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看的書多了,自然出口成章了
你說,走的路多了,自然健步如飛了
? ? ? ? 我在想,靜靜閑坐,雙耳聆聽萬物之聲,雙目凝忘世間之景,大腦盡情往回憶里鉆,往想象里鉆,一眼萬年莫不如也。
? ? ? ? 也許是自己寡情淡薄,凌駕于凡塵瑣事之上,靜眼待觀周遭之變,生人也、友人也、親人亦也。也許是自己心性使之,執著于此情此景之中 ,毫無思慮此前今后,憂愁也,歡樂亦也。
? ? ? ? 人的一生,慢慢的到來,匆匆的歸去。
? ? ? ? “為什么要活著”這個問題偶爾貫穿與我的頭腦之中,當然,我從未有過自殺的念頭。
? ? ? ? 年前,去姐姐家做客,望著在被姐姐喂食的魚兒,即使這些魚兒吃的比我吃的還好,但是我覺得很悲涼,魚兒的一生就被困于這四四方方的玻璃中,不愁吃穿,卻無自由可言。它活著有什么意義呢?姐姐說,把他們放入大海之中,他們卻不一定可以存活下來,他們從小就是這樣被這樣飼養長大的。
? ? ? ? 也對。那些魚兒就好像我們,魚兒生活的環境就好比我們生活的世界,唯一的區別就是它們不愁吃,聽起來仿佛變成了一件很幸福的事。
? ? ? ? 而我們,要一步步去實現馬斯洛層次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生活,仿佛從來都是不易的,于我而言,生活只不過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周遭的變與不變罷了,它的易與不易取決于我的內心看法而已。
? ? ? ? 說到生活,我想到最近機緣巧合看的一本書——《風雨哈佛路》,以前有很多次機會可以看它,但是自己一直誤以為是成功勵志型書本,年后在外婆家,聽外婆母親扯家常念不幸,然后外婆去房間把這本書拿給了我讓我看看,外婆向我憐惜女主人公的不幸生活。
? ? ? ? 書中并不是寫勵志考哈佛艱苦奮斗的過程,相反,前面85%的內容都未寫到這點。女主人公一步步在通往一無所有的道路上走下去,睡覺在公園中,在馬路旁,去超市偷食物以維持自己生命,就想是山下一株野草,頑強的活著,但是卻放縱自己。
? ? ? ? “隨波逐流總比逆水行舟容易的多啊”當時看到這句話時,自己特別有感觸,因為在平常我們的生活中,隨波逐流的人也是比逆水行舟的人多得多啊。事實上,道理人人都懂,但是經歷過再次看到這些濃縮的話語,刻苦銘心的多。之后就是女主人公的學習之路,在我看來這段描述在書中不到15%的比例,但是卻令我記憶深刻。
? ? ? ? 我不是一個擅長寫書評的人,文筆也不行,而且我也不想在這劇透,但是我強推這本書,也許是它在我迷茫的路上給了我一盞燈,即使亮度不大,但是給予了我勇氣。與此同時,我想說說另外一部作品,余華先生的《活著》。
? ? ? ? 讀起來很是順暢,人們紛紛在這部或者的作品中一一死去。從書中看見了人生悲苦,看見了底層人民的樂觀和堅強,看見了生命的柔韌,看見了命運和歲月那不動聲色的力量。
? ? ? ? 沒有功成名就的結局,沒有驚心動魄的事跡,最終于夕陽西下,老人老牛彎著腰駝著背,忙碌于農活,倚石而憩。
? ? ? ? 僅此而已。
? ? ? ? 生活在作家的筆下搖曳生姿,多種多樣,無不寫實于現實。驚心動魄是生活、功成名就是生活,細水長流平平淡淡亦是生活,一千個人心中亦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大概就是活著的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