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52課后實踐】
這是2018年9月25日“崔律·100天精力和時間管理訓練營”第8.2講的課后實踐。
<實踐事項>
找出不恰當的多任務并行場景,并作出改善行動計劃。
<實踐日志>
1.我在本講中學到的點:
1)看到Aileen小伙伴在“1、我在本講中學到的點”和“4、其他想說的話”提到的假期出游,時間比精力更多,整個精力狀態(tài)不在線上,昏昏沉沉,突然間停了一下,頓時反應過來:我周日下午也是昏昏沉沉,感覺隨時都要睡過去的狀態(tài)。原來這是精力不足啊~~對她提到的“你知道精力管理的知識,就是不知道怎么用,這時你缺腦力”也深有感觸。學了那么久的日清單和精力管理,然而還是出現了這樣的精力嚴重缺失的現象,也是醉了。反思發(fā)現這其實并不只是周日的安排不合理造成的,事情可以起源到周五晚上……
【P目標&計劃】
- 周六的日清單:晨間復盤→早餐→微課學習7.6→完成課后實踐日志→空→與ZH吃午餐→去嘉定ZJ家(游玩、逛街、晚餐)→洗澡洗衣服。
- 周日的日清單:晨間復盤→早餐→微課學習加餐課→完成上周復盤→乘車去語言交換→與QY在尋香記午餐→14:30的SPA→與QY逛街→晚餐→閱讀XX。
【D實施&結果】
周六具體說來,因為事先約定周六花朵朵幾人去ZJ在嘉定的家里玩,考慮到ZZH住在莘莊,中秋節(jié)假期家里沒人,所以打算周五晚上住在我家,然后周六開車帶我和GY一起過去嘉定。
然后大家都懂的,女生在一起很難不八卦,會講很多很多的話,我們兩人十點多躺在床上就開始久違十年(大學畢業(yè)后)的夜談,然后談一會說我們睡吧,然而睡不著繼續(xù)聊,直到一點多才有困意。
早晨6:25的鬧鐘準時將我們叫醒,只睡了5個多小時,做飯吃飯收拾,聽課,完成課后實踐日志,在ZH的配合下我完成了平時的日清單的任務。因為考慮到朋友在,不好一直做自己的事情,所以上午沒有安排看書的事情,決定隨意過。聊會天,看會書,躺在床上想要睡個回籠覺,結果還是睡不著。
跟GY在微信上商量午餐時間和地點,折騰了很多次最后還是決定分開吃,我和ZH在外面吃完后去GY家附近接她……中間行程……
到達嘉定朋友家,坐坐,然后去遠香湖拍照,看大劇院,去薈品倉逛商場買鞋,步行取車途中去嘉定圖書館看看,返回朋友家,朋友老公做飯,吃了色香味俱全的豐盛的晚餐,打牌,與GY打車回家。
感覺自己在晚飯還沒做好的時候就已經進入了精力不足的狀態(tài),然而考慮到在別人家,不能躺著,只能靠著沙發(fā)上小休息一下。到家后立即洗澡洗漱,睡覺。
周日昨晚睡得還不錯,早晨也在固定時間起床,然而腦袋有些昏昏沉沉,也許周六睡眠不足加上昨天游玩的疲憊感還沒消退。按照日清單一件件完成早晨出門前的所有事情,乘坐公交車、地鐵、換乘、地鐵到達語言交換的地點,點飲料,等待中看書,語言交換,努力集中注意力與語伴交流,中間還是會時不時感覺疲憊。
結束語言交換立即趕赴7樓,與QY吃午餐,午餐很美味,然而吃得很快,就像有什么在催促似的,明明不著急,預約14:30的SPA也是考慮到午餐可能要等位、上菜慢、吃飯慢、飯后消化等情況,然而從上菜到吃完估計不到四十分鐘,一點多點就吃完了,距離預約時間還是一個多小時,步行過去也就幾分鐘,所以在商場閑逛,看到一條半身大擺裙,很喜歡,也符合“我需要,我適合”的購物原則,果斷下手,最近想對自己好一點。朋友一直看不到想買的衣服。
兩點前幾分鐘,步行到養(yǎng)生館,可能中午人不多,不用等到預約時間,直接給安排了技師。技師給按的很舒服,中間半睡不睡的狀態(tài),按完之后感覺頭腦發(fā)昏,也許這個時候我需要的是在床上躺上半小時,好好享受一下。但是我們不好意思在房間里多待,離開后繼續(xù)逛商場,后面的逛街部分我都是昏昏沉沉、精力不足的狀態(tài),感覺大腦中某個部位直接被關閉了,難以保持清醒。后來實在撐不住了,主動跟朋友說:“我頭腦有點發(fā)昏,實在是逛不了了。你再選最想去的三家店吧”然后朋友看衣服、試衣服,我就坐在邊上等她。
乘坐地鐵、公交回家的全過程,我都是發(fā)呆的狀態(tài),也不刷手機、不看書。到家后沖澡,立即躺在床上,一口氣睡到十點多,起床洗漱,回復微信信息,繼續(xù)開始夜間睡眠,直到周一早晨6:25的鬧鐘將我叫醒。
