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產(LP)的本質和應用案例
內容提要:精益生產是在總結流水線生產和豐田生產方式而創立的生產理論,它將生產理論簡化到了新的理論高度,總結出了精益五原則,對精益生產的推廣起到了重要作用,越簡單有效的方法越容易普及。精益生產的主要目標還是增加產出速度,同時也兼顧降低成本。精益生產以以價值流分析作為工具,跟蹤價值的產生過程,刪除不必要的環節,從而縮短生產周期并降低成本。精益生產以空間或者庫存作為緩沖,來防止工序的過量生產,從而保證系統的產出速度。
精益生產(Lean Production,簡稱LP)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數位國際汽車計劃組織的專家對日本“豐田JIT(Just In Time)生產方式”的研究而命名的生產方法。精益生產有五個原則,分別為價值、價值流、流動、拉動和盡善盡美(如圖6-64所示)。
精益生產的5個原則:
1)價值:精確的定義特定產品的價值。
2)價值流:識別出每種產品的價值流。
3)流動:使價值不斷流動。
4)拉動:讓顧客從生產方面拉動價值。
5)盡善盡美:永遠的追求盡善盡美(如圖6-65所示)。
如何通過廣義動量定理和系統思考來分析精益生產的5個原則呢?廣義動量定理用來分析如何產生和增加成果,系統思考用來分析各種因素的交互影響。這兩種方法改如何使用呢?
1)價值:精確的定義特定產品的價值(如圖6-66所示)。
定義價值就是定義顧客所需要的產品質量m,這是生產出的產品需要達到的目標。從廣義動量定理的角度說,定義價值就是定義廣義動量定理Fαt=nmV成果nmV中的m,指出了主體通過力量F、方法α、時間t和力量的作用點而要達到的目標。
2)價值流:識別出每種產品的價值流(如圖6-67所示)。
圖6-67價值流
價值流是產生價值m的過程,價值從原始價值m1增值到m2,從m2增值到mi,經過多個增值過程,最后增值到目標價值m。而從原始價值m1,最后增值到目標價值m的過程就是價值流。也就是廣義動量定理的過程市場Fαt,不能產生價值m的過程應該減少到最小,這一點和工業工程中介紹減少動作動作路程的道理是相同的。減少不必要的步驟可以加快產品的產出速度而提高產出量,也可以減少占用時間,人力和物料等的成本,這和TPS中所說的“消除一切浪費”的思想是相同的。
3)流動:使價值不斷流動(如圖6-68所示)。
增加流動速度可以增加產出成果。從廣義動量定理Fαt=nmV的角度說,速度V越大,成果nmV越大。每一個增加價值的過程也是廣義動量定理增加成果的過程,沒有過程四要素力量F,方法α,時間t和作用點,成果不可能發生變化。從TOC制約理論的角度說,系統的產出由瓶頸決定,瓶頸的速度決定了系統的產出速度,而當局部速度大于瓶頸速度時,并不能增加系統的產出,反而會增加庫存而掩蓋問題。那么是誰決定系統產出速度的上限呢?是客戶的需求速度,超過客戶需求的產出速度只能產生庫存。在豐田生產方式和精益生產中,如何處理局部速度高于瓶頸速度的地方呢?它們通過多能工和快速換模來實現人和設備的富余被使用,因為從TPS和精益生產的角度說,超出功能需求的能力而不被使用就是浪費,不符合精益的思想。人超出的工作能力和時間可以用來做其他的事情,這是多能工的精髓;而設備超出的能力也可以加工其他零件,通過快速換模來減少時間轉換的損失。所以在TPS和精益生產中,通過使個生產單元的速度V相等來平衡產能,從而使產出最大化。每一個生產單元表示價值的增值過程,然后通過箭頭的方向將物流流動到下一個生產單元。
4)拉動:讓顧客從生產方面拉動價值(如圖6-69所示)。
讓顧客拉動價值是為了指導生產客戶馬上需要的產品,而不是客戶不需要的產品,這樣可以減少庫存,從而減少負債,增加系統的有效產出。物流是從上一個生產單元流到下一個生產單元,而從下一個單元取走上一個單元的零部件后,信息流從下一個單元反饋到上一個單元,反饋的信息包括取走器件的型號和數量等,這一個信息就是指導上一個單元生產同樣數量的此型號產品,從而形成了價值的拉動而不是推動過程。按照精益生產的思想,它融合了豐田管理方式和流水線的精髓,在能創造連續流的地方就使用流動原則,這是流水線的思想,在不能流動的地方就在這道工序前增加超市庫存,也是是庫存緩沖,來保證下游的流動(如圖6-70所示)。
每個生產單元均可以通過上圖的負反饋過程表示,每一個單元對于每一種產品都有一個目標庫存量,當剩余庫存量小于目標庫存量時開始生產;當剩余庫存量等于目標庫存量時停止生產,這樣既可以保證整條生產流程的速度一致,也可以防止過量生產產生負債和擾亂生產秩序。目標生產量=目標庫存量-剩余庫存量=目標庫存量-(原庫存量-下道工序取走的量)=目標庫存量-原庫存量+下道工序取走的量,如果原庫存量與目標庫存量相等,那么生產的數量就是下道工序取走的量。單件流不一定是使系統產出最快的方法,有時經濟批量比單件流使系統的產出更快,這一點會在后邊進行分析。
