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蘭克打印樣書,隨身帶了Kindle。把《只有醫生知道2》看完了。
本書以作者自己進入協和醫院開始,按照時間順序,以“我”、好友兼同事琳琳、琳琳男友等人物為基本,貫穿了其他幾位醫院同事及一系列醫療故事,生動形象的介紹了女性保健知識,做到了“明明白白說科普”。書里有醫療常識、有血淚教訓、有八卦幽默、還有育兒心經。
下面談談感受。
1.作為新人要有低到塵埃里的心態。作者以自己進入協和一路遇到的故事為發展腦絡,向讀者介紹了在協和從菜鳥到現在的經歷。書里介紹,協和的各種醫學大咖多不勝數,新人進去都是從扎針做起。熬到一定年頭才能觀摩專家做手術,再熬到一定年頭才有自己的手術臺。
任何一件事,都有其本身經過多年論證且實踐的流程。作為菜鳥,一定要按規矩辦事、有事多問。就拿我自己的工作來講,領導天天都把萬分之一的差錯率掛在嘴邊。何況醫生,手里的手術刀可是牽連著一個人、一個家庭的命運。加之醫學永遠都是一門“正在進行時”的科學,醫生一定是“活到老學到老”,否則極容易被淘汰。在科學面前,我們都是“新人”。
作者經常是作者是協會的小菜鳥,書外的我不也是如此。看這本書時也在時刻提醒自己,看清自己,搞清楚你的位置,然后一直走……
2.醫患矛盾。書里有一段話印象深刻,大意是講:在病人面前,別忘了自己的“初心”。哪怕您是經驗豐富的老專家,在下筆開藥方時,也應該反復問自己,這個藥一定要開嗎?不開行嗎?可是當今這樣的醫生,又有多少?我們總在說醫生黑心,其實也遠沒有那么簡單。
書里說,醫生最怕投訴和醫鬧。因為接觸過一些醫生,這一點我有些體會。就“醫患矛盾”來說,原因很多。一、病人的無知、醫學常識的缺乏;二、書中提到的醫生與患者之間缺少交流、缺乏尊重、缺乏同理心。三、我國的規陪制度、人才培養模式。在普通醫院又累收入又低,更多的醫生去了沿海或者私人醫院。四、不能否認醫生群體中也有“敗類”,但是不能以偏概全,好醫生、負責任的醫生還是大多數;五、有些媒體斷章取義、缺乏取證報道背后,滋生了醫鬧的發展及醫患矛盾的加深。還有廣大醫藥廠商做出的種種“努力”……
醫患矛盾是個大課題,也是牽動千千萬萬普通醫生發展以及普通老百姓幸福感的大事。我這小女子肯定是搞不清的,但是處理這個問題仍然任重而道遠。
3.哪怕你是一個知識女性,對自己的了解程度也可能不到5%——這是本書的一句宣傳口號。說實話,我是比較早熟的孩子,懂得性方面的知識也很早。所以當我上大學時,一個同學告訴我她是在上高中生物課時才知道精子和卵子要結合這回事時,還是有點震驚的,也在感嘆我們的基礎教育是有多么不足。正好《只有醫生知道》系列可以彌補不足,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識。
看了這兩本書,我對女性的身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待工作也有了更明確的認識。
建議女性朋友們都可以看一下該系列的書,更好的了解自己,讓命運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
感恩身體、感恩自己、感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