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又出事了。
自駕游的陳先生在馬來熊園內擅自開窗投食,卻被窗外的黑熊當做食物狠狠咬住了左臂。
幸好他及時加大油門掙脫了黑熊的追擊,傷勢不算嚴重。
陳先生在入園前就已經簽過了責任狀,知道在猛獸區內不能開窗喂食。
入園前、買餅干時都有安全提示。
園區里的顯著位置有猛獸區禁止開窗投喂的警示標牌。
也許陳先生沒有把黑熊當做猛獸吧。
那他就要做好被黑熊當做外賣的準備。
陳先生說,我看到別人打開車窗投食都沒事,我也就開窗投食了。
原來他只看到了那些違反規定開窗喂食的人,壓根就沒注意那些遵守規則沒有去開窗喂食的人。
評論區里自然是一陣口誅筆伐,有批評的,有調侃的,更有的評論上升到了人身攻擊的地步。
仿佛每個人都是遵紀守法的好公民,都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上審視這位死里逃生的陳先生。
我也覺得陳先生很愚蠢,心想若是換了我,是斷然不會去開窗的。
但很可惜的是,我們和陳先生沒什么兩樣。
過馬路遇見紅燈了,原來還想等綠燈,但看到別人徑直穿過馬路,我們也加入了他們的隊伍
看著手機走在路上,原來還想暫時收起來,但看到同學也都端著手機,我們又繼續沉浸進手機的世界。
聚餐完準備回家,原來想要叫個代駕,但看到一起喝酒的朋友都各自開車回家,我們也就自己坐上了駕駛座。
我們當然知道違反規則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卻還是忍不住跟著別人去做錯誤決定。
“他們都是這樣,不都沒事么”。
這句話是最好的大腦麻醉劑,讓我們對潛在的危險視而不見。
更可怕的是,我們還學會了舉一反三。
他們也都抽煙喝酒,不都很長壽么。
他們也都K歌泡吧,不都很快樂么。‘
他們也都沒去找工作,不都生活得很好么。
我們比陳先生更危險。
我們隨時可能成為下一個為自己行為買單的陳先生。
原來大家都在做的,未必是對的。
(二)
有一次出去旅行,安頓好之后已經快晚上九點了,帶著對動車盒飯的憤恨和對火鍋的無限熱愛又動了吃宵夜的念頭。
打開美團找了半天卻沒有找到一家滿意的,評分高的太遠,等到了就太晚了。
只能帶著湊合吃一頓的心態找了一家比較近的火鍋店,美團評分3.7分,一個并不那么理想的分數。
如果當時點擊的是好評優先而不是離我最近,估計起碼得翻上好幾頁才能找到它。
沒想到店面裝修的風格不錯,而且鍋底香濃,肥牛鮮嫩,丸子筋道,最贊的是爽脆的千層毛肚。
我和朋友吃的滿頭大汗,嘴里兀自嚼個不停又點了一份。
當時我在想,為什么這么好吃的店在美團上評分只有3.7分。
查看了評價列表,發現差評主要集中在菜的量太少、豬腦和鵝腸味道不夠好、服務員態度不夠好,上菜速度不夠快這幾點上。
但是我們不吃豬腦和鵝腸,可能因為時間比較晚的緣故上菜速度不慢。
服務員還是蠻和藹可親的。
菜品的量不算大,但也算不上小。
因為我們避過了店里大量一星二星差評表現出的問題,所以這家店給了我們五星的體驗。
豆瓣也是一樣。
戰狼2好評如潮,創造了華語票房記錄,有人覺得它熱血澎湃,但還是有人覺得它虛假變態。
三生三世罵聲一片,并且創造了“鎖場”這一新名詞,有人覺得演員面部癱瘓,但還是有人夸它畫面美輪美奐。
豆瓣和美團漸漸從重要參考取代了我們原來的思考。
我們是這樣想的:
“大家都說好的,絕對不會差;大家都說差的,絕對好不了。”
我們因此錯過了多少原本可以讓我們熱淚盈眶或捧腹大笑的電影,錯過了多少別具特色,回味無窮的美食。
想放松身心就去選擇喜劇片,并且不去糾結蘊含了多少內涵。
想吃出格調就去選擇西餐廳,而不是抱怨大排檔有多么臟亂差。
大家都說好的,未必適合你;大家都說一般的,也許不一般。
(三)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微博、微信、貼吧上的文章和視頻已經影響到了我們的生活。
你肯定見過這樣的文章:
食品方面: “肯德基里的雞都是長著八只腿六只翅膀!”
“肉松面包上的肉松都是棉花做的!”
養生方面:“簡單一碗湯,癌癥患者三天痊愈”
“21歲少女一夜成耄耋老人,只因每日玩手機”
社會方面:“警惕僧人到家化緣,否則會被割去腎臟。”
“某地多名孩子被謀生女子拐走”
諸如此類的文章通常有著一個駭人聽聞的標題,有著一些似是非是的圖片或者視頻,但因為內容都是我們生活中至關重要的方面,不少人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想法進行了轉發,轉發地多了,大家慢慢也都信了。
于是你的家人尤其是老人常常轉發這些文章給你,讓你少在外面吃飯,少玩手機。
也許你會對這些信息嗤之以鼻,因為你年輕,有文化,有著自己的思想,也有更多獲取真相的途徑。你覺得怎么會有人這么愚蠢,會相信這些稍微動一下腦子就知道不可能的事情。
有時候大家都覺得是真的,其實是假的。
但是你不知道的是,也許他們不過是希望你能早點放下手機睡覺,能夠多回家吃上幾次飯,能夠多點時間呆在家里陪陪他們。
有時候文章是假的,關心卻是真的。
你看《奇葩說》,看《曉說》,看《羅輯思維》,你喜歡他們妙趣橫生的針鋒相對,喜歡他們將晦澀的知識講述的無限曼妙,喜歡他們引經據典的博學。
你對節目的內容深信不疑,哪怕里面的某些觀點和你自己已知的知識相悖,你也覺得是自己錯了。
因為高曉松出生世家,在清華長大,小時候隨便一個鄰居都是各個行業中的專家,你覺得他是不會錯的,如果你的觀點和他不同,那就是你錯了。
你漸漸失去了質疑朋友圈文章時的勇氣和判斷力,將羅振宇、高曉松的觀點和論據奉為真理,不能吸收身邊的人發出的不同的聲音。
但是他們也只是經歷比你多上一些,書比你讀的多一些的普通人,他們也會記錯事件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也會出現常識性的錯誤。
你質疑信息的勇氣應該來自于自己的知識和判斷,而不是信息來源的渠道。
名人說的故事,不一定是真實的樣子。
(四)
我們每天都會面臨無數的問題,但身邊其他人的聲音和行為未必是標準答案。
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并不難,難的是要在身邊的人都在做錯的事情時還能堅持住自己的底線和原則,去做對的事。
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壞的并不難,難的是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得到的是什么,在眾多選擇中選擇屬于自己的五星好評。
知道什么時真的,什么是假的并不難,難的是要在大家都認為是真的時候敢于去質疑它,有勇氣去發出和名人或權威不一樣的聲音。
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是為了讓我們不在身邊的人違反規則時同流合污,不再為了迎合大眾口味而放棄追求,不再做一個沒有思想人云亦云的傳聲筒。
也許有一天你會弄丟手機和錢包,但千萬別弄丟了獨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