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駝玲
今天剽悍晨讀, 給大家分享的書叫《刻意練習》。心理學家艾利克森通過研究多個領域的大師,總結出了強化技能的通用方法:刻意練習。
每每在勵志的視頻里看到主人公通過艱苦而又長久的刻意練習,最終取得了人生的輝煌的時候,就為之感動不已,甚至在主角被鮮花掌聲包圍而熱淚盈框時,自己也跟著潸然淚下。
但轉過身去,這些主角就被我們當成了特例。殊不知,任何人,無論是哪個行業、哪個領域,都能用 刻意練習方法的方法提升自己的能力,實現人生價值。
從今天的導圖看出,晨讀為我們從書里精選了3個重點,分別是情境中練習、走出舒適區和保持動力。
情境中練習
看完這個要點,讓我想起了中學時期, 一位數學老師給我們講的一個關于他自己學生時代的勵志故事。
他有一個非常好的朋友,也是同桌,兩個人成績差不多,屬于班里的中等生。但這些都不是最關鍵的。最重要的是他們兩個都能向優秀的同學看齊,并組成了學習二人組。
每天放學了,倆人在一起做作業,討論難題,互背單詞;周末一起去書店看書,看完之后互訴感想,交流思想;連玩都要切磋更好的方法,比如羽毛球 、乒乓球打好需要怎樣的技巧.....
那會班級少,他們很幸運地用這種學習方法一直到高中。后來,倆人都成了班里的優等生,以優異的成績雙雙考取了師范大學。現在一個教數學,一個教英語。
老師和他的朋友是幸運的,因為他們志同道合,又懂得相互幫助。他們的例子很好地說明了創造共同學習氛圍的重要性。
走出舒適區
最近聽到的一個最令人佩服的事情是,同學的單位有三位媽媽,每年都要結伴組團,帶著各自的孩子去一次不同的地方呆上幾天。
目的是除了讓自己和孩子們開闊眼界,愉悅身心,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置身于不同的環境里, 面對不同的事物,給自己重新觀察世界的機會,從而能做出全新的不同以往的思考和判斷,鍛練解決不同問題的能力。
而這是呆在同一個地點,一個舒適區所不能夠帶來的體驗。盡管是通過旅行的方式,但三位媽媽的初衷和行動不得不讓人點贊。
保持動力
每當我們內驅力充足的時候,往往會痛下一個決心。可是,時間一長,內驅力變弱,決心就變得越來越小了。這時可以通過晨讀提到的兩個方案,消除障礙和設置小目標。這點并不難懂,可容易被我們忽視。
但一定要告訴自己,自律并不斷的去超越自己,獎勵自己,接著超越,繼續獎勵。這樣才能真正積累點滴,方得始終。等到偶爾因為自己的成就,回頭望一下自己走過的路的時候,可以為當初自己的拼搏與執著而會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