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格 桑 小 巫
近日的娛樂圈頗有江湖的味道,當大家群毆劉愷威時,林丹挺身出來說話;當大家把矛頭對準林丹的時候,馮導思聰出來說話了。
誰說娛樂圈只有撕逼不和,兩肋插刀也是常有的事。娛樂圈本不易,互幫最重要!
林丹,還不快去請馮導吃飯!
這次事件的起因是馮導的新電影《我不是潘金蓮》,疑似遭到萬達影院的“特殊照顧”,在全國其它院線平均40%以上排片量時,作為第一大院線的萬達院線,卻只給了11%。
于是就有馮導化身小女子寫了《潘金蓮至王健林先生的一封信》:
接著就有了王主席授權萬達公子國民老公思聰的回信:
你來我往,全民上線,好不熱鬧!
細數這幾年馮導的電影,哪一次不用撕逼炒作的?關于撕逼營銷,馮導大概是深諳此道:
《非誠勿擾》怒撕舒淇黑粉,掙得“護舒寶”的稱號;
《一九四二》上映期間大罵觀眾“傻逼”、“瞎了眼”,不知道好電影是什么?
《私人定制》改撕影評人了,說他們是“大尾巴狼”,觀眾會拿手投票;
《老炮》撕同檔期電影;
從觀眾到粉絲到影評人,再到同行,一路撕來, 票房也是水漲船高。
《我不是潘金蓮》上映了,這次撕誰好呢?環顧四周,這不還有電影院線嗎?要搞就把動靜弄大點,就撕大哥“萬達”好了。
從手撕王健林到跟王思聰過招,馮小剛用極為商業的手法制造各種關于電影的話題,搶占頭條。不料,這一次觀眾不買賬,知乎微博網易貼吧都是對馮導的罵聲,只是這么一來,就中了馮導精心策劃的圈套了,這一來二往的不僅省了不少宣傳費,還推動了電影票房。
據說電影上映第一天,票房就破億了。昨日,電影主演范冰冰在微博曬美照,慶祝電影票房過兩億。大有越撕越火的趕腳。
有網友說:本來我沒打算去看,但是看他倆對掐,我突然想去看了。
比起大部分的國產電影,馮導的電影還算得上是電影。但是在中國,好的電影不一定票房好,很多在國外的過獎的影片,回國可能連上映的機會都沒有。為什么這次涉及挑戰性政治話題的《我不是潘金蓮》卻能突破局限,完成完美變身?
我想,這和馮導的“小鋼炮”的威力是分不開的。
馮導自己也曾在一次訪談中說到:當你的電影成為一個話題的時候,它會有一個很大的觀影潮出現。
馮導的行為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大人們經常說的一句話:會哭的孩子有糖吃。
在我們的生活中,會哭的孩子,一般來說獲得吃的東西就要多一些。不管是家庭還是在學校,那個愛哭愛鬧的孩子總是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注和照顧。
孩子愛哭,是因為對現狀不滿。而我們的馮導愛撕逼亦是對現狀很不滿,通過炮轟觀眾、粉絲、同行來吸引更多的眼球,滿足他對高票房的訴求。
馮導是一個凡事最愛講“規矩”、講“道理”的人。這一點,馮導和六爺是有相似的地方,貌似“守規矩,講道理”,實際是守我的規矩,講我的道理,說白了,就是生活中有理沒理,他都占理的那種人。
當年,少年派就因為馮導的《1942》上映,所以imax版只上了映7天,這一次《神奇動物》又因為《我不是潘金蓮》被延期,好像馮導做這樣的事也不奇怪。
馮導能屈能伸,當得了大爺,也做得了女人。自詡金蓮,,賺取眼球,獲得利益。
戲里,范冰冰說:我不是潘金蓮。
戲外,馮小剛說:我就是潘金蓮。
為了票房,豁出去了。
借用導演陸川的一段話總結這次罵戰:
如果一場聲浪沸揚的喧囂能轉化成對于電影本身的關注和審視,這或是對電影最大的幸事;如果空留下一地雞毛和瓜皮,而電影孤零零擱淺在灘涂上,這是電影人的悲哀,……在國內電影偏文藝題材的作品中,這樣的排片已經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知足吧,馮導!
馮導,咱是成年人了,不要每次都?!叭鰸姶驖L”這一招, 真的招人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