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香南。
今天,我繼續分享這本《童年的秘密》。
昨天,我們介紹了關于書中1~2歲階段兒童的內容,今天我們繼續分享3~6歲兒童的內容。
作者再次強調:兒童擁有心理生活,但是以一種難以覺察的形式展示出來的,所以并沒有引起成人的注意,而且成人也會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干擾兒童的活動方式。
成人的環境對兒童來說并不適宜,其中潛藏著一些兒童不得不多加小心的障礙。這樣的環境會使兒童變得別扭,容易受成人的暗示。發脾氣就像一場暴風雨,它會使兒童的內無法真實展現出來。固執、抗爭和扭曲的表現掩蓋了兒童尋求自我實現所做的努力,也掩蓋了兒童早期心理發展進程。
兒童只有生活在一個不受約束并與他們的年齡相適應的環境中,才能使他們的心理生活自然而然地獲得發展,并展現他們內心的秘密。如果不堅持這條準則,就只會使兒童陷入更深的混亂中。
這意味著必須為兒童提供適宜的環境,將環境中不利于兒童成長的障礙減到最低限度,為發展兒童的能力提供鍛煉、活動的場所。成人也是兒童環境的一部分,也應該讓自己適應兒童的需要。成人不應是兒童獨立活動的阻礙,也不應代替兒童完成那些能促進兒童邁向成熟的事情。
“他必增加,我必減少”,對兒童人格個性的尊重,這是作者創辦的“兒童之家”的準則。教師沒有講臺,沒有權威,也幾乎不組織教學活動;而兒童是活動的主體,他們可以自由地到處走動,去做他們感興趣的事情。
以下是作者對“兒童之家”的孩子的一些觀察結果:
關于重復練習
一項練習被教得越細致,甚至關注到每個小細節,兒童越會不斷地重復這個活動。
關于自由選擇
對兒童而言,一樣東西不僅應該有序地擺放,而且應該適合兒童的需求。只有讓教具的擺放不發生混亂,并且淘汰掉不需要的教具,兒童的興趣和專注才會發自內心地產生。
關于玩具
看到孩子們從來沒有主動選擇過這些玩具,我認識到,在兒童的生活中,游戲可能只占了很小的分量,他們是由于沒有更好的事情做,才去做游戲的。當兒童感到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時,他們是不會去做那些他們認為很瑣碎的活動的。
關于獎勵和懲罰
我們認識到獎勵和懲罰對孩子都是無效的。因為孩子根本就不在乎獎勵和懲罰。更令我們感到驚訝的是,兒童經常會拒絕獎勵,這表明兒童獎懲的意識還沒有覺醒。
關于安靜練習
兒童不僅對安靜敏感,而且對叫自己的名字的聲音也很敏感。每一項包含糾錯內容的練習,對兒童來說都是很有幫助的,重復這種練習,能使兒童的行為變得更加完美。
那么,兒童喜歡什么呢?作者給了一些事物:重復練習、自由選擇、控制錯誤、分解運動、良好的社交行為規范、有秩序的環境、保持個人整潔干凈、訓練感覺器官、書寫與閱讀相分離、在開始閱讀前學習書寫、脫離書本的閱讀、活動中的紀律。
兒童擁有工作的本能
通過作者對全世界各族兒童的實驗,作者發現:兒童可以通過工作恢復到正常狀態。兒童渴望工作,這是他們生命本能的一種體現。
成人有自己要完成的任務,就是創造超自然的環境,這必須通過努力工作才能實現。這種努力不但包括行為上的努力,也包括心智上的努力。工作是一種具有社會性和集體性的勞動,這是人們所公認的。
兒童雖然不能從事成人的工作,可他們也是工作者和生產者,他們有自己的任務,兒童經過長時間的努力長大成人,而成人卻不能再進行這樣的創造性工作。
兒童是真正的工作者,僅在休息和思考的過程中就長大成人是不可能的,他們必須不斷地、積極地從事工作,并不斷地在工作中進行創造。值得注意練習和運動是兒童成長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在周圍的環境中,兒童不斷協調自己的行動,積淀自己的情感,發展自己的智力。
父母不是孩子的創造者,只是他們的監護人。父母應真摯地關懷孩子,將保護孩子作為崇高的使命來履行。為了這個使命,父母應該努力去理解這份愛的本質。
父母對子女的愛,應是發自內心的深刻情感的外露,而不應存有任何私心或懈怠。這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應引起父母的重視,父母也應為了兒童的權利而抗爭。
到這里,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就梳理完畢了。大家在育兒過程中有什么經驗心得,寫評論告訴我吧。感謝你的閱讀,我們下本書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