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
1.薩特說:他人即地獄。另類解讀:你把他人想成那樣,你自己就墜入地獄。“菩薩畏因,凡夫畏果”,人要時時關注自己的起心動念,慎之戒之。
2.必須有人先放下執念,才可能重建人與人的連接,才有機會一起從地獄中解脫。誰先做?除了自己還有誰?
3.也許“發生最多次”的事情,才最重要。這正符合“把重點放在要事上”的高效能活法。人一生重復最多次的是“念頭”,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管好自己的“念頭”。
4.當事情沒弄好,或升起了情緒,或身體感覺不對勁時,就問問自己:“剛才我在想什么?”。
5.人生有沒有收獲,其實只和自己有沒有用心有關,世間最珍貴的只有一顆自己的“真心”而已,除此無他。最重要的,真心去做,竭盡全力、專心致志、全神貫注于當前分內之事。
6.大道至簡,置心一處而已。心不用,就不在。置心一處,就能啟用;置于何處,且問初衷,無怨無悔、不離不棄。
7.轉化心性,走出逆境的四種“心”:
?慚愧心讓人反求諸己,看到自己不足,把自己縮小,帶來突破的動力。
層次:心隨境轉。咒語:對不起!
?慈悲心讓人體悟到自己和別人正在一同受苦,幫助人放下對道理和利害的執著。
層次:心不隨境轉。咒語:我愛你!
?感恩心讓人把逆境變成考驗自己的環境,把帶來逆境者變成幫助自己成長的貴人。
層次:心能轉境。咒語:謝謝你!
?歡喜心讓人決定自己要快樂。只要發現自己不爽,就問自己在想什么。找到那個導致自己不爽的念頭,直接跟它說拜拜。
8.快樂很簡單,只是一個決定,但要堅守這個決定,卻要用一輩子來修正和實踐,這個過程并不簡單。
9.不得不,就是半吊子人生,意味著對自己的處境既不愿面對、接受,又無法處理、放下,卡在半空中,只剩無奈和抱怨。唯一的出路只有轉念。
10.通常所有的“不得不”在經過反復檢視后,都會看到“一切都是因為我”。世上所有事,接受了就不會抱怨,愿意了就不會無奈。因此只要甘愿受、歡喜做,就沒有不得不。
一行精華:
“菩薩畏因,凡夫畏果”,人要時時關注自己的起心動念,慎之戒之。
轉化心性,走出逆境的四種“心”:慚愧心、慈悲心、感恩心、歡喜心。
觸動、反思、改變:
1.看見“自己在想什么”,是練習用系統2的理性思考去接管系統1的直覺和聯想的重要方法。在理性的光芒照射之下,隨心所欲的沖動和短視都無所遁形,只要看清楚了,該怎么選,誰都知道。而我們往往就錯在沒看清楚,不知道自己可以做選擇。
2.用心、專心、真心;修慚愧心、慈悲心、感恩心、歡喜心,都說明了一個道理,萬事萬物都由心生。一切都應該反求諸己,從自己內心出發,真正的改變只能由內而外。把自己的內心修煉得越來越踏實、扎實、密實,心的密度上去了,人就沉得下心、沉得住氣、更沉靜了。
3.總感覺“不得不”,其實是自己的內心沒分析透徹,沒想清楚。可能是因為觸及到內心的舊傷痛,選擇了逃避。
方法就一個:轉念。把“不得不”的感覺當成有機會深入了解自己內心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