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決心日更的第2天
因為想寫,因為喜歡寫,所以我覺得至少日更最初這幾天對于曾經一直拖拉不肯動筆的我而言,并不缺少素材,畢竟自己曾經想寫很多東西,除了學生工作和學習任務除外,大都是因為不知道要寫的東西從何動筆而自己又懶于思考,繼而注意力轉向別處,最后都被擱置了。
如今既已決心好好寫東西,自是要補上曾經被擱置的東西。
但是相比之下,今天,我還是想寫一下關于我們家鄉這邊男女結婚的事情。
作為一個二十歲出頭且一直在外求學的的姑娘而言,我的經歷不夠多,閱歷不夠廣,對于家鄉這邊事情得了解也只是親身經歷+道聽途說的一二,不必想,我寫出的內容自是不夠詳盡。
但是今天,我還是想結合我的同學以及同村小伙伴的經歷說說一二。
關于早婚
1
我的家鄉是在山東西北的小農村,北鄰山東省臨清市煙店鎮。
不知是否有人對此地有所了解。
此前有過媒體曝光當地早婚早育的習俗,不過可能是當時年紀小對此事不上心或者消息閉塞沒有聽到傳聞,只是偶爾聊天聽村里人會說起這件事,關于“30歲當祖父母”消息的真實性也并未進行考證。
但是在那邊年紀比較小的時候就會結婚是真的。以親身經歷為證。
高考結束那一年暑假,沒有課業的束縛,加之為了賺點零花錢。通過村里另一個小伙伴的親戚介紹,我和另外兩個女生一起去了煙店那邊的村子里打工。
不熟悉煙店早婚的人也許會比較了解煙店軸承業發達,那邊家家戶戶都是一個比較小的企業,自然地,那邊打工的機會比較多,也比我們這邊富裕。
我們當時也是在一戶人家打工,除了我們幾個小姑娘,也會有其他工人,大都是附近村子的中年婦女還有老板的家里人。工作期間聊天開玩笑自然是不會被禁止,只要你不耽誤手里的活計就可以。
聊來聊去,大家自然熟絡了起來。說起我們,自然除了學習就是找對象的話題。
關于這兩件事,他們的意見大都是:你們都已經高中畢業了,女孩子家,要那么高的文化做什么,接下來就快點找個對象準備結婚,我們這邊像你們這般年紀的小姑娘差不多都已經結婚了。
對此,我默然。
2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還記得聽同村一起上學的小伙伴說起的事情。小伙伴的姑姑在我們北面的鎮上教初中,她姑姑的班上曾有一個女生和別的男生在一起生活了一段日子,后來被男生嫌棄,不要她了,這個女生就回學校繼續念書,后來在學校生下一子,再接下來的事情,就不清楚了。
畢竟我們不在一個鎮上,加上家里人對消息的封鎖,外人能知道的就更少了。
但是,聽到仍令人唏噓。
還在讀初中的姑娘,最多也就是15、16歲的年紀,自己尚且是個孩子,身體尚未發育完全,竟做出如此之事,讓人心痛。
3
再來說一說身邊人的事。
今年春節剛過,正月初四,我奶奶鄰居家的姑娘出嫁。
最初聽到嬸嬸告訴我這個事情,我有些啞然。
還記得小的時候,嬸嬸經常帶著我去她們家玩耍,那個時候,她真真的只是一個小女孩呀。后來她們一家搬去了北面的鎮上生活,我們自此沒了聯系。
時隔十余年,如今聽到的,竟是她要出嫁的消息。畢竟我還沒有對象(攤手.jpg)
我問嬸嬸她的年紀。
嬸嬸說17。
那一瞬間,我更是驚訝的說不出話。
17歲,若按現在的說法,已經屬于成年人了,但是在我心里,仍是有些難以接受這個年紀就嫁做人婦。
想想自己17歲的時候,偶爾還會在父母面前撒嬌呢,現在17歲的她卻要嫁給一個男人,在花一樣的年紀,承擔著這個年紀本不該承擔的磨難和柴米油鹽。
17歲,剛剛度過幼稚懵懂的時期,就迎來了嫁為人婦的后半生。
婚后,自然地就是懷孕生子,接下來,圍著老公孩子過一輩子。
這樣沒有自我,一眼望到頭的生活想想就讓人絕望,然而在我們這里,最不缺的竟是這樣一撥又一撥、一代又一代后來人,大家爭著搶著,生怕落在了隊伍的后面。
4
這個話題最后一位說到我的同村&同學。
說起來,她大概比我小兩歲,但是我們卻是在一起上學(要怪只能怪她上學早吧),從小學到初中,初中后她就去打工了。
剛開始,大家都還有所聯系。漸漸地,彼此生活的圈子不同,話題不同,關系也就漸漸淡了,也不再聯系。因為她們家和我奶奶家比較近,所以去奶奶家的時候,偶爾會聽到關于她的消息。
某一天,聽到有人說,她在外面和一個男人好了(那時大概是剛初中畢業去工作沒多久,大概也就是17、18歲的樣子),而且年紀大概是和她爸爸差不多大,大概是她家里人嫌她太丟人,不讓她回家。
后來聽到的是她生子的消息。
