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確實,我昨天終于過了科目二。聽這口氣,你應該猜得出來,我至少掛了一次。事實上,我已經掛了兩次,昨天是第三次去考。
其實這次我也沒抱著必過的信心,而且我連又掛之后的空間說說在昨天晚上都構思好了,倒不是自己的車技太差,反而是車技已經不能再熟了,什么倒庫、側方位停車等平常都練得快熟透了,可以說是把把都過關。可是一到考場就出問題,第一次掛在坡道定點和倒車入庫,第二次的兩次機會都掛在倒庫上。本來第一次掛了,我心里就挺郁悶的;誰想到第二次還是掛了,而且還是掛在我的強項上。當時我真是萬念俱灰,想死的心都有,臉上擠不出一絲笑容,就算有,也只能是苦笑。從合格面簽的屋前經過時,我黯然神傷地望了它一眼,不禁感慨萬千,這是第二次與它擦肩而過了,不知下次能否與它有緣,讓我進去。佛說千百次的擦肩而過,換來一次相遇。一次擦肩而過就令我心痛不已了,二次我已快生不如死,第三次我恐怕真的承受不來,所以我希望下次就與它相遇。
幸好上天眷顧我,讓我得到了這次相遇。從車上下來,我根本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奔向面簽室。這次真的很險,差點又掛了。因為第一次我直接就掛在了第一個項目。當時內心是極度崩潰的,仿佛自己的整個世界觀崩塌了,人生已無任何希望,所有的美好在快速的消失,基本上就是生無可戀了。我預感到沒準我又要掛了,尤其是開到待定區碰到同行來的后,問他掛沒,說沒掛,心里更是忐忑不安,都不敢往前開了。那時我真覺得自己運氣好差,老天爺似乎故意要捉弄我,因為他平時還沒我熟練,甚至考試前一天還會出問題:可就是這樣,他竟第一次就全過了,這是考完后知道的。還好,否極泰來這個詞還不用從詞典中退出,第二次帶著千分緊張萬分小心,我竟不可思議地過了,而不是又掛了。停入側方后,我剎住車,踩緊離合,手握方向盤,忐忑不安地等待電腦宣布結果,著實焦急擔憂,額頭不停向外冒汗,手心也早已被汗浸濕,真的是比第一次登臺演講還要緊張十倍,仿佛等待自己的要么是死刑,要么就是恩赦;而主宰我命運的便是那臺電腦。
“成績合格。”很洪亮的聲音,但聽著卻又那么不真實,好像傳到我耳中的是“成績不合格”,因為我心里是預感又要掛的。不過我又馬上反應過來了,確定剛才的確報的是“成績合格”,才招手向旁邊的考官示意。
面簽很簡單,刷下身份證,拍個照,簽個字,就可以走了。可這背后,我卻砸了1000多的鈔票,還受了兩次打擊、挫敗,真是苦盡甘來,終成正果。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大概就是這個滋味。而且這種滋味由內向外溢出,我想控制都不行。臉像被扯住,怎么都收不回那得意的笑,只得一路低著頭走,怕給他人見了以為神經有問題。等沒人了,開始跑起來了,還一邊跳著打樹上葉子。拐角后看見有人走過來,趕緊命令自己不要再笑了,好不容易才收斂了一點。人走后,像被壓得彈簧突然放了,笑容又席卷而來,根本擋不住,于是又飛快跑了一段,總算是把它給壓下去。
如果我當初第一次就考過了,或許不會有這樣有點神經的表現。可我偏偏沒過,而且第二次還沒過,這其中難受的滋味,非親身經歷者不能體會。所以這次的成功給了我很大的成就感,仿佛經歷了萬般艱苦才得以初獲勝利。我感覺當初考上一本都沒現在考過科目二更能帶給我興奮,以至第二天我都懷疑昨天是不是又掛了,并想象自己的心態是掛了后的那樣。只可惜沒能做到,因為我的的確確、確確實實是考過了,根本無法忽視,心里有個強烈的聲音在告訴自己:“你過了!你過了!你真的過了!”我也就堅信自己是過了,終于過了。
失敗應該是成功之母,這應該是我體會得最深刻的一次。至于為什么說是“應該”,因為那是對我而言,我應該就是必須經歷失敗才能成功。對一些人來說,用不著失敗來作鋪墊,只要去做就能成功。比如我室友考駕照,科一到科四全部一次性過,考四級之前買的卷子一頁還未做完但就裸考過了,學東西很快就上手。不得不說,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我不認為人人是平等的,不管是地位、智商、能力、背景,還是其他方面,都有著不同的差距;而且許多差距不是靠所謂努力就能趕上的。有的人生來就含著金鑰匙,有的人智商就是比你高,你再勤奮也只是“灰人”,有的人想法就是比你多。比如我就是這樣,高三復讀,我異常努力,回到宿舍繼續埋頭學習,而有兩個排名在我那面的,一個忙著聊天,一個忙著玩游戲,就算白天在教室,他們在課間也不怎么看書,而我幾乎每個課間都在做題或者背單詞或者復習。但他倆成績照樣比我好。我做文綜選擇題做的比他們多得多,而且做完還會分析,可他們還是比我對的多。高考他們終于依舊比我分高,而且他們不是復讀生。這就是現實,殘酷的現實。我是班上最勤奮努力的,但成績并不是最好的。幾乎我看到的所有狀元的報道都是一樣的,他們不會拼命學習,很少熬夜,也不報什么輔導班,平常休閑的很,興趣廣泛,有的沒事去去看看電影、游游泳,有的喜歡看課外書,有的甚至還參加一些組織活動,好像學習是他們的副業,只是順帶的事。或許他們就是這樣的,但我肯定不能這樣,不然就完了,我不是那樣的天才,他們表面一帆風順,實際背后也是一帆風順,我只是一個“灰人”。這不是妄自菲薄,是對自己清醒的認識,別人五分鐘能理解,我可能要二十分鐘。我只得不斷努力,不至于他們把我落的太遠。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你有什么資格不去奮斗。不過他都比你優秀而且比你還努力,那你再奮斗也趕不上他了。所以不要去跟他比,做自己就行了。你的成功不是以他人為標準,而是塑造和升華自己的過程,我想著應該也是“認識你自己”的意義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