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1616班提出了一個要求,要求班級每個同學每天記學習筆記和總結。
并且提出了第一天的任務:
- 總結上一周的學習,有哪些問題,要寫下來
- 預習Linux 或 C 基礎
馬上有同學跟我反饋說,老師,上一周學習的內容都忘記了。我說,那你總結一下,今天所學的內容,不明白的問題列出來也行。
還有同學在記錄中反饋,說很長時間沒有這樣記錄了,像寫小學生寫日記一樣。
其實我知道,大家已過寫作最好的時候,大家的寫作水平最好的時候是在高三的時,那階段需要大家作寫作的訓練,高考要考作文。到了大學之后,再無這個要求。到工作中寫周報、工作總結,也是能少寫就少寫,能copy就決不自己動手。
另外,一個人總對自己的記憶很自信。實際的情況,超過48小時的事,就超出了你的記憶,或記得就沒有那么詳細。所有前天你學習中遇到了什么問題,難點,你是沒有記住的。唯一記得的事情就是沒有學會,難。(難在哪里,是哪里出了問題,也說不清楚了)
而這種情況是不利于學習和成長的,也不能復盤。(或稱追溯,找到原因)
每天去做學習筆記和總結的好處在于:
1)晚自習有一個固定時間做固定的事,精力集中養(yǎng)成高效的習慣,可以用Markdown沉浸式寫作。
2)要寫一篇比較高質量的學習筆記,有一個梳理知識點的過程,至少要把老師講的知識點都回顧一遍,還要上網(wǎng)去查查相關的資料,也得要一個小時。
3)當天學習的有什么問題,你得先要把問題描述出來,還要描述清晰。解決了要寫下來是如何解決的,思路是什么?沒有解決的寫下來叫“存疑”,有問題記錄在這里,之后還可以回過頭來解決。如果是學習中共有的問題,老師發(fā)現(xiàn)問題有價值,會在班級中集中進行答疑。
不經(jīng)記錄的日子,是不值得過的。
沒有記錄,無法看到自己成長的路徑、軌跡。無法復盤,就不能分析學習中的障礙點,是注意力的問題,是時間管理的問題,還是其他原因。
如何做學習筆記?
- 今天學了哪些內容?
- 知識點是如何理解的?
- 學習中遇到哪些問題?
- 反思今天的學習中效果如何
是不是經(jīng)常被打斷,精力不集中,作業(yè)完成的效率如何
還有哪些也是屬于筆記、總結的范疇:
1、每天有項目代碼,傳到github
項目正規(guī)的要求是要有一定的注釋說明的,有的甚至同步寫了文檔。
2、分享
把一個知識點(如指針、函數(shù)、數(shù)組、字符串),項目中遇到的問題是如何解決的在班級中作分享講解,其他同學提出來的問題進行回答。
每天上課學習,從信息的角度來講,都是“輸入”,如何提升學習效果,方法就是多做“輸出” :筆記,文檔,總結,項目和分享這些都是輸出的高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