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總有這么一種人, 他什么都懂,什么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他們是外人成績的挑剔者,自己失敗的妥協者,計劃的掣肘者,規則的破壞者、陰謀論的制造者.....
我想你的身邊一定出現過這樣的一種人。
任職的第一家公司曾突然空降一位銷售經理,因為任命緊急消息封閉,對他的各種猜測甚囂塵上。銷售經理上任后把當時的團隊指標直接提升了近15%,規則做了大的變化,需按照銷售的過程管理匹配銷售資源配給(禮品&招待費等),這個舉措受到最大影響的就是當時的小E。
小E剛畢業,形象好,腦子活。無論內部外部都似乎都很討客戶歡心。對內他一向消息靈通是各種辦公室八卦的“締造和傳播者”,對外他的業績算得上差強滿意,因此他從來都覺得自己夠分量,對誰都不服氣。
小E向來憑自己的小聰明、小機智業績尚可所以過程管理上成績一向比較難看,別的sales一天可以拜訪7-8個客戶,他只愿意維護一到兩個大的客戶,平日里和客戶喝茶聊天稱兄道弟。而他對風險控制的把握也相對較低,一旦一家大客戶業績下滑將直接影響他當月的整體完成,但小E因為運氣一直還不錯,業績尚可他自然愿意把結果和自己的能力做匹配。
但這次的改革不同,過程管理和結果管理都作為考核標準,好的結果沒有良性健康的過程支撐,那么結果的導向不能算是合理的,得出的結論是銷售成績并不一定符合邏輯,那么過程管理比較差的sales因為拿到的資源按比例降低,自然在提高指標完成的嚴峻形勢下定將不再占有優勢!
我相信如果一般的銷售面對新的形勢一定會自然而然的加足馬力鞭策自己去用行動換取等價資源進而提升高業績指標,但小E永遠不會這么想。他的職業觀里沒有腳踏實地這個概念,他永遠強調的是“銷售天賦”,那些他從未看的上的早出晚歸、勤勤懇懇拜訪客戶的銷售在他眼里是“資質愚鈍”,“孺子不可教”的,他認為他拿到的每單生意都離不開自己的巧舌如簧和銷售魅力,雖然業績和產品和公司平臺有關系,但是遠不及自己的關系利害。
他更是認為別人的高業績完成是走了狗屎運,是數據問題,是指標分配不均,甚至是領導們的偏袒,尤其是新的銷售經理封閉的背景信息更讓他肆無忌憚的猜測,他的暗黑心理一再作祟,經常有意無意散播銷售經理和總監的私人關系的言論,更在背地里給銷售經理取外號“空降兵”......
最終小E惹怒了高層離開了原公司。
“消極過濾”有多毒
在以后工作生活里我也遇到過類似這樣的人和事,我每次都能想起小E。我有時候覺得年輕并不一定就代表著開放,甚至有時候年輕更意味著簡單和偏激。
我們都有年少的時候,那時候我們也經常聽不進意見,對別人的優秀充滿著偏見,所有的事情我們都不屑一顧甩甩手說“那有什么啊!”但就是不愿意努力,因為我們知道消極過濾是最簡單的辦法——逃避的辦法,我們一直明白接受和改變永遠比逃避痛苦。
過年的時候回老家,遇到小學同學貝的姐姐,和貝我們直到大學都還有聯系,但此后的十幾年我沒有過她的消息。和貝的姐姐聊了幾句竟得知貝從大學畢業以后十二年沒有做過任何一份超過一年的工作。
我問為什么?
姐姐說貝剛畢業就回了老家,家里催著找工作,貝說:我讀書那么久了,累了想歇一歇......
于是這一歇就是十幾年,中間的幾次短暫工作經歷也是家里幫著聯系的,但都沒做多久貝就堅持不下去了。理由要么是沒意思,覺得工作沒前途,要么就是說自己回家調整下再出來。
一聲嘆息.....
小時候的貝學習好,性格溫順,什么道理好像都是一點就透,再難的題目稍作點撥就答的出來,我真的是想不明白。
那些我們看上去都明白的事情,看上去都似乎沒有那么了不起的工作,聽上去完美但接觸了發現也沒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在有的人那里就成了過不去的火焰山,另外一些一旦接觸好像很難立馬就往后退的事情更是沒有開啟就成了終點。
團隊里如果有小E這樣的人我相信一定很讓人泄氣,你所有的努力和成績在小E們的眼里都狗屎運,他永遠不懂所有自己看上去的招數都不是內功。對這種人不可能讓他閉嘴,但謹記——最大的蔑視便是不予理睬,然后自己埋頭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