周一明顯感覺經過充足的睡眠,周一的精神好多了。事先沒有安排外出的日清單,都是在家閱讀、思考、整理、實踐等。早餐和午餐也非常簡單,解決掉了冰箱里的兩種冷凍食品……后來下午GY約我一起吃晚餐,去買月餅吃,考慮到是中秋節(jié),我還沒吃月餅,答應并且外出……
【C檢查(亮點)】
- 完成了事先安排的周六~周一的日清單,雖然是節(jié)假日;
- 提前與朋友、商家約定好時間,保證了3天不全宅在家里;
- 完成了夢想清單之一的“體驗SPA”,然后反應過來其實我研究生的時候在北京就做過這個了;八月份去成都、重慶旅游,在成都時做了盲人按摩,周日的技師分別是重慶和四川的妹子,感覺好巧。
【C檢查(不足)】
精力比時間更稀缺、更珍貴。
- 充足的睡眠很重要,如果夜間睡眠少于4個睡眠周期,盡可能白天補個日間小睡,跟朋友說明情況,對方也能夠理解的,可以在沙發(fā)上閉目養(yǎng)神呀~
- 雖然在同一個地點的不同時間與不同朋友聚會能夠節(jié)省交通的時間,但是也需要考慮精力值的消耗情況。對我來說,說話是一件很費體力和腦力的事情,所以如果長時間的聊天之后,一定要加入精力恢復的時間~
- 逛街并非我特別喜歡和享受的事情,我喜歡帶著目標(購物清單)直奔主題地買東西。最好能開發(fā)與朋友一起做的其他有趣的事情,“體驗SPA”和之前的“蹦床樂園游玩”都不錯。
【小確幸&感恩】
與朋友夜談,去朋友家游玩很開心,享受、珍惜跟朋友們在一起的時光;
2)崔律的課程安排:100天精時力課程中的腦力主要講專注、腦力恢復、腦力提升。原因是專注是這個時代的很多人缺乏的。很多人容易受到高科技的誘惑、他人的干擾等。而左右腦配合、創(chuàng)意等屬于加分項,會在2019年講。
3)崔律講的內容1:《慢思考》中提到了三套腦系統,負責認知、決策:
反射腦:快而原始。隨著我們的人類產生就開始存在,動物也有。通過我們對外界的感官進行判斷。比如說身體反應,如過馬路時感覺到車子過來了,很危險,快速反應。
思考腦:慢而成熟。比如說閱讀、學習、高價值型工作等需要深思熟慮、邏輯分析、創(chuàng)造性思維、通過回顧過去、作出預判、甚至深度思考等來完成的。需要時間,需要投入大量的注意力。人和動物的區(qū)別在于人有思考腦,有一小部分動物有一點點思考腦。
存儲腦:時刻等待空閑。大腦停止慢思考后,存儲腦才開始工作。
當我們平時提到多思考、用用腦筋時,指的是思考腦。需要專注力的,也是思考腦。思考腦沒辦法同時處理多個任務,它甚至不能“一心二用”。例如,禁止開車時打電話。
人類可以同時處理的多任務僅限于“不爭奪注意力”的情況。例如,邊吃飯邊看新聞。但是如果吃飯時看很有意思的電視劇,可能會端著碗停止吃飯。
4)澄清多任務并行的誤區(qū)及危害:你以為的同步處理多任務——在同一時間內做多件事,實際上是任務切換。切換過程中有損失。
多任務并行的危害:由于其他任務的干擾,每個任務所需的總時間都會變長,流程也會變慢。嚴重損害你的工作質量。損失信息。損失專注度。扼殺你的創(chuàng)造力。不安全。降低聆聽和交流的質量,而且很不禮貌……
5)需要專注力(尤其是高注意力)的時候,請“一次只做一件事”。例如:運動+聽課?原則上運動不用思考腦,用反射腦,但是有運動風險,盡量還是不要運動的時候聽課。家務+聽課?分情形討論:如果課程很重要,最好能夠坐在書桌前聽課,同時做筆記等;如果只是隨意聽聽(聽完就忘),那就OK。
2.我在實踐中的亮點:
【實踐事項】找出不恰當的多任務并行場景,并作出改善行動計劃。
不恰當的多任務并行場景:吃飯+看網絡小說:由于午餐經常一個人吃,加上白天忙起來沒有時間看每日更新的網絡小說,所以經常利用午餐或者晚餐時間邊吃飯邊看小說,偶爾會導致用餐時間延長。
改善行動計劃:1)約朋友一起吃午餐、晚餐;2)真的特別想看小說的時候,可以先吃飯,吃完飯再看,反正吃完飯有半小時的休息時間。
3.我的疑問(周六答疑) :
我在Atimelogger中將“本職工作”的大類/群組按照內容進行了分類,分為教學、科研、班導師、職工四個小類別。實踐日志中周穎的Atimelogger中的工作大類分為事務性工作、常規(guī)型工作、高價值工作。這是兩種不同角度的分類方式。是否還有其他分類方式呢?
4.其他想說的話(如有):
知道到做到,學習到學以致用,是需要時間的,不要焦慮。路是一步一步走,飯是一口一口吃。然而,可以通過PDCA復盤來加速這個過程。加油你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