5)盡善盡美:永遠的追求盡善盡美(如圖6-71所示)。
盡善盡美是不斷的優化上述四個過程,使成果nmV越來越大。通過減少目標庫存,庫存量減少,阻礙流動的問題就會向石頭一樣露出水面,消除這些阻礙流動的因素,就像移走了河流中減緩水流速度的石頭,流動的速度會加快,產出成果nmV會增加。不斷的減少目標庫存和優化上述四個過程,使成果nmV越來越大。
德國保時捷公司在董事長魏德卿的領導下,引入精益生產,使保時捷成為世界最賺錢的汽車公司。
精益生產發展了TPS思想,在《學習觀察:通過價值流圖創造價值、消除浪費》提出的圖析不是每個生產環節都需要使用看板來完成負反饋環,精益思想將TPS進行了簡化,實施的方法也簡化,使其實施更容易,且結果更好。
此處引用《學習觀察:通過價值流圖創造價值、消除浪費》書中的一個例子,并簡要進行講解。
例子:
阿克米沖壓公司為汽車裝配廠生產鋼制轉向管柱支架,該產品分為方向盤左側、右側兩種類型,成品發往國家大道汽車裝配廠。
顧客需求:每月18400件,其中:左側轉向支架12000件,右側轉向支架6400件。顧客工廠每天按照兩班運轉;每個貨盤中有20件產品,一個貨箱最多可以放10個貨盤,顧客以貨盤為單位訂貨。每天用卡車向顧客發一次貨。
阿克米工廠數據
工作時間:每月工作日20天,所有生產部門每天兩班,每班8小時,必要時可以加班,每班有2個10分鐘休息,在休期間,手動機停止工作,午餐不計入工作時間。
生產工序:該產品的工序包括沖壓、點焊1工位、點焊2工位、裝配1工位、裝配2工位和發運。
根據客戶和阿克米公司的情況繪制價值流現狀圖(如圖6-72所示):
通過對客戶需求,供應商情況和企業的自身情況繪制出企業的價值流現狀圖(如圖6-73所示)。
通過精益價值流的分析,繪制出價值流的未來圖。從圖中可以看出生產交付期從23.6天縮短到5天。此工程的未來價值流圖包含3個負反饋,包括供應商環,沖壓環和定拍環。每一個拉動系統的超市都對應著一個負反饋環(如圖6-74所示)。
以精益思想的5個原則來分析這個例子,
1)定義什么是價值。
也就是質量m,價值為生產的左右管柱支架。數量n為12000件左側,6400件右側,速度V為60秒/件(18400件/20天/2班=460件/班,27600秒(每班可用工作時間)/460件=60秒/件)。所以每天要產生的廣義動量nmV為920件*管柱支架質量*60秒/件(其中920件中包含600件左側支架和320件右側之間)。
2)分析價值流。
收到供應商的鋼材后,經過阿克米公司的沖壓,點焊1,點焊2,裝配1,裝配2的這5道加工工序后,變成成品,然后發運到客戶公司,這5道工序就是價值流,即價值的形成過程。每一道工序的數據情況在相對應的加工工序下進行了標明。
3)流動
通過分析,沖壓時間為1秒,與節拍時間相差太大,不宜引入連續流。而兩個焊接和兩個裝配的時間與節拍時間接近,可以引入連續流(如圖6-75所示)。裝配和點焊的總時間為187秒,而節拍時間為60秒,這樣就需要3.12人來完成裝配和點焊的工作,當前的4人有些浪費,通過工藝改良,將每個工人的單位工作時間減少到55秒,三人總時間為165秒,小于180秒(如圖6-76所示)。
4)拉動
在不能引入連續流的地方使用超市,在沖壓工序前有卷材超市,用于保證沖壓工序有合適的工作庫存緩沖,在沖壓工序后有超市,用于保證焊接+裝配工序的正常工作,在焊接+裝配工序后有成品超市,用于保證有合適的發運緩沖,超市的作用和福特的空間緩沖,高德拉特的時間緩沖作用是相同的,保證下道工序不挨餓,可以正常工作,超市的大小取決于現場的墨菲效應和節拍等,超市的庫存量不宜過大,過大則在制品過多,易造成生產混亂,并且庫存是負債,需要減少;庫存也不宜過少,過少的話,一旦發生墨菲效應,下道工序就馬上停工,影響系統的總產出。超市是一個負反饋系統,輸入的大小為超市的目標庫存大小,而生產的目標是偏差庫存,偏差庫存=目標庫存-實際庫存(如圖6-77所示)。
5)盡善盡美
減少各道工序的換模時間,增加開機率到100%,可以減少生產總時間,這一點作者將在‘經濟批量與單件流’的章節中進行論述。通過均衡生產,降低庫存量,縮短交貨期。各道工序的都可以通過不斷改善,從而縮短交貨期。
精益價值流圖析中,使用反E來表示超市,與TPS的拉動系統功能是相同的;而先入先出的管道與福特流水線的空間緩沖道理相同,管道有大小容量的限制,達到限制時,停止生產,是負反饋系統。在某些情況下,超市并不適用,比如顧客定制的產品、保質期短的材料,或者很少用的昂貴零件等,就可以使用管道代替超市。精益價值流圖使精益生產更容易理解和實施(如圖6-78所示)。
精益生產適用條件:產品多樣,需求較小但穩定的產品。
摘自《可以量化的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