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過一個報道,有位在品牌公司筆試第一名的人,由于“性格內向”被排除在崗位候選人之外。
很多時候,內向的人總是被人誤以為能力不行,或者不會很好的融入一個團隊。
對于這個看法,我不是很認可,因為我最喜歡一個人獨處的時光了。
以前讀書的時候,也是屬于那種在班級里面挺安靜的存在,但是也總會有幾個至交好友,就算班級有活動也會主動報名參加,為班級增光。
很多朋友都覺得,剛開始認識我的時候,覺得我不是一個很好相交的人。
但是一段時間過去,都改變了看法,因為他們在談論什么事情的時候,我會在一旁非常耐心的傾聽,有時候給的意見也是非常的中肯和實用。
生活中,很多時候是少不了傾聽者的存在。世界太喧囂,每個人如果都想發出聲音從而影響他人,那世界總有一天會被這些聲音淹沒。
因為他人的看法,從前對于自己這個內向的性格非常的不喜,但是如果硬要改變成外向并充滿激情的人,又覺得渾身不舒服。
那時候滿世界找有關如何外向的書籍或者請教他人。
也遇到很多和我一樣想要改變自身性格,來迎合他人喜歡的伙伴。
有些人好似成功了,但是并不是很愉快的樣子,經常會覺得自己在強顏歡笑。雖然得到他人的矚目,但是感覺失去了自己。
有一個典型的老好人性格的男生,因為覺得自己很內向,所以才交不到朋友。于是就改變自己,每天積極的參加各種活動,哪里有需要她的地方她就去幫助與支持,一段時間下來,果然獲得很多人稱贊,說她現在非常有活力,與人交流也很不錯。
就這么一天天下去,突然有天,內心的那根理智的弦崩斷了,想到再這么下去,整個人都要抑郁了。
后面恢復了老樣子,雖然沒有那么開朗,但是起碼做回了自己,笑容也更燦爛多了。
在之后的日子里面,她也去找了有關的性格及心理方面的書籍觀看,原來內向的性格其實是對自我的保護。
多建立一個關系,其實很多時候對自己并沒有好處,尤其是那種可有可無的朋友關系,都及不上有幾個至交好友來得舒服,而且在自己困難的時候更能夠得到幫助。
內向的人往往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在被人請求幫助時不懂得拒絕,在該得到回報的時候不懂得要求。
朋友的妹妹就是這樣一個人,本身是個性格內向的人,很多時候別人一找她幫忙,她就不知道如何拒絕,總覺得拒絕了是對她人的不友好。
所以在一段關系中,總是處于劣勢低位,所以為了保護自我,就相應的減少一些關系的建立,這樣才能減少自我的損失。
這些就是內向的人所存在的弊端之處。
而對于內向的人來說,有利的方面又在哪里呢?
我覺得最好的態度應該就是余秋雨先生說書的:“身居鬧市而自辟寧靜,固守自我而品嘗塵囂,無異眾生而回歸一己,保持高貴而融入人潮”這樣的人生觀念。
內向的人其實并不需要特意去改變自我,相反這種性格往往會讓我們更加容易專注于某一方面的進步。
很多著名的作家、科研學者,都是這些類型的人,就是因為他們享受獨處的樂趣,喜歡在獨處時探尋新事物,所以總能夠發現很多人看不到的細微之處,并轉化為常人所理解的事物。
有足夠的耐心,分析問題的能力,還可以自我調適內心的不平之處。
對于我而言,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喜歡安靜的環境,小聲說話,不打擾他人,也讓自己舒服。
喜歡在晴天的時候,推開窗戶,細聽雨聲;喜歡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書寫心情,感悟人生;喜歡自己獨自看夕陽落下,白鳥歸林。
可以自己給自己力量,可以自己平復外界的喧囂,可以努力提升自我能力,不缺乏知心朋友,也少不了家庭的關愛,也會在冬天幫最愛的人購買暖身之物,也會在朋友傷心快樂的時候充當傾聽著,給予他暖暖的關懷。
當然,還是不能像前面的妹妹一樣,不懂得拒絕。只需要改變一點點習慣,先自愛,再博愛,才是真理。
天空很藍,陽光很暖,世界安靜祥和,白云輕悠悠的飄蕩,遠處還有不知名的鳥兒在飛舞盤旋,我喜歡這個平靜卻又充滿生機的世界。