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再婚難,這是一個共識,難在對配偶更挑剔,難在關系的處理,尤其是親子關系。
在單媽群,說到再婚,想法比較統一:怕對孩子不好。在我接到的關于再婚的咨詢中,無一例外,都與孩子有關。
這一切的一切,讓女人在面臨離婚中,總難免有些顧慮:到底要不要帶走孩子?周圍所有的聲音都在說:把孩子給他爸吧,帶著孩子很難再婚的。
2
剛剛結束的浙商大劇《雞毛飛上天》中的陳江河與駱玉珠這一對有情人,因為一系列的陰差陽錯,等到終成眷屬時,伊人已是一個帶著8歲男孩的單親媽媽。
單親孩子王旭,有一個幸福的童年,父親是個內向但踏實有愛的扳道工,母親有著極強的經商天賦。在鐵道邊那個簡陋的家里,承載著王旭天邊無際的快樂。
這份快樂,因父親的突然離世而終止。從此母子相依為命,為了生存,他們經歷了女人和孩子都難以承受的勞累。但也是在這個過程中,親子關系變得更為牢固,彼此依存。
陳江河的出現,將這份親子關系再次打破。
相信每一個單媽,都希望能遇到一個像陳江河一樣的男人。他有著強大的氣場,過人的智慧,同時又對感情執著與專一。他終于追回了失去的愛,拯救了顛沛流離中的母子,卻萬萬沒想到,同時把傷害種進了王旭的心里。
3
這也是單親再婚的共同問題。
這份傷害從何而來?單媽們普遍的認知是:孩子會抗拒媽媽再婚,并拒絕接受繼父。王旭的表現的確如此,在他們的新婚之夜就開始制造干擾,并且多次離家出走,回到那個鐵道邊的小屋。
孩子會什么會如此抗拒?真的是不體諒媽媽不希望媽媽得到幸福嗎?
對于孩子,我們常有的誤區是:孩子嘛,告知就行了,塞給他他就會接受,命令他他就會服從。簡單來說,我們很少能把孩子當一個獨立的個體去尊重,去交流,去傾聽他們的想法。
對于王旭來說,陳江河是插足他與媽媽親子關系的第三者,原來的那份彼此依存因為這個人的到來被徹底打破。在他的認知里,生命中唯一能依賴的人即將被搶走,因此陷入巨大的恐慌中。
對于無獨立能力的孩子來說,這簡直就是絕望,因為無路可走,找不到希望。王旭只能一次次在夢中回到曾經的小屋,一次次在夢中呼喚爸爸。
很多單媽以為,孩子越小再婚越好。這份好,只是從單媽的角度來看的,孩子小,無反抗能力,既不能離家出走,也沒有可投奔之處,只能默默承受,把恐慌埋進心里,表現在夢里。
這份恐慌,就是孩子的被遺棄感——媽媽被搶走了,自己被遺棄了。
陳江河是個無可挑剔的繼父,當孩子表現出抗拒時,他并沒有讓親媽去解決,而是私下找王旭溝通。溝通是有效的,父子破冰成功,但這并不意味著王旭的被遺棄感已消除。因為,遺棄他的不是繼父,而是親媽。
正是這份被遺棄感,讓王旭帶著自卑長大,那個關于爸爸的夢,也一直纏繞著他。直到在救災現場遇到和他有著相似經歷的聾啞女小玉,他以拯救者的身份出現,拯救了小玉,同時完成了自我拯救。
4
不是每個人都有自我拯救的機會,但每個人都容易被遺棄而深受傷害。
在王旭與媽媽親子關系正牢固時,陳江河出現得太突然。陳江河的突然出現,對駱玉珠是感動,是巨大的幸福,對王旭,是驚愕,是巨大的迷茫。在此刻之前,媽媽的關注都在自己身上;從此刻開始,媽媽的關注都在這個突然出現的男人身上。如果世界真有末日,應該就是這種感受吧。
很多單媽也是這樣,在當單媽的日子,把一切都傾注到孩子身上。再婚對象出現,瞞著孩子,等到再婚成定局,再把男人領到孩子面前,要求孩子接受。
為什么,我們總以為孩子是沒有思想的寵物可以任由擺布?因為,我們從來不知道,再小的孩子都是生命,每一個生命都需要被尊重。
愛情是兩個人的狂歡,婚姻,卻是兩個家庭的交融。孩子是最重要的家庭成員,再婚這件事,應該讓孩子參與,傾聽孩子的想法,給孩子一個過度期。孩子抗拒的,從來不是媽媽再婚,而是自己被遺棄。
同時,單媽們也該警醒的是,單親生活里,親子關系不宜太牢固,不要給孩子有排他感。單親不是相依為命,彼此都應該去建立屬于自己的健康社交。
當單媽不是孩子唯一的情感依賴,孩子更易接受單媽再婚,且需要的過度期很短。同時,孩子也不應該成為單媽唯一的情感依賴,否則,單媽也將成為孩子婚戀的障礙。
人與人相處,最重要的是彼此尊重,孩子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