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聆聽魏智淵老師的課程,更加深入了解到了兒童讀寫中的有關觀點。大師指出,閱讀和學習是相互支持的,不要把素養和成績對立起來。
家庭為什么要抓兒童讀寫?
孩子讀書,是為了什么?一直以來存在的錯誤觀念是為了學習知識。整個小學階段,特別是五年級之前,閱讀不是為了學習知識,是為了培養學習知識的能力。是磨鐮刀,而不是割莊稼。
兒童閱讀的目標之一:道德人格發展,人應試如何生活?孩子在人生的第一階段,是在學習如何生活,書籍給孩子提供了模型。所以,在小學階段,書籍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
兒童入學后的閱讀,是為了幫助孩子獲得安全感。一年級要留有足夠的閱讀時間,減少壓力帶來的頭疼、肚子疼現象。
二年級,孩子最好的閱讀書籍是童話?!冻笮▲啞?,孩子在閱讀中汲取一種能量,敢于奮斗。這是一種潛意識中的學習。
三年級,孩子經歷一次社會化學習,四年級,孩子開始追尋自己的喜愛,青春期,孩子開始追尋生命的意義。
要為每一個兒童找到此時此刻最適合他的書籍,幫助孩子建立生命彈性。他的世界中不僅僅有分數,更應該有一個豐富的精神世界。
小學不同年齡兒童讀寫的重點分別是什么?
低年級最好的閱讀營養是兒歌、繪本、故事,中段主要讀大量的兒童書,四-六年級是唐詩宋詞的最好閱讀階段,也是閱讀經典的最好時期。
兒童閱讀是憑借興趣嗎?如果單單是興趣,兒童不會閱讀《紅樓夢》《水滸傳》。我們倡導兒童最近發展區的閱讀,它需要成人的引導。
閱讀課程化,解決了什么階段閱讀什么。每天閱讀1小時,每周一節閱讀課,每周一篇自由寫作。低段重在閱讀量,高段要重在閱讀品質。
青春期閱讀的廣度與深度,決定一個人人生思維的深度。
兒童讀寫中會有哪些常見問題?
最常見的問題便是讀了很多書,而不會寫作文。
結合習作單元的作文訓練與自由寫作相結合。真正好的作文訓練有三個特征:以思維為核心,而不是以修辭為核心;訓練要有清晰的模型,點評與反饋要重在塑造作文結構;作文應該以修改為中心,要重在指導學生學會修改。
閱讀與自由寫作更能提升孩子的寫作能力。自由寫作的關鍵是興趣和數量,老師要注重對他們的激勵,他們可以越寫越好。
幫孩子制作作品集,編輯自己的作品倒逼孩子們不斷地閱讀與寫作。
幫助孩子們建模。就是每一類體裁該怎么寫?記敘文、演講稿、議論文……分類幫助建立基本的模型。
閱讀、寫作是童年最好的禮物,影響孩子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