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風有信初迎秋,晚夏初秋涼風六首,三兩信涼風,悵望涼風前
涼風,顧名思義,就是清涼的風。什么風可以算涼風呢?這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比冷的感覺要淺,就是使人清涼舒爽又耐受的風。
盛夏酷暑的時節,人們會利用自然條件,創造涼風,比如手上的扇子,制造空氣的對流,或者是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利用山水小氣候的空氣對流,帶來的涼風,比如山上,荷花湖上,經過植被過濾的空氣對流之后產生的涼意,非常令人舒適。但那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季節和節氣的西風和涼風。
涼風有信,秋月無邊。說的是立秋左右,古中國地區,海洋氣團逐步退出大陸,冷空氣逐漸南移,涼風如約而至,慢慢吹動,開啟秋的序曲,而清風少雨的時節,秋月的光輝沐浴大地。
而這個時候的風,消暑清涼,天地普惠。雖然在來的過程中,和暑熱互有進退,但是它已經來了,讓人有片刻的清爽,并逐步擴展。這是季節的約定和約會。
”涉江弄秋水,愛此荷花鮮。
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
佳人彩云里,欲贈隔遠天。
相思無由見,悵望涼風前?!?/p>
李白《擬古·其十一》
荷花的花期很長,但荷花的盛花期是晚夏和初秋,采蓮和欣賞荷花也多集中在這一時段,是因為什么呢?
一,盛花盛果期在此時段。
二,晚夏時節大面積荷花湖上有自然形成的湖風,利于農業采摘和消暑。
三,早秋時節的涼風和湖風重疊,更加涼爽。
所以李白在荷花秋水上可以從容賞玩。而且他是荷花達人,早秋看荷花,享受荷花美景,涼風舒適。如此的悠閑,看著荷花,晃動著荷葉,看著荷葉上團團水珠。
人在解除了暑熱的煩惱之后,身心飛揚,他第一時間想到的自然是他遠在北方的愛人。
我欲將荷花送你,我欲和你如露珠團圓,然而身在萬里。
這本來是舒爽的涼風,吹得太久,生了寒意,竟然覺得冷,倍加思念情人的溫暖。
其實這并非夸張,在高山或者湖區旅游,總會有過來人提醒你,多帶幾件衣裳,貪涼一時爽,涼多感冒生。我很懷疑不久以后,李白不是悵望,是感冒的涕泗橫流。
”竹橋新月上,水岸涼風至。
對月五六人,管弦三兩事。
朝忙少游宴,夕困多眠睡。
清涼屬吾徒,相逢勿辭醉?!?/p>
白居易《張常侍池涼夜閑宴贈諸公》節錄
白居易此次聚會是在私家園林,不像李白動不動就是洞庭波,大山大湖。在私家園林里夜宴,五六個人加上兩三個琴曲助興的,規模不大,一共十來個人,這是晚夏初秋的消暑聚會。
有水,有竹橋,有明月,在露天。這里的風肯定不是浩蕩湖風,是季節變化,晚間吹來的西風,在水邊,更覺得涼快。
這也是晚夏早秋涼風的特點,白天有太陽,溫度高,依舊暑熱,但是到了晚上,晝夜溫差漸漸大了起來,涼風徐徐而至。
這點清涼意思,要略微開闊的地方,悠閑的心境,安全的人事才能領略。碌碌紅塵奔波的人,感知涼風秋已深。
當代的人,八九月還感覺盛夏,就算是有風來,總覺得不解渴,對于秋天的領會,非到全天都清爽不可,往往已經是農歷的仲秋和晚秋了。
”天地西江遠,無家問死生。
涼風起天末,萬里故鄉情?!?/p>
文天祥《思故鄉第一百五十六》
文天祥42歲在廣東抗元被俘,送往元朝大都,關押五年,最后不投降元朝,壯烈殉節。
他的老家是江西,煙水之國,他的故國是南宋,富庶江南。
