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節氣涼風美詩六首: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處暑真是一個奇妙的節氣。都說暑氣消散,需要到處暑節氣之后,在過程中等待的人,多半期盼而又猶疑,因為持續的高溫讓人焦灼,處暑節氣真的能降溫嗎?
至少,在我所在的地區,得到驗證。
長江中下游的火爐城市,曾經有四大火爐之稱的武漢,處暑節氣頭一天,高溫40度,但是今年的處暑,早上醒來,陽光和藍天依舊,卻迎來了颯颯涼風,午間高溫,降到36度,晚間溫度降到26度。而一個星期之后,白天高溫降至26度,晚間會低到21度。
涼風是個相對的概念,此時的風若在春天,只怕要稱作暖風,而此時,雖然氣溫仍舊高,但是漸漸下行的溫度和好風,收汗除熱,是妥妥人體能夠感受的美好涼爽。
讓我想到一句耳熟能詳的成語“涼風有信”。仿佛涼風是應者處暑節氣而來,至少在我這里,它如期而至,沒有爽約,讓心情驟然沉靜歡喜。
處暑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是傳統秋天的第二個節氣。
處暑的含義,是暑氣隱藏,消散,停止,是最后的暑。
而能夠解暑的,就是北方吹來的涼風和雨。
雖然漢朝就有二十四節氣,涼風至,是放在了立秋節氣當中。但是人的體感能夠感受“涼風至”的往往是在處暑節氣。
“向來鷹祭鳥,漸覺白藏深。
葉下空驚吹,天高不見心。
氣收禾黍熟,風靜草蟲吟。
緩酌樽中酒,容調膝上琴。”中唐 ·?元稹《詠廿四氣詩?處暑七月中?》
唐朝的氣候和現在仿佛,立秋只是闊大的梧桐葉開始無風凋零,只有處暑之后,才能感受真正的涼風。
此時北方的冷空氣南行,籠罩中原和長江的上空,冷空氣干燥明凈,帶來了真正秋高氣爽的秋意,這種秋意雖然還不深濃,但是對于苦暑苦夏的人來說,已經是個好的開始。
看,那明麗高遠的天空,老鷹乘風展翅,開始獵殺在土地作物中吃得飽飽的小動物。
鷹擊長空,這是動物們的秋獵開始。
忽然一陣風來,眼前又飄落了幾片黃葉,抬頭一看,高遠湛藍的天空,微云流蕩,始覺得天空之高遠,和往日之不同。
這收潮的風,加上秋陽的烘烤,那田野中的稻谷高粱,次第成熟。
晚間氣溫降低,晝夜溫差大,那潛伏的小動物小昆蟲們迎來了舒適的夜晚,它們在鳴叫。
不用被高溫溽暑整的頭昏腦漲,汗流浹背,在這舒適的夜晚,緩緩斟上一杯美酒,彈起心愛的琴弦,讓歌聲和清吟蕩漾夜空吧,風涼好個秋。
“夏盡炎氣微,火息涼風生。
綠草未傾色,白露已盈庭。
遠視秋云發,近聽寒蟬鳴。
運移矜物化,川上感馀情。”南朝宋 ·?劉駿《初秋詩?》
初秋就是農歷的七月,涵蓋立秋和處暑兩個節氣。
但是我說過,能夠感受涼風的,往往是在處暑節氣。因為立秋,還是秋暑隆重的時期,往往勝過夏暑。
但是到了處暑節氣,就不一樣,如火的炎熱退減,伴隨著從西北或者北方而來的涼風。
那庭院中的夏草,依然蓬勃,但是晝夜溫差大,有些地方,水汽會在半夜和凌晨凝結在草尖,隨著早上的太陽蒸發。
人們讀詩經蒹葭,往往會記得“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很多人會以為寫的是深秋。
但是早秋的蒹葭卻是另外一種青葉白花,露水凝結在上頭,更有一種綽約美,所以這首詩還有最美的一句,蒹葭蒼蒼,白露未晞。在處暑之后的半夜和凌晨,你會看到這種清麗美。
秋云和夏云的不一樣,在于云彩高遠,不像夏天的云,風起云涌,驟然風雨。所以早秋看云,看的是高遠天空被太陽照耀成霞光一樣的巧云,瑰麗,沉靜。
偶爾也會有蟬鳴,因為蟬的鳴叫通常在溫度24度到28度以上。
但是涼風中的蟬鳴,也不再熱鬧得讓人煩惱。斷續可耐受的聲音,是古代早秋的標志。
而涼風起帶給人體感舒適之后,是精神和心理的活躍,終于可以做一個時間階段的小結和回望,那些被暑熱壓抑的情懷,反彈性釋放,相思回歸,心神活躍。
“眇眇陵長道,遙遙行遠之。
回車背京里,揮手從此辭。
堂上流塵生,庭中綠草滋。
寒螀翔水曲,秋兔依山基。
芳年有華月,佳人無還期。
日夕涼風起,對酒長相思。
悲發江南調,憂委子衿詩。
臥看明鐙晦,坐見輕紈緇。
淚容不可飾,幽鏡難復治。
愿垂薄暮景,照妾桑榆時“南朝宋 ·?劉鑠《擬行行重行行詩》