再后來,聽到她的消息大概是在前年/大前年,那時她已經回家來了,孑然一身。
據說,她和那邊的男人分開了,孩子也不要。要在這邊另找人家嫁了。
沒有結婚證的束縛,再嫁這種事,于她而言,簡單得多。而且是以處女之身出嫁。
上次遇到她,是去年在我們村的廟會上,好像是在給別人做美甲,與她已經多年不聯系,
怎樣打招呼都是突兀,看著她生意挺忙的,我就走過去了。
彼時的她,比上學時的她已略微發胖。
據說,在這個家里,已經有了一個孩子。
有時候,我也真的是蠻佩服她的。
畢竟她都已經結過兩次婚了,而我還沒有好好談一場戀愛。
關于逼婚
新年未到,朋友圈里就傳遍了各種逼婚與被逼婚的的段子。
誠然,對于每一個單身狗來說,過年與逼婚簡直就是神一樣的存在。
想回家過年,卻又不想面對父母對自己婚姻大事的嘮叨。
我這種年紀,在我們家已經屬于大齡(捂臉),在我身邊,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言論“xx,你要是不上學啊,早就結婚了”“xx,你要是現在不上學,上門提親的人能把你們家的門給敲破了”。
講真,真的很慶幸我還在上學,我不要這么早就結婚。
前幾日,與朋友聊天,她向我吐槽她身邊朋友的被逼婚遭遇。
朋友的朋友今年24。
現在家里的形勢是:不訂婚爸媽不讓出門,一出門媽媽就哭一天,爸媽一塊罵。
我告訴朋友,“好好和爸媽溝通,說說自己的想法”
朋友說“爸媽都不聽,堅持認為這么大不結婚就是不行。”
在家里,爸媽一天不吃飯,媽媽哭,爸爸沉默。
我一同村朋友,亦是如此,不訂婚就不讓出去,去年,已經被困在了家里一年。
后來我和媽媽說起此事,媽媽說“24歲怎么了,年齡又沒有很大,出去闖幾年有什么不好,何必非要這么著急結婚”。
嗯,我媽的回答深得吾心。
朋友后來告訴我說:這幾年一直在外面打工,趁著過年的機會,想在家多陪陪父母,待到元宵節再走。
很顯然,她想多了。
媒人天天去家里叨叨,搞得我朋友神煩。
結婚,是一輩子的大事。若要找,總要找一個合乎心意的人一起度過余生吧。
誰不想結婚啊。是啊,誰不想啊。
但是
再急,也不愿遷就不愿妥協;再急,也不敢輕易將就。
關于婚姻
今天想寫這個話題主要還是收到了接下來這個事情的刺激。
晚飯時,媽媽告訴我,“那個xx(也是我的同村&同學之一),不和男方過了”。我被媽媽這突如其來的一句話搞的有點懵,連忙追問細節。
媽媽說,今天晚飯前去奶奶家,聽別人告訴她:xx的老公和公公今天都來接她回家了,但是xx媽媽死活不同意,就在大街上吵了起來,然后xx媽媽讓男方把兩個孩子都帶走了。
關于xx,我記得清楚,我們關系比較要好。初一上學期剛結束,受別人的慫恿就輟學去打工了,最初的幾年,每年過年的時候,我們還會聚聚,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關系就斷了,qq不再聯系,過年也沒見過她,過了幾年,聽說她在外面已經結婚生子,不知為何,她媽媽不讓回家。
就這樣,我已經多年沒有和她聯系。
再次聽到她的消息是去年下半年,聽說她已經回家了。
還聽說,她媽媽不想讓xx和男方好了,主要是因為男方當初并沒有給彩禮錢(我們這邊,通過介紹認識的結婚,會有很多彩禮錢,但是自己在外面帶回來的對象就不作數了,關于彩禮,后面會作介紹。)大概是xx媽媽覺得自己家養閨女不如別人家養閨女劃算了(小的時候,就對xx媽媽這方面有所耳聞),現在拿自家閨女的終身大事來滿足自己對金錢的欲望。
據說,xx媽媽之前已經問男方要過一次錢了。
現在,又來要。
說實話,我非常不理解xx媽媽的做法。
做父母的不都是希望兒女生活幸福嗎,哪有這種硬生生拆散兒女婚姻的父母呢。
自己女兒婚姻幸福,已經育有兩個孩子,這不是最值得高興的事情嗎?
硬生生將一對恩愛夫妻拆散,難過的不還是自己的孩子嗎,何況這種做法于自己也毫無益處。
養閨女,不是賣閨女,怎么可以把自己的孩子置于金錢利益的天平,用金錢剝奪孩子的幸福。
然而,我知道,這種事情在我們這里并不少見。
xx媽媽,并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會這樣做的母親。
以上,親身經歷+道聽途說,與真實情況也許會有出入,但總不會偏差太多,這就是我們這里的結婚現狀,然而我所說的只是這里的極小一部分。關于彩禮的部分,會在后面的時候再作介紹。
2017.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