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目的與概論——《可以量化的管理學》

? ? ? ? ? ? ? ? ? ? ? ? ? ? ? ? ? ? ? ? 管理學目的與概論——《可以量化的管理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廣宇

第四章管理學目的與概論

以廣義動量定理Fαt=MV和系統思考來分析主要的管理學理論,管理學的目的是成果最大化,其本質是廣義動量MV的產生。管理學的基本原則是:增加和集中力量F,選擇合適的方向α與合適的作用點,增加有效的工作時間t,在局部形成對比優勢,使成果MV逐漸擴大。通過負反饋的層級式結構,使用目標與結果的偏差來指導何時產生什么樣的成果,使系統的產出最大化。

4.1管理學的目的

管理學家德魯克說:“企業的宗旨只有一種恰當的定義:那就是創造顧客。”企業的宗旨是創造顧客,企業通過產生產品或服務并且將服務出售給消費者進而產生顧客。從廣義動量定理Fαt=MV的角度說,企業的本質是產生成果MV,而管理學是指導企業如何產生成果的。

企業通過產生產品或服務而創造顧客,進而促使社會物質財富最大化。

4.2管理學概述

在管理學理論中,以廣義動量定理Fαt=MV和系統思考來分析主要的管理學理論,管理學的目的是成果最大化,其本質是廣義動量MV的產生。管理學的基本原則是:增加和集中力量F,選擇合適的方向α與合適的作用點,增加有效的工作時間t,在局部形成對比優勢,使成果MV逐漸擴大。通過負反饋的層級式結構,使用目標與結果的偏差來指導何時產生什么樣的成果,使系統的產出最大化。

企業和管理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類的進化,即為了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企業的直接目的是利潤最大化,企業只有滿足顧客的需求才能創造利潤,滿足客戶需求而創造利潤的過程就是在增加社會的物質財富,進而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每一個企業都有自身的使命,利用自身的專長來創造物質財富。利潤是考量企業有效性的一種指標,大部分時候是和社會的發展正相關的。一旦企業超越了生存的危機,就應該進化去重視社會貢獻,而不只是關注于利潤。

《可以量化的管理學》中將主要的管理學理論進行了歸類分析(如圖4-1所示)。



圖4-1《可以量化的管理學》主要內容

作者根據各管理理論強調的重點,通過廣義動量定理與系統思考對管理理論進行了分類和分析。

1)基礎派,彼得?德魯克的理論是管理學的基礎理論,企業的宗旨是創造顧客,企業的兩項職能是創新和營銷。這和經濟學上的專業化與分工合作有異曲同工之妙,創新和專業化都能增加有效產出,市場營銷和分工合作都可以增加交易量。

在德魯克對企業的論述中,企業的宗旨是創造顧客,所以企業只有創新和市場營銷兩項基本職能。創新和市場營銷都是為了創造顧客,創新增加了消費者盈余,從而增加銷售量,市場營銷增加了消費者盈余轉化率,從而增加銷售量,二者的目的都是為了創造顧客(如圖4-2所示)。


圖4-2需求定律框圖

在目標管理和自我控制中,目標管理和自我控制是一個負反饋模型,有了目標管理,才能集中自己的力量,資源和時間向完成這個目標的方向努力,而沒有目標的話,那么這些力量,資源和時間就沒有方向,不會有什么成果。在有了目標之后,向目標方向努力會產生成果,而成果和目標之間會有偏差,通過自我控制來調整自己的力量,資源和時間,而不是別人的命令,來使得結果和目標相同,這就是控制理論中的負反饋模型,通過目標與結果之間的偏差調整輸出,使得結果和目標相同(如圖4-3所示)。


圖4-3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

2)力量派F,以托夫勒的《權利的轉移》,貝克爾的人力資本,哈默爾的核心競爭力和科特的領導力為代表。力量派的核心是不同的力量產生的成果不同,核心力量產生核心成果,增加力量可以增加成果,其本質是改變廣義動量定理Fαt=MV中的力量F,就可以改變成果MV。