比如這首詩,就是在涼風初起的處暑早秋,擬托妻子送別的悲傷。
那迢遙的長道,看你漸行漸遠,而我背對著你,你向京城,而我返回故鄉。
家中的堂前,秋風吹起塵埃,而我們的庭院,早秋的草如同相思茁生。
那秋天的昆蟲飛翔在水邊,那秋天的兔子,在山下出游。
每年都會有良辰美景,但是好人兒離開,卻沒有定下回來的日子。
黃昏有涼風吹起,吹動著酒杯里的酒,吹動了相思。
我看著房間里的燈,想著青青子衿,你的樣子,想著幽幽我心。
我忽然落下傷感別離的眼淚。
愿意你像秋天的太陽,能夠照見我的晚年。
女子的悲傷,當愛人遠行,君問歸期未有期,只能寄望,他老來回鄉。
那是絕望后半生微薄的希望。
早秋涼風,就已經讓人思量了一生。秋天漸涼,有缺失的人,往往會抑郁。
”林臥避殘暑,白云長在天。
賞心既如此,對酒非徒然。
月色遍秋露,竹聲兼夜泉。
涼風懷袖里,茲意與誰傳。“唐 ·?李嶷《林園秋夜作?》
這首詩,有殘暑,可以看到是立秋和處暑節氣的作品。
在山林中避秋暑,可見唐朝的秋暑也厲害。
不過山中比城市涼快些,且看見白云流走高天。
這樣的舒適,賞心悅目,對酒納涼。
半夜里,月色清朗,有露水凝結,而風吹過竹林,不僅吹來了竹葉天籟,更有泉水的聲音。
那涼風鼓動著袖子,這樣的美好,有誰能夠一起領會呢?
雖然山林比城市涼快,但是涼風收爽,主要還是大節氣處暑階段。因為,處暑時節,是北方冷空氣開始占據天空,風吹長云,鼓動衣袖,暑氣漸微。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唐 ·?杜甫《天末憶李白》
這是一首大氣的涼風詩。
此時杜甫47歲,在華州,通過幕僚朋友的關系,得知李白因為卷入永王幕府得罪肅宗,被流放夜郎。這個早秋,他心急如焚。
而此時他也頗困頓,在甘肅去往四川的路上。
立秋處暑之后,終于涼風來了。他站在高臺上,前途茫然,而心中的牽掛,只有李白。
他已經寫信,但是信什么時候到呢?他不知道。此時安史之亂還沒有結束,他自己的家書都常常收不到。但是那種知己牽掛,卻無信也在。
當能感受浩大的涼風時,秋意來了。古書云,風起于青萍之末,這早秋的涼風只會越來越烈,越來越多,杜甫寫的是秋色,也是時世背景,因為處在巨大的不穩定期。
這早秋的涼風是開始,也代表著他對李白未來的擔憂,天知道事情會朝什么更壞的地方發展。
他用了很有意味的詩句”君子意如何?“
這涼風早秋,你還扛得住吧,這厄運的開頭,你可有想法和感知?
而我卻牽掛給你的信,能不能到,因為你去的夜郎,江湖秋水洶涌,信和人都不知道是否兩平安。
通常說李白,都是唐朝浪漫主義詩人,但是李白的浪漫從何而來?許多人都認為是盛唐之氣,激發了李白的靈感,只有杜甫懂得李白,李白的浪漫是繼承屈原的,在時代的華麗中迸發,其骨子,是屈原一樣的人。李白為什么出山?只有杜甫最清楚,他想拯救國家,結果卻身陷囹圄,導致流放。
他這么寬慰李白,好文章總是命運坎坷的人才能寫出來,而人間的牛鬼蛇神,專門抓人的小辮子來逞快意。我知道你像屈原一樣被冤枉,但是你也因此可以寫出屈原一樣偉大的詩啊。
這首詩大氣深沉,景色情感皆美。是正面肯定了李白,希望他在流放途中,活著,并且寫出好詩來,這是作為朋友身心體貼的牽掛和安慰。
處暑節氣,是一年暑氣遞減消散的時期,伴隨著南下的冷空氣。
此時的冷空氣,并不寒冷,相反舒適,古詩中多用”裊裊“來形容,表達一種舒緩宜人。
”離離暑云散,裊裊涼風起。
池上秋又來,荷花半成子。
朱顏易銷歇,白日無窮已。
人壽不如山,年光忽于水。
青蕪與紅蓼,歲歲秋相似。
去歲此悲秋,今秋復來此。“唐 ·?白居易《早秋曲江感懷?》
白居易這首早秋詩,明顯寫的是處暑節氣前后的風景。
炎熱的云彩消散,輕盈的涼風吹來,在荷花池上,荷花已經大半結子。
那荷花最美麗的容顏容易凋謝,只有時光如流水,永不停歇。
沒有永恒的人生,越是這樣的涼快舒適,越覺得美好和人生都短暫。
我站在早秋的江畔,年年看秋,看著早秋搖曳的水草蓼花,舒適中夾雜歲月的感傷。
因為美好,所以傷懷。
處暑節氣到來,讓我們迎接習習西風,裊裊涼風,吹散暑熱,進入清秋。但是要注意飲食和休息,防止心神過度活躍,反而產生情緒上的悲秋。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