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搞不清楚文青是怎么回事,也不想當偽文青。大約是不想承認自己是文青的原因。然而,常常會有人覺得我是文青。
我看書,因為我也不太會玩。不會打麻將,不愛在KTV唱歌,不會打游戲,長時間的社交會累。看書看電影還挺讓我舒服的,就像有人曬曬太陽,抽個煙一樣,干嘛貼標簽。文藝的路太長,我看過的書不多,還配不上文青啥的。里爾克,卡夫卡,泰戈爾,村上春樹我也不怎么看。倉央嘉措看了幾首也不耐煩。不崇拜去西藏,因為不覺得去了能洗滌靈魂。喝咖啡是為了提神,喜歡麻的衣服是便宜又涼快,寫字是為了吐槽,聽音樂是覺得好聽舒服。戴珠子是正好男朋友送了一串。跟潮流完全沒關系。這是我自己的事,莫名躺槍。拍照不愛加濾鏡,不愛修圖,這大概是我跟其他人的區別之一了。
我們常常慣于給別人貼標簽,以便簡單粗暴直接的認識對方。認識對方并不是重點,重點是要確認自己是力挺或者反對。
這樣的事其實挺恐怖的。人性是復雜的,大部分人都是處于復雜的中間狀態,各人有各人的過去,現在,未來。以一直并不了解的視角粗暴的評價別人真的很粗魯。不管有人是為了顯示自己牛b,有人事不關己的調侃,有人出自惡意的批判。總之,都是對待世界不溫柔的方式。
因為了解,所以理解,進而包容。
我對蔣方舟的態度很復雜。作為當年鋪天蓋地報紙雜志書記的宣傳,哈佛女孩,蔣方舟,韓寒。誰不羨慕呢?大概也有一點點嫉妒蔣方舟,也會因為她的才華欣賞她。對她有的觀點極為不贊成,時時警醒自己,不要出于嫉妒對她做不客觀的評價。
她說她覺得文青的世界觀是有點扭曲的,跟自己(蔣方舟)不一樣的。像一個精神病人以為非要以為你和他的世界是一樣的。(她自己非常討厭)。文青是因為沒有其他的成就又想保護自己的尊嚴的。
我很討厭她這么說,一棍子打死一船人的粗暴。坦白說,是有一些人高不成低不就用文藝來把自己和別人劃分開來。孔乙己,像孔乙己一樣。可是,我看到的是,我們的社會對于人的簡單粗暴的評價,要么當官掙錢,要么變成庸庸碌碌的普通人。可是孔乙己們,還有理想,還有文藝,于是就成為前兩者嘲笑的對象。憑什么把嘲諷別人當做顯示自己價值,讓自己顯得高人一等,不那么可憐的方式?眾生皆苦,誰都逃脫不掉!用這種方式裝b的人,同樣是loser,同樣可憐。人在什么情況下非要強調尊嚴?是因為受到歧視,受到污蔑,這已經很可憐,很糟糕了。官員,商人,普通人,人人都有強調尊嚴的時候。
對于孔乙己們,也許追求文藝喜歡看書,沒什么錯。他們需要做的是如何把知識利用好,讓自己好好工作,創造價值。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真的很重要。蔣方舟說自己也算文青,除了文藝,沒有其他謀生手段。她這樣說,我覺得她沒那么討厭,還算實話實說。
如果,要被劃分標簽被別人加以調侃,嘲笑,誰都逃不掉。
希望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溫情,不要互相攻擊,互相傷害了。文青被誤解的太多,被歧視污蔑的太多,我忍不住說幾句話。就是一些愛看書的人,愛文藝的人,這只是一種現象,不提倡,也不批判,寬容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