托夫勒的《權利的轉移》論述了力量F的屬性和分類,人類的終極力量有暴力、財富和知識三種。暴力又分為體力和武力兩種,暴力是低質量的力量,財富是中等質量的力量,知識是高等質量的力量。三種力量可以相互轉化。暴力創造了農業時代,財富創造了工業時代,知識創造了信息時代(如圖4-4所示)。


圖4-4三種終極力量對應的時代

貝克爾的《人力資本》論述了增加人類的能力F,可以增加成果,人力資本投資的增加可以使經濟增長加快。教育和培訓是增加人力資本的主要手段,它們增加了人類自身的能力,相當于增加了廣義動量定理中的F,所以成果可以隨著人力資本的增加而增加(如圖4-5所示)。


圖4-5人力資本的增加

哈默爾的核心競爭力論述了不同力量F對成果的貢獻不同,核心力量對成果的貢獻最大,是產生成果的關鍵因素。有力量才會有成果,沒有力量就沒有成果。這和物理學中力量是改變運動狀態的唯一原因類同。不同種類的力量產生的成果不同,核心力量產生核心成果(如圖4-6所示)。


圖4-6核心競爭力

科特的領導力論述了領導與管理的不同,管理的職能是處理復雜的事物,而領導是處理變革;管理通過原有的層級結構完成復雜的任務,而領導是建立新的層級結構完成新的戰略目標(如表4-1所示)。


表4-1管理與領導的對比

3)方向派α,以西蒙的管理決策理論,波特的《競爭戰略》和企業戰略為代表。方向派的核心是選擇合適的方向可以增加成果,其本質是改變廣義動量定理Fαt=MV中的方向α,就可以改變成果MV。

西蒙給出了管理就是決策的著名論斷并建立了系統的管理決策理論,決策就是選擇合適的方向α,組織通過權威、溝通、培訓、效率和認同使個人的行為與組織的總體模式相符。

波特的《競爭戰略》提出了總成本領先,差異化和專一化三大戰略方向α。戰略是一個企業長期努力的方向,其他目標應該符合戰略以保證戰略的順利完成。

企業戰略總結出31種戰略,分別為:力量最大化戰略,歧異化戰略,聚焦戰略,競時戰略,數量戰略,競質戰略,競速戰略,空間戰略,學習戰略,創新戰略,合作戰略,交易戰略,競爭戰略,協同戰略,正反饋戰略,負反饋戰略,信息優勢戰略,消費者利益最大化戰略,價格戰略,營銷戰略,銷售量最大化戰略,成本最小化戰略,渠道戰略,創造需求戰略,攻敵弱點戰略,對手競爭力最小化戰略,消耗戰戰略,進攻戰略,防守戰略,側翼戰戰略和游擊戰戰略。

4)作用點派:以聚焦理論,特勞特的定位理論,高德拉特的TOC制約理論和克里斯坦森的破壞性創新理論為代表。作用點派的核心是選擇合適的作用點可以增加成果,其本質是改變廣義動量定理Fαt=MV中的作用點,就可以改變成果MV。

聚焦理論論述了縮小力量的作用點,就可以增加該點上的效果。聚焦戰略就是縮小力量的作用點,從而使力量在此作用點上的成果增加(如圖4-7所示)。


圖4-7凸透鏡聚焦陽光點燃火柴

特勞特的定位理論論述了選擇合適的營銷作用點,就可以增加產品的銷量。定位理論來自于《戰爭論》四原則的第二條原則:盡可能集中兵力在準備作決定性打擊的點上。決定性的作用點產生的成果最大,所以定位就是選擇產生最大成果的作用點。定位的本質就是集中力量打擊影響銷量的決定點。定位有四步驟和八方法,四步驟包括1.分析行業,2.區隔定位,3.支持力量和4.傳播應用。八方法包括搶占、搭車、代替、補充、僵化、擴充、細分和打散,也就是占搭替補,僵擴分散(如圖4-8所示)。


