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這不是一篇讀后感,只是一本書的干貨分享。因為當時明月已經寫得很直白了,我只是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作以分享。
內容稍微偏于點狀,因為書中內容太多且精彩至極,如果全面展開,估計1萬字也不能表達其意。索性留一個埋點,鼓勵大家自己去閱讀。
《明朝那些事》一共七部,講述了1344年-1644年明朝的300年興衰榮辱,小編會一部一部的帶大家把干貨給撈出來。
廢話不多說,先扔腦圖,然后開嘮。
一、主人公介紹:
姓名:朱元璋又名朱重八
出身:貧農(祖傳為地主劉德家放牛,估計沒少被地主家傻兒子欺負)
主要經歷:
1328年-1344年:放牛
1344年-1347年:做和尚,討飯
1347年-1352年:做和尚,撞鐘
1352年-1368年:造反(賊啦霸氣)
1368年-1398年:做皇帝啦
二、開創霸業:
1、競爭對手:
一號人物-陳友諒:(史評梟雄)
①、漁民出身,做人心狠手辣,造反殺死原老板徐壽輝(明教創始人),自立國號為“漢”。
②、與朱元璋在鄱陽湖決戰中,戰敗逃亡過程中中箭身亡。
二號人物:張士誠(史評英雄)
①、私鹽販子出身,器小而無主見,立國號為“吳”,免去百姓賦稅,頗為仁義。
②、被朱元璋與平江城圍剿8個月,拒絕投降,戰敗而亡。
三號人物:元王朝(這是一個大家庭了)
①、元王朝:兇殘的統治者,是農民起義造反的主要因素(然而,歷史規律就是農民反對地主,勝利了之后農民就變成了地主)
②、王保保:元朝最后一員猛將了,未戰死沙場,而是逃不過生老病死這一自然規律。
③、脫古思帖木兒:元朝的末代皇帝,逃亡過程中被也速迭兒所殺,意味著元王朝終結。
④、也速迭兒:蒙哥后代(其四弟是元世祖忽必烈),恢復蒙古國古稱“韃靼”。
2、朱元璋的班底:
①、明朝五虎將:
徐達(善謀略)、常遇春(善突擊)、李文忠(善奔襲)、馮勝(善側擊)、朱文正(善防守)
②、開國六公爵:
李善長(后勤保障)、徐達、李文忠、馮勝、鄧愈、常茂(常遇春之子)
③、軍師:
劉基,又名劉伯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為皇家之學,所以難得),1375年被胡惟庸毒死(可能是朱元璋授意)
④、征討北元猛將:
藍玉,常遇春的內弟,被徐達提拔出征北元,一戰成名。
付友德,與馮勝一同出征,七戰七勝,一舉成名。
3、關鍵戰役:
①、打陳友諒:龍灣之戰、洪都之戰、鄱陽湖決戰。
②、打張士誠:平江攻擊戰(決戰)。
③、打元王朝:太多次了,打不完了。
三、鞏固政權:
1、科舉制:
①、連中三元:解元、會元、狀元(黃冠、商輅)
②、考試科目:四書五經、文體寫作、時務策論
③、八股文格式: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2、嚴立法:
①、嚴懲貪污,明朝殺死貪官約15萬人。
②、普及法律《大誥》《明法》。
3、清除障礙:
①、洪武四大案:空印案(殺1萬人)、胡惟庸案(殺3萬人)、郭桓案(殺3萬人)、藍玉案(殺1.5萬人)
②、殺功臣:劉基、馮勝、李善長、朱文正(未殺成)、藍玉、付友德等開國功臣。得虧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人是病死的,否則下場估計差不多。
③、廢除相制,設立內閣。取消約束皇帝的丞相制度,然而內閣設立更是開始了一個新的權力國度(張居正為例)
④、成立錦衣衛,對就是那個讓人聞風喪膽,無孔不入的錦衣衛。
四、子孫內戰:
寫在前面:
朱元璋怎么都想象不到,自己剛升天沒幾年,就出現了了叔叔造反侄子的笑話,世事難料啊~
1、關鍵人物介紹:
①、建文帝-朱允炆:
太子朱標之子,為人和善,朱標死后被朱元璋傳位。后削藩未果被叔叔朱棣推翻政權,下落不明(千古之謎?。?/p>
②、明成祖-朱棣:
朱元璋之子,13歲封為燕王。常年征戰北元,驍勇善戰。受道衍和尚慫恿,發動靖難之役推翻朱允炆政權。
2、關鍵戰役:
太多仗了,大大小小的,反正你知道叔叔朱棣,以清君側,保護皇侄兒為名發動“靖難之役 ”,推倒侄子朱允炆,成功篡位即可。
3、靖難之役中有意思的人:
朱允炆的班底:
①、三個“書呆子”軍師:方孝孺、齊泰、黃子澄。紙上談兵的好手,錯誤的決策太多,最后的下場是挺慘的。
②、可恨又可笑的將軍:李景隆,李文忠之子。征討朱棣兩戰兩敗,最后做了叛徒投靠朱棣。
③、朱允炆最后的名將:鐵鉉、盛庸、平安。抵抗朱棣的主要力量,如果一開始就是他們出征的話(或許會贏吧,然而歷史沒有如果)
朱棣的班底:
①、道衍和尚,比較傳奇的人物,亂世之臣,如果沒有他估計朱棣不會下定決心造反。
②、寧王,被朱棣逼著造反,手下的朵顏三衛也是朱棣勝利的一支奇兵。
好了,第一部《洪武大帝》就這些干貨了,第二部《萬國來朝》正在整理中。
最后奉上完整版腦圖,如需電子版可留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