了。一開始寫的人很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新鮮感逐漸減少,堅持寫的人越來越少,這是典型了意志力不夠堅定的表現。
任何一件事情,不是喜歡了才去堅持。而是堅持了,才漸漸喜歡。如果意志力不堅定,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方法改進:①慢跑:可以很好的鍛煉意志力及耐力。②獎勵:對于完成一件任務有難度時,可以給自己定一個計劃,完成了哪一階段的任務就能獲得什么獎勵,通過獎勵來促使自己不斷向下一個目標前進。
二、如何避免拖延
立即行動,是避免拖延的不二法寶。文中提到的"10S行動”法,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方法。因為,我們日常生活及工作中遇到的所謂的困難,其實只不過是個紙老虎而已。我們之所以拖延,是因為還沒開始,就被自己心中的紙老虎嚇著了。
但一旦行動起來,一旦捅破那扇窗戶紙,就會發現其實遠沒自己想像的那么難。很多時候,我們往往低估了自己的實力。
三、拖延一定是壞事嗎?
不一定。現今的社會工作、生活節奏比較快,過多、過快的行動會讓我們疲于奔命,生活質量大打則扣,有些事情可以適當推遲。因為,避免拖延最終的目的是讓生活變的更加美好,更加從容,而不是起到反作用。比如,周一至周五都是早上06:00起床,周末可以08:00再起床,生活本來就是用來享受的,不必過于糾結,該享受的時候要學會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