圖4-8定位四步驟和八方法

高德拉特的TOC制約理論論述了系統的瓶頸決定系統的產出,將力量作用于瓶頸這個作用點,可以產生最大的系統產出(如圖4-9所示)。


圖4-9木桶理論

克里斯坦森的破壞性創新理論論述了消費者的需求有上限,消費者的需求焦點會隨著產品的發展而從功能性到可靠性,到便利性,最后將焦點轉移到價格上。克萊頓?克里斯坦森(Clayton M. Christensen)所創造的破壞性創新就是指消費者需求焦點的轉移,最開始成功的企業是商品功能最好的企業,但隨著商品功能的發展超過了主流消費者的需求時,功能的進步不會再成為消費者選擇的重點,消費者的需求焦點開始向可靠性,便利性和價格轉移,而此時破壞性的創新恰以更可靠,更便利或更便宜的商品出現,滿足了消費者需求的轉移,從而打敗了在功能研發上最強的企業。比如DELL打敗IBM(如圖4-10所示)。


圖4-10破壞性創新

5)時間派t:以柳比歇夫的時間管理,德魯克的時間管理,科維的時間管理和番茄工作法時間管理為代表。時間派的核心是增加有效工作時間可以增加成果,其本質是改變廣義動量定理Fαt=MV中的時間t,就可以改變成果MV。四種時間管理均是通過減少時間浪費,增加有效工作時間t,從而使成果增加。

柳比歇夫時間管理法就是要記錄時間、分析時間、消除時間浪費、重新安排自己的時間,是個人時間定量管理的方法。

德魯克時間管理法是記錄時間,杜絕浪費,集中時間和集中精力。記錄時間,然后就可以分析浪費情況,從而有效利用時間;而集中時間和精力則相當于聚焦,產生的成果增加。

時間有2個重要屬性,分別是長短和時刻。科維的時間四象限管理法是將時間的時刻這個屬性和事情的重要程度屬性相結合的矩陣分析方法。同一件事情做得時刻不同,產生的成果不同。不同的事情相同時刻做而產生的成果也不同。不同的做事次序產生的成果不同,為了讓產生的成果最大化,就產生了一個四象限的做事次序,順序為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如圖4-11所示)。


圖4-11四象限時間管理

番茄工作法劃分工作和休息時間,將時間劃分為小塊,有利于提高工作和休息的效率,提高時間的感知和掌控(如表4-2所示)。


表4-2番茄工作法流程的5個階段

帕金森定律是一個關于論述時間是如何被浪費的。帕金森定律表明:只要還有時間,工作就會不斷擴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時間。換一種說法是:工作總是會拖到最后一刻才會被完成。

6)數量派n,以泰勒的作業研究和吉爾布雷斯夫婦的動作研究的工業工程為代表。數量派的核心是通過作業和動作研究可以增加產出數量,其本質是改變廣義動量定理Fαt=MV中的數量n,就可以改變成果nmV。

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的四要素為:形成一門真正的科學,科學的選擇工人,對工人進行教育和培訓,管理者與工人之間親密友好的合作。科學原理就是形成最佳的工作方法α,選擇合適的工人F,進行教育和培訓(增加F),通過合理的工作和休息的時間t安排(防止疲勞),完成最大的產出MV。管理者對工人的產出有影響(系統思考),增加合作可以增加管理者和工人組成系統的產出量。

弗蘭克?吉爾布雷斯的理論包括時間研究和動作研究。時間研究就是研究在一定時間內合理的作業量,即定額,是一種定量管理。動作研究是將動作分解為最小單位,研究各種工作所需要的最少動作組合,消除無用動作,增加產出數量。可以通過動作改善ECRS四工具對動作進行改善。ECRS分析法是工業工程學中程序分析的四大原則,用于對生產工序進行優化,以減少不必要的工序,達到更高的生產效率(如圖4-12所示)。


