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認知管理呢?
傅盛認為,管理分為三段,分別是“目標、路徑和資源”,也就是說,先找到一個目標,想清楚路徑,再投入資源。不過,要完成這些事得有個大前提。那就是要有判斷力,如果沒有判斷力,那就容易搞錯目標,路徑切不進去,資源調不動。這個判斷力的本質,說的就是認知。
所以啊,今天這個時代,管理不是執行管理,不是組織結構管理,而是你比別人更理解一件事。管理的本質就是一種認知管理。同時,領導力的核心也不是所謂的高情商,而是在大格局下構建對整個行業的認知體系,用大趨勢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聰明的決斷。
在這個大的認知體系下,傅盛認為,管理可以被細化成“信息、時間、人”三個維度。也就是怎么利用“信息”做出正確的決定,怎么通過抓關鍵讓“時間”更高效,怎么運用簡化管理“人”。他把這些東西總結成了兩個詞,分別是“一體兩翼”和“三個管理維度”。
什么是一體兩翼和三個管理維度呢?咱們一個一個說。
首先是一體,指的是構建領導者的認知體系。一個優秀的領導,必須在核心點上擁有覆蓋隊伍的認知體系。他的認知要大于一個隊伍,大于一群人,這樣的領導,才有真正存在的價值。
比如,騰訊總裁劉熾平就曾經說過,互聯網特別像一部武俠史,一群人打不過一個武林高手,你堆再多的人,不如來一個武藝出眾的人。很明顯,他要表達的意思就是,這個武藝出眾的人在一個點上的認知體系,超越了一個龐大的隊伍,其實說的就是領導者的認知要大于整個團隊。
那么,怎么去建立這個認知體系呢?有三個步驟。第一步,對市場和產品去深入了解,你要去用產品、抓細節,跟用戶一樣思考問題,這是認知體系的基礎。第二步,要去和市場上吃過豬肉的人多聊天,當然,這個豬肉不是真的豬肉哈,而是指那些真正在使用產品的人。第三步是告誡,就是切忌以聽報告的方式建立認知。
然后是兩翼,指的是大的認知體系構建之后,那些能夠支撐具體問題的具體方法論。這個也是認知管理的兩劑良藥。
第一劑是,要學會逆向思考,如果花的時間少一半,事情是不是會做得更好。怎么讓管理變得更有效率呢?就是要減少管理的量,增加判斷的量,增加幫團隊在關鍵點做決定和梳理目標的量。核心就是轉換思維,培養做判斷的能力。
第二劑是,戰略的略字其實是忽略的意思。不敢忽略的本質是分不清優先級。很多人會覺得,戰略的重心應該是“戰”,但其實是“忽略”,就是能放棄什么。如果你不敢忽略,本質上就是你分不清優先級。那怎么去建立優先級呢?傅盛說,分清優先級的前提就是認知清晰。你腦海里要有個格局,就是大趨勢,要知道什么更重要,找到最關鍵的點,牢牢不放。
最后是三個管理維度,信息、時間和人。這個主要是從微觀層面來講的,就是要找到那件最重要的事兒,可以從這三個維度切入。
比如信息維度。人就好比一個CPU,只有輸入足夠大的信息量,足夠高的反思頻率,才能有足夠的信息輸出,才會產生格局,做出正確的判斷。怎么輸入信息?很簡單,深入分析對手,定期遍訪行業,不斷招聘行業里的人。
再比如時間維度。管理上最重要的資源就是領導人時間,時間的分配,表明了一個領導者對實際情況的優先級判斷。
當然,所有的東西最后還是要回歸到人身上,所以,還有一個重要的維度是人。這里的關鍵點就是要學會通過管一個人,達到管一片人的目的。簡化對人的管理,找到關鍵人。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少創業公司都強調扁平化管理,但其實這是一大忌,因為很多人負責一件事情,就意味著職責不清。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想了解更多創業知識,請下載黑馬學吧APP,和十萬名創業者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