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日本東野圭吾著長篇小說)
《白夜行》是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代表作,該小說于1997年1月至1999年1月間連載于期刊,單行本? 1999年8月在日本發(fā)行。故事圍繞著一對有著不同尋常情愫的小學生展開。1973年,大阪的一棟廢棄建筑內發(fā)現(xiàn)了一具男尸,此后19年,嫌疑人之女雪穗與被害者之子桐原亮司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一個躋身上流社會,一個卻在底層游走,而他們身邊的人,卻接二連三地離奇死去,警察經(jīng)過19年的艱苦追蹤,終于使真相大白。
世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東野圭吾
看完這本書,忍不住想要把內心的感覺寫出來,仿佛這樣,才能在我的閱讀生涯中記上這濃墨重彩的一筆。
沒讀前,《白夜行》就只是一個書名;讀的過程中,欲罷不能,《白夜行》是亮司的美好愿景;讀完后,想把這個解析復雜人性,絕望悲慟的故事介紹給你們所有人讀。
寫在最前:關于愛
亮司和雪穗互利共生。東野先生并沒有明確的寫出“愛”這個字眼,但是亮司應該是愛著雪穗的吧,因為愛她,才會殺了對心愛的女孩實施不軌的父親;因為愛她,才會在雪穗的背后,默默做著一切黑暗的勾當,來成全雪穗成為人上人的野心,對,是野心。
那么亮司既然愛著雪穗,為什么他們沒有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過上正常人的生活,這個故事不就劇終了~~開玩笑~~
我想從亮司殺人那刻開始,他和雪穗就已經(jīng)不能在一起了。因為貧窮,雪穗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同學面前無法抬頭,被親生母親背叛出賣,這一切的根源就是“窮”,雪穗必然不希望一輩子都要低人幾等,住在這種臟亂陰暗的老房子,所以她看《飄》,希望能從中找到堅持下去的希望,能改變這種命運,所以她在發(fā)現(xiàn)母親即將身亡的那刻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因為她終于可以邁出第一步,走向她希望的生活。
她的生活應該是光鮮亮麗的,應該是活在聚光燈下的,應該是萬千矚目的,而亮司是一個殺人犯,還是她陰暗生活的唯一見證人,她絕對不希望通過亮司時刻記憶起那段不堪,這就注定了他們將來的道路,一行在光明,一行在黑暗。
“我不認識他”。
雪穗說這句話的時候,心里一定也有著撕裂般的痛楚吧,不然像她這么善于偽裝的人,如何這么漠然,不帶一絲感情說出這句話,沒有悲傷,應該有驚訝吧,可是什么都沒有,只有漠然。
她頭也不回的走上的樓梯,沒有回一次頭,這個應該是對過去,對亮司徹底的絕別吧,不帶一絲留戀,我只能說她還是那么理智,不過這也可能是亮司想要看到的。
?“我的人生就像在白夜里走路,希望能在白天行走”。
這個如此單純的愿望,在亮司的世界里,卻如此的奢侈。白夜,不是白天,不是黑夜,是白天的黑夜,不知道可不可以這么解釋。亮司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這個書名的含義。
這句話讀完感覺到一種撲面而來的心酸,亮司的心里是絕望的吧,沒有救贖,沒有希望,唯一的支撐是雪穗的野心。
只能說亮司和雪穗是同類人,所以他們才能在長達19年的時間里,如此親密卻又疏遠的縝密的謀劃著,掃除一切阻礙雪穗發(fā)光的人。
“我的天空里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并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么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jīng)足夠。憑借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
亮司是雪穗的太陽,雪穗也是愛亮司的吧,才會相互扶持了19年,但是雪穗與亮司相比,她有更大的野心,理智到極限,她愛亮司,但是她不允許。
這里借用一位讀者的話:假愛處于光天化日之下,真情藏在無盡黑暗之中。
關于最后亮司的死,我想其實對亮司也是一種解脫,他已經(jīng)幫助雪穗實現(xiàn)了她作為人上人的野心,雪穗光彩照人的人生應當是從亮司的死開始,因為她再也沒有了來自黑暗世界的任何聯(lián)系。
看完書之后看微博上的一篇讀感,說無論是藤村還是江利子,都只是拍裸照威脅,而為什么對美佳實施了強暴,作者的看法是,這是雪穗決定與亮司劃清界限的暗示,強暴幼女,這是亮司的底線。
他討厭父親的所作所為,如今卻重復著當年父親的所作所為,所以他是明白了雪穗的意思,即使觸碰到了底線,他還是替她完成了,我比較認同這個解釋,我想亮司之所以答應,還是因為愛吧,雪穗不再需要他做她生命中的太陽,他的守護到此為止了,他已經(jīng)給了她一個光明的未來。
?十九年,長達十九年在白夜里行走,我讀懂的亮司是智慧,冷靜,冷漠,絕望的,我想他太缺少一份關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