圖4-12錫焊作業的改善

7)質量派m,以戴明的14要點,朱蘭的質量三部曲,克勞斯比的零缺陷和六西格瑪為代表。質量派的核心是通過質量管理可以增加產出的質量,其本質是改變廣義動量定理Fαt=MV中的質量m,就可以改變成果nmV。戴明的14要點,朱蘭的質量三部曲,克勞斯比的零缺陷和六西格瑪通過系統的質量管理方法來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m,從而使成果增加。

戴明是一個質量管理專家,他提出了戴明十四要點和PDCA環。PDCA包括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和Action(糾正),PDCA循環就它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質量管理,并且循環不止地進行下去的科學程序(如圖4-13所示)。


圖4-13 PDCA環的系統思考圖

約瑟夫?M?朱蘭(Joseph M. Juran)博士是舉世公認的現代質量管理的領軍人物。他的“質量計劃、質量控制和質量改進”被稱為“朱蘭三部曲”。

質量管理大師菲利浦?克勞士比是零缺陷之父,提出了第一次就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

6σ管理是通過減少波動、不斷創新、質量缺陷達到或逼近百萬分之三點四的質量水平,以實現顧客滿意和最大收益的系統科學。六西格瑪的實施過程是DMAIC,從系統思考的角度說,DMAIC是一個負反饋模型(如圖4-14所示)。


圖4-14 DMAIC循環

8)速度派V,以福特的流水線生產,大野耐一的豐田生產方式,精益生產和高德拉特的TOC制約理論為代表。速度派的核心是通過負反饋等方式可以增加系統的產出速度,其本質是改變廣義動量定理Fαt=MV中的速度V,就可以改變成果MV。四種生產理論的首要目標都是增加系統的產出速度V并通過多個負反饋的來實現這個目標。四種理論設定負反饋的目標來達到防止過量生產,并保證多個負反饋環的物流和信息流的連續。流水線通過空間做緩沖,豐田生產方式和精益生產通過庫存做緩沖,TOC制約理論通過時間做緩沖。四種生產方法通過目標緩沖與實際緩沖的偏差指導生產,當實際緩沖小于目標緩沖時,開始生產;當實際緩沖等于目標緩沖時,停止生產。過量生產會產生庫存,庫存是負債,占用資源和時間,并且會使系統由于產品過多而導致管理和生產的混亂,降低系統的產出速度。過少的目標緩沖會使系統遇到突發情況時導致下道工序無料可以生產,降低系統的產出速度(如圖4-15所示)。


圖4-15世界三大生產理論之間的關系

流水線生產是一個連續的生產過程,它按照工序流程連續生產來增加產出的速度。流水線生產開創了工業生產理論的先河,它以增加產出速度為目標,以工序之間的空間作為緩沖,當空間被填滿后就停止生產來預防局部效率,從而增加產線的產出速度(如圖4-16所示)。


圖4-16流水線系統框圖

豐田生產方式受到流水線生產的啟發,又吸收了工業工程的精髓而創立,所以豐田生產方式既可以通過流水線的精髓而提高生產速度,又可以因為工業工程而降低成本。豐田生產方式通過使用庫存緩沖來代替流水線的空間緩沖,以及快速換模這兩點來解決產品小批量而多樣化的需求。庫存是負債,因為需求是小批量的,所以大庫存是不經濟的,所以使用少量庫存緩沖代替大的空間緩沖。由于需求多樣,所以需要設備的快速換模和多能工在不同產品生產之間快速切換,從而縮短每種產品的生產周期(如圖4-17所示)。


圖4-17豐田的一道工序框圖

精益生產是在總結流水線生產和豐田生產方式而創立的生產理論,它將生產理論簡化到了新的理論高度,總結出了精益五原則,對精益生產的推廣起到了重要作用,越簡單有效的方法越容易普及。精益生產的主要目標還是增加產出速度,同時也兼顧降低成本。精益生產以以價值流分析作為工具,跟蹤價值的產生過程,刪除不必要的環節,從而縮短生產周期并降低成本。精益生產以空間或者庫存作為緩沖,來防止工序的過量生產,從而保證系統的產出速度(如圖4-18所示)。