北方的秋氣來得比南方早,身陷囹圄的他,國破家亡,更能感知這有一年秋來。
立秋有涼風至的物候,但是涼風或起于立秋之前。
戰國宋玉的《風賦》:"夫風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說風生在天地間,最初的風是從水上的蘋草間開始搖曳。
文天祥心中的故鄉,此時清晰又朦朧,那西江之水,搖曳最初的風浪,那涼風是從那水上升起的吧。
他不能不思念萬里故鄉,只是他國破家亡,母親和兒子在廣東山區死于瘟疫,死在他面前,他在被俘的途中,目睹亡國的崖山之戰,他的兄弟姐妹,家鄉故人,是生是死,無從問訊。
初秋的涼風,或者沒有那么寒冷,但是文天祥的筆下心中已經是滿滿蒼茫和蒼涼。
那愿意赴死的身軀,那不滅的家國憂患和思念,力透紙背,讓人潸然。
這是雄渾蒼涼的高音,許多悲秋相思的詩句在這首面前,都黯然失色。
”三兩信涼風,七八分圓月。
愁緒到今年,又與前年別。
衾單容易寒,燭暗相將滅。
欲識此時情,聽取鳴蛩說。“宋朝·莫侖《生查子·三兩信涼風》
晚夏初秋的涼風雖然有信,但是力度不高,有時候是三兩陣,有時候是三五縷。但是秋天,涼風作伴,還是來了。
那小小的幾陣涼風,那未全圓的月亮,已經足夠讓人告別夏天籠罩身心的暑熱桎梏。
秋愁是這么回事,在暑熱里,人只能努力保持生存,但是暑熱解除之后呢,生活的各種壓力卻更加分明地襲來。
有經濟的,有感情的。人如果不被熱死,一了百了,煩惱在秋涼時節就更深重清晰。所以很多人扛過了暑熱,卻又產生了抑郁。
要工作,要生存,要生活。
比如莫侖,夫妻分居兩地,已經兩三年了。這肯定是經濟原因,有錢的人,處處好安家,沒錢的,路費都要攢半生。
這是七夕前的晚夏早秋,此時月將圓回不去,七夕也回不去。涼風雖好,覺得涼快,也覺得身邊無人,夫妻不能長守,聽得秋蟲鳴叫。
三兩信涼風,寫得好,人生沒有那么多徹底,等待,忍耐,期待,往往就是人生的全部。
”涼飆此夕何佳哉,萬里朱炎去不來。
吹入離人多少恨,卻將魂夢到陽臺?!?/b>宋朝·傅察《七月十一日夜涼風驟至即事書懷三絕句·其一》
這涼風來得透徹,想必是一陣降溫的好風,半夜里忽然而來,用飚字,已經說明了風大,真是天涼好個秋。估計總有四五級左右,這大概是臺風氣旋掃過帶來的大范圍降溫吧。
這風吹來,讓人歡喜開心,因為終于吹散暑熱。
大面積的涼風,也證明秋天正式的占據主場,所以萬里炎熱不會再有了。
人一旦舒爽,自然會顧及身邊事,心中人,所以秋思往往是秋天的情緒主題。
如此涼爽宜人的空氣,會想到愛人,家人,朋友,而思念在清涼里,也格外清晰。
從前苦熱,顧不了別人在怎么做怎么想,但忽然的颯爽,連接了短路的相思,我在想你,你在想誰呢?
夢也會插上翅膀吧,早秋有春意,蝴蝶夢中飛。
”涼風幾時動,日暮已秋聲。
稍稍月華白,紛紛林影清。
予懷元不惡,世事巧相攖。
所愿西成后,邊頭急戍兵。“宋朝·裘萬頃《涼風》
這首詩,非常大氣,有家國情懷。
這涼爽的風什么時候吹來,這明明已經快到秋天了呀。
那月光和樹林已經有了淺淺秋意,比如樹葉開始凋落,顯得月白林疏。
他這么迫切地渴望涼風,秋天快點來,是為什么?是因為沙場秋點兵。
古代秋天是征兵,練兵的時節。他想投筆從戎,盡快投入到軍事訓練當中,去保家衛國。
我的襟懷原本沒那么小氣,但我渴望涼風和秋天是真的,因為有個機會成全我的壯志。
我愿望早點鍛煉好自己,去邊塞保家衛國。
這首期待涼風和秋天的詩讓人感動。他不是貪圖自己的涼快,而是另有豪邁的志氣。
立秋時節涼風至,你有哪些秋天的愿景和思念呢?寫下來吧。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