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舊是在今日連連看?的直播間,針對一個年輕人找不到生活意義的困惑,二總建議他去讀一本書,弗蘭克爾的《活出生命的意義》。
這本書我曾經在2018年讀過,但對目前而言,我也依舊還處于困惑中。 這次特意花了半天時間,再次重讀。 一如既往,重讀永遠都會給人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一個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親歷過的人,同時也成為了集中營之后活得最久的一個人,弗蘭克爾應該有足夠的說服力來回答這個問題“生命的意義到底在哪里”。
不同于雞湯文,這本書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著作的原因大概在于他將生命放置在一個極端惡劣的環境中去探索。尊嚴喪失,生命垂危,存活的希望渺茫,每天都在生存邊緣線游蕩,這樣的環境,人生還能有任何意義嗎?
有。這次拋開其他的視角不談,例如找到有創造意義的工作,將希望憧憬在我們內心所愛之人身上,從藝術,自然,音樂中找到美的意識,這些都是可以提升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追求,更重要的一點在于作者提到了這么一句話:
意義療法認為,“負責任”是人類存在之本質。
這是這次重讀最有收獲的一個觀點。有點茅塞頓開的頓悟。當代年輕人之所以感嘆生命虛無,找不到活著的意義,大概在于在內心中缺失了一種對自己人生負全責的人生態度,這種態度不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喪失。
能夠在集中營生活下來的人,大概率內心保有一種對家庭很重要的責任和使命感,希望能夠為家人而努力活下去的強烈意愿。 正如 五哥也經常提到他現在活下去的唯一動力在于他心中有一個想愛的人-八老師,愛的意愿讓他堅持讓自己保持身體健康,能夠照顧好自己愛人,這是他選擇的生命意義。
對于至今沒有找到所愛之人的人而言,對自己負責則應該成為指導我們生活下去的態度。一旦認識到沒有人為我們的人生負責和買單,人自然會對自己的每一個選擇負責,思維會主動從消極轉入到積極,努力去找到個體生命的意義。
弗蘭克爾說:幫助別人找到他的生活意義成為了他的生活意義。 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有其意義,包括疾病,死亡,意外,在一次一次的苦難中,人們更能夠體會到意義的本質在于何處,靜下來,去傾聽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總有一個點能夠讓你看到生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