圖4-18精益生產五原則

TOC制約理論是總結流水線生產和豐田生產方式而創立的生產理論,它通過時間緩沖代替流水線的空間緩沖和豐田生產方式的庫存緩沖,來達到保證系統產出速度的目標。TOC制約理論指出了瓶頸的產出速度決定系統的產出速度,通過聚焦五步驟來改善瓶頸的產出速度,從而增加了系統的產出速度(如圖4-19所示)。


圖4-19 TOC聚焦五步驟

流水線生產,豐田生產方式(精益生產)和TOC制約理論的主要目標都是加快流動,三種生產理論通過系統思考的負反饋來指導生產,防止過量生產,通過不同的緩沖方式來防止墨菲效應,使系統產出最大化。三種生產理論與工業工程相結合,這三種理論負責指導如何產生成果,而工業工程負責產生成果。生產理論也均強調不斷的完善來增加系統的產出,TPS稱之為改善,精益生產稱之為盡善盡美,TOC稱之為回頭防止惰性(如圖4-20所示)。


圖4-20工序總用時

在系統思考上,彼得?圣吉通過《第五項修煉》將控制理論的負反饋和正反饋引入管理學。負反饋系統中目標與反饋信號的符號相反,系統通過目標與反饋的偏差量來控制產出。正反饋系統中目標與反饋信號的符號相同,反饋和目標相加導致系統的產出持續增加(如圖4-21所示)。


圖4-21口口相傳的正反饋框圖

9)負反饋派,在負反饋模型上,包括德魯克的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西蒙的組織均衡,戴明的PDCA環和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經營。

目標管理可以使管理者調整自己的投入從而影響產出,而自我控制在于通過實際與目標之間的偏差來調整投入的程度,最終達到目標。目標管理和自我控制使得命令式的管理模式變為自主式的管理模式,細分了控制的層級機構,從而更加快速和準確的響應現實的變化,使系統的產出增加。

西蒙的組織均衡是一個負反饋模型,組織通過目標與結果的偏差,使用權威,溝通,培訓,效率和認同這5種方式來影響成員的行為使其符合組織目標,完成組織均衡的負反饋。

戴明的PDCA循環是一個負反饋模型,通過制定目標計劃,執行計劃,檢查反饋執行結果,然后通過結果和目標計劃作比較得到偏差,通過修正偏差來指導新的執行,不斷循環,最終是結果和目標一致。

阿米巴經營的本質是系統思考的負反饋模型,是趨于穩定的。多個負反饋模型組合成阿米巴的層級結構,從而突破集權管理的極限。阿米巴追求的目標是單位時間附加值最大化,這和世界三大生產理論的產出速度最大化類同。單位時間附加值I=(生產總值E-扣除額F)/總時間H,即I=(E-F)/H,通過增加生產總值,減少扣除額和時間,就可以使單位時間附加值最大化。阿米巴通過實際產出與目標值之間的偏差來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促使產出最大化(如圖4-22所示)。


圖4-22阿米巴單元

10)正反饋派,在正反饋模型上,包括《圣經》中的馬太效應,比爾?蓋茨的正反饋理論,巴菲特的滾雪球理論,喬布斯的平臺理論和索羅斯的反身理論。

馬太效應是圣經力的一則寓言,用來闡述一旦獲得一點優勢,這個優勢就會不斷擴大,取得的成果也會越來越大,是一種正反饋現象。

比爾蓋茨在《未來之路》中介紹了他是如何通過正反饋理論打敗所有競爭對手,使微軟系統成為行業標準的。微軟系統的低價策略使得比其他競爭對手賣出更多產品,而賣出的產品多,給他做兼容軟件的廠家就多,從而增加了微軟系統的影響,進而促進更多人購買微軟系統,形成正反饋效應(如圖4-23所示)。


