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確定不確定性 ?創業 ?零和一
? ? ? ? ? ? ? ?二分法 ?波粒二象性 ?異類
? ? ? ? ? ? ? ?OODA法則 ?快速迭代
? ? ? ? ? ? ? ?共計2445字|建議閱讀12分鐘
最近很熱鬧的兩個詞,就是“從零到一”和“從一到N”,這里面通常帶出對于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爭論。
我們很多創業者的想法就是,所謂的創業就是要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從來沒有人做到過的改變世界的事業,他們習慣性地把這稱為“從零到一”。從而,不屑于做那些已經存在的、不斷改進的事,而把這稱之為“從一到N”。
1.
事實上,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界限分明。
就說這兩個概念一樣,就像我們常說的“是要以市場這只無形的手為主,還是以政府這只有形的手主導”,或者就是“在管理上,我們要使用仁治兼容并愛,還是完全的制度管理獎罰分明”,等等。
這些都是完全粗暴的二分法,自己認為世界是非黑即白、涇渭分明的,其實事實根本不是如此。
所以,不管是對待異類、創新顛覆的“從零到一”,還是持續迭代小心試錯、不斷優化的“從一到N”,都是創業世界的一部分,并不能說對和錯。就像“波粒二象性”所解釋的,光既是粒子也是波,取決于你對他的測量,對他的觀測方式,或者說合不合適。
我們需要有異類、顛覆的黑幫基因的創新派、規劃派,他們往往是世界的改革者和推動者。我們可以把他比作是“規劃者”,負責提出設計一個大的設想和模糊的藍圖,而這個藍圖有可能就是那么寥寥幾筆或者一個框架。
當然除此之外,也需要有精益求精、迭代優化的改良派、進取派,他們往往充當著整個世界的建設和運營。
我們同樣可以把他們比作是“建造者”,負責原有規劃的整修和翻新,以及對于全新規劃設計進行深化設計,并且不斷完善其中的道路、城市、綠化等等細部,最重要的是他們將整個規劃全部投入實際的建設,并且是最終現實樣子的建造者。
通過這個類比,我們可以發現,由于人們本能地延續世界的不確定性,從而往往習慣于將某些事件歸因于具體的某種形式。
2.
而事實上,正是由于這種不確定性造就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如此多分類,我們要做的就是“求同存異”保有這種多樣性。
而對待“從零到一”和“從一到N”也是如此,我們除了要知道其中的區別和共性,并且知道在什么樣的情況下需要采用什么樣的策略,而避免有棗無棗打一下的漫無目的,也防止雖然機會分布不均衡而到處尋找。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掌握認識世界的方法,就像有句話說的“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有多少知識存量,而在于即使腦中有無數個矛盾的概念卻依然可以正確地做出判斷”。
其實,所謂知識就是萬事萬物的真相和客觀存在,我們的成功不在于對于知識存量的掌握,而在于智慧,就是將萬事萬物的真相與客觀存在進行無限聯接從而做出正確判斷,綜合總結出來的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這也是所謂的融會貫通的境界。
這個和同樣在打牌一樣,不在于手中有多少王牌,也就是我們習慣性認為的“存量思維”,而在于如何選擇出牌次序和如何組合實現最大化的“隨機應變思維”,這才是致勝的關鍵。
其實沒有不管是規劃派還是進取派,都是一種變和不變的博弈,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不能寄希望于“一招鮮吃遍全天下”,這可能也是我們本能地厭惡不確定性,所以就變成了所謂的戰略和戰術等等代名詞,從而以此希望通過這樣來將不確定確定下來。
而不管是變還是不變其實是一個緯度問題,從小處看好像一直沒有變化,但是從更大的緯度看又有變化。
3.
我們常常羨慕那些成功的人,并且往往被灌輸要想取得大的成就,就需要像他們一樣具備大的格局和戰略性思維,或者從一開始就要有能夠從現在看到未來的眼光。
我們習慣性地這樣認為著,而往往那些成功人士也樂享其成,免得跟你們做太多無畏的解釋。
而有種說法則是,所謂戰略不過就是一個好運氣,但是過后你需要用各種思想的美圖秀秀對他們進行包裝,最后就總結出了一個事后才能夠認識到的戰略,然后把時間調換一下。
從而,我們應該重新認識一直所推崇的戰略思維,這個往往被我們作為區分牛人和庸人的根本區別或許顯得也并不是那么重要。
就像我們可以想象,馬云不可能一開始就知道,阿里巴巴會通過淘寶、天貓等等電商平臺,進而轉變成為一家以金融和大數據為主的公司。
而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同樣也想象不到原本就是一家搜索公司,最終會產生像大數據、云計算、計算機深度學習和無人駕駛技術。
這就有點像我們置身于一片迷霧森林,我們不可能通過所謂的戰略或者戰術來認知這片未知,這些在這里往往全部失效。我們唯一能夠抓住的就是要行動,進而做出判斷,遇到了水流我們就會意識到必定會匯入大湖,而有可能那里就會是出口。
而看到有炊煙升起,就可以判斷肯定有人類的存在,從而可能又會認識到不同的人,學會不同的技能,這又將會把你帶入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4.
就像我一開始在寫作之初,只是有個大概的想法和念頭,但是最后寫成什么樣并且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我是完全無感的。這個過程中,我最希望也是最期盼的,是通過在這個階段的思考,我會想到哪些新的想法。
我不知道自己會被自己帶到哪里去,而這也是個人感覺寫作最大的好處和動力,我期待這種不確定性和未知感。
所以,我們任何人不可能窮盡所有的可能性,我們永遠無法知道下一秒會遇到什么樣的人,他會和自己之間發生什么樣的關系,這種改變又會如何影響自己的生活,這就是世界的不確定性和非連續性。
美國某飛行中校給我們總結過相關“從零到一”和“從一到N”的經驗,他把這稱為“OODA”,也就是觀察、定位、決策、行動。這個和我們典型的規劃思維有本質的區別,他強調的是變化,而規劃追求的是是確定和洞見。
這里并不是說我們不要去計劃和規劃,而是說往往原已經確定的事并不是確定無疑地線性發展,事實上過程中會有各種各樣無法預料的變因,而通常這些因素往往會成為決定事情發展的軌跡。因此,要想能夠把握住這些不確定,就需要我們盡可能地提高“OODA”的轉化率。
所以,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真正要抓住的就是以變應萬變,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避免剛性增加柔性。
今日思考:你認為“從零到一”和“從一到n”的模式某區別和共同點,或者說存在其他某種關系,你如何理解?說出來和我們一起分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