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項羽失敗的原因是關于性格,而我并不是這樣認為的,下面我們就來分析分析。我們就從戰爭的角度和戰爭的本身來分析一下,項羽和劉邦戰爭最后項羽的失敗,僅僅是因為性格的原因所造成的嗎?
項羽和劉邦主要的戰爭有:雍丘之戰、巨鹿之戰、彭城之戰、垓下之戰、滎陽之戰......下面我們就來一一分析他們的戰爭。
雍丘之戰是張巡起兵的。那時張巡與李懷仙、楊朝宗、謝元同……一起去攻擊雍丘,這也就導致了雍丘之戰。張巡讓很多很多的人一起防守自己的地方,然后自己帶著很多很多的人去攻擊雍丘,然后自己國家的叛軍來攻打雍丘,結果城樓毀了,張巡在城上安裝上了欄桿,這樣是因為要抵擋住叛軍的攻擊。最終擊退了叛軍,不久之后令狐潮帶領叛軍,再一次攻擊雍丘,他們想要勸張巡投降。張巡不投降,他們也就退了。然后他們就用了草船借箭這一計法,贏了這一場戰爭。在這一場戰爭之后,項羽被封為了楚懷王,這也是他開場的第一場戰爭。在這之后他有了自己的軍隊。
巨鹿之戰,大家可能也都知道,這是史記中可以說是很經典的戰爭了,他是以以少勝多的典型戰爭。巨鹿之戰主要分為三層,第一層秦軍圍住了趙國,那時章邯占領了邯鄲然后趙歇和張耳守住了巨鹿,趙軍駐扎在巨鹿的北邊,但是它們的糧食很少,他們就向秦國求救。然后項羽就威脅他們搬了基地,然后他們和劉邦一起來圍住趙國。后來魏國和燕國都來救趙。但是他們的第一步已經完成了。第二層是他們殺了宋國。宋義率領楚兵到了安陽,然而宋義不出兵,然后項羽一生氣就殺了宋義,然后宋義的兵都成了項羽的兵,項羽的隊伍再一次擴大。然后就是巨鹿之戰,由于前面布局的比較好,然后就里應外合的擊破了秦國。在這一場戰爭中項羽和劉邦還是盟友。然而在這場戰爭以后他們就不再是盟友了。
滎陽之戰,就是項羽的重要謀士范增身亡的一場戰爭。戰爭的爆發是因為,劉邦想讓項羽把滎陽的地方割舍掉,給自己,但是項羽不愿意。然后他懷疑自己的謀士范增,然后范增被他氣死了。他失去了謀士,就相當于失去了一條手臂。然后劉邦就趁機就截斷了他的糧路,然后就爆發了戰爭。結果就是項羽的楚國,再一次的成功的占領了滎陽這一片地方。
垓下之戰,在我看來是史記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戰爭。這也是西楚霸王劉邦的滅亡的戰爭還是楚國的一個滅亡。當時,齊王韓信親率三十萬大軍從齊地南下,占領楚都彭城和今天蘇北、皖北、豫東等廣大地區,兵鋒直指楚軍側背,自東向西夾擊項羽;梁王彭越率軍數萬從梁地出發,先南下后西進,于劉邦本部軍共同逼楚軍后退;漢將劉賈率軍數萬會同九江王英布、合兵十萬,自淮北出發,從西南方發動對楚地的進攻,先克壽春,再攻下城父并將此城軍民全部屠盡;而鎮守南線的楚將大司馬周殷卻在此時判楚,先屠滅六縣,再與英布、劉賈會師,隨后北上合擊項羽;同時,得到關中兵丁補充的劉邦則率本部軍二十多萬出固陵東進;漢軍五路大軍、合計近七十萬之眾,形成從西、北、西南、東北四面合圍楚軍之勢,項羽被迫率十萬楚軍向垓下后撤,然后自己自殺了。這是一個多么壯烈的一件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