圖4-23比爾·蓋茨的正反饋模型

巴菲特的滾雪球理論是一個正反饋效應,他將源源不斷的資金流投入股票市場,而他所投資的股票的公司都是經過他嚴格篩選的,具有增長潛力的。這樣投入的資金會有較大的增值,然后他再將增值的資金再次投入較高成長公司的股票,從而利用正反饋,賺到巨大財富(如圖4-24所示)。


圖4-24巴菲特的滾雪球模型

喬布斯的平臺理論是一個正反饋模型,蘋果平臺上提供的歌曲,電影和軟件等越多,蘋果的硬件產品就越有價值,購買的人就越多;而購買硬件的人越多,蘋果平臺的價值就越大,給蘋果平臺提供歌曲,電影和軟件等就越有價值,從而形成蘋果產品和平臺銷量相互促進的正反饋(如圖4-25所示)。


圖4-25喬布斯的平臺模型

索羅斯的反身理論是一個正反饋模型,索羅斯使用反身理論,狙擊英格蘭銀行,引發亞洲金融危機,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投機大師。主流預期是投機者購買的合外力,合外力決定了金融產品的價格漲跌,而金融產品價格的漲跌又影響主流預期,二者相互加強,形成正反饋效應(如圖4-26所示)。


4-26索羅斯的反身理論模2

在系統分析中,分別論述了利潤與企業目標,創新與企業家精神,價格和總利潤分析,營銷與推銷,價格戰,專業化與多樣化,情報決策和未來的商業模式。

在利潤與企業目標中,企業的目標促進社會的發展,利潤這是衡量企業效能的指標。

在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中,創新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沒有創新,社會最終就會停止發展。群體之間的創新有助于產生協同性,從而加快創新。八個天才的叛逆,蘋果的群體創新,PayPal黑幫和維也納精神分析小組的創新和企業家精神是可以學習和互相促進而產生。環境對個人發展的影響很重要,好的環境會讓人們之間互相學習,合作及競爭,思想碰撞會產生新的想法(如圖4-27所示)。


圖4-27八個天才的叛逆

在價格和總利潤中,總利潤等于單位產品利潤乘以銷售量。降低產品的價格,會增加銷售量,進而影響總利潤;但是降低產品價格,會降低單位產品利潤,進而影響總利潤。所以必定存在一個最優價格點,使得單位產品利潤和價格均衡,從而使銷售總利潤最大化(如圖4-28所示)。


圖4-28價格和總利潤圖形

在營銷和推銷中,營銷和推銷可以增加產品的銷售量,進而增加總利潤。營銷輻射受眾廣,單位受眾打擊力度小,單位成本和收益較低,但總的銷量大。推銷輻射受眾小,單位受眾打擊力度大,單位成本和收益高,總銷量小。大眾產品適于營銷,特殊產品適于推銷。

在價格戰中,價格戰可以提高本產品的銷售量,但是單位產品的利潤減少,總利潤可能增加或者減少。惡性價格戰只能使總利潤減少(如圖4-29所示)。


圖4-29價格戰框圖

在專業化和多樣化中,專業化通過將力量聚焦于某個領域,類似于凸透鏡引燃火柴,來提高這個領域的產出,但是其他領域的產出為0;多樣化通過分散力量于不同的領域,雖然每個領域比只聚焦這個領域獲得的成果少,但是總成果不一定比專業化小。

在情報與決策中,情報是決策的基礎,決策在組織的管理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情報決定了管理的成果。

在未來的商業模式中,未來的商業模式包含兩個,下一個商業模式是免費,再下一個商業模式是消費者盈余最大化。

在五種手段和管理學中,學習,創新,合作,交易和競爭五種手段在管理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可以增加管理學的成果。

管理學的本質是廣義動量的產生,基于正義基礎上的自利行為可以使人類的物質財富最大化,從而促進人類種群